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西海固換了新模樣

何晨陽 靳赫 發布時間:2020-07-28 11:09:00來源: 中國環境報

  枸杞紅了好日子、“金”牛拓寬戰貧路、紫葡萄串起“富民鏈”、灘羊烹出新生活、點“草”成金生態美……從(cong) 昔日十年九旱、土地貧瘠的單調土黃色,到如今多彩增收之路寬又闊,曾被視為(wei) “最不適宜人類生存地區之一”的西海固,如今換了新模樣。

  如火的紅,激活勤勞的手

  7月中旬,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河西鎮潤德莊園萬(wan) 畝(mu) 枸杞種植基地裏,一串串紅瑪瑙般的枸杞壓彎枝頭,成群的工人正忙碌地采摘。

  枸杞是寧夏的“紅色名片”。如今在西海固,枸杞產(chan) 業(ye) 已從(cong) 傳(chuan) 統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成特色扶貧產(chan) 業(ye) ,為(wei) 脫貧攻堅注入強大動力。以同心縣為(wei) 例,全縣枸杞種植麵積已達到14萬(wan) 畝(mu) ,產(chan) 值超7億(yi) 元,年均采摘用工50多萬(wan) 人次。

  “現在是最繁忙的時候,每天有2000多人在這裏務工。”寧夏潤德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郭嘉說,2013年基地建成後,給周邊村民帶來大量務工機會(hui) ,公司每年要支出近3000萬(wan) 元勞務費。

  同德移民村勞務經紀人馬生龍每年組織80多名村民到枸杞種植基地務工,其中大部分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枸杞采摘季近50天的時間裏,平均每人每天能掙120多元,平時村民參與(yu) 田間管理的收入也很可觀。”馬生龍說。

  喜人的金,孕育增收的願

  華潤海原草畜一體(ti) 化養(yang) 殖基地裏,近8000頭西門塔爾肉牛或站或臥,悠閑自在。育肥幾個(ge) 月後,這些牛將通過華潤集團的銷售渠道走向高端市場。這些牛絕大多數出生在中衛市海原縣貧困戶們(men) 的牛棚裏。

  “集團采用‘基礎母牛銀行’模式扶貧,先將基礎母牛賒銷給貧困戶,新繁育的母牛犢他們(men) 自行保留,以擴大養(yang) 殖規模,公牛犢喂養(yang) 8-12個(ge) 月回銷給集團,用來抵頂賒銷款,實現了企業(ye) 和貧困戶的‘雙贏’。”海原華潤農(nong) 業(ye) 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侯永強說,這種模式讓海原縣肉牛養(yang) 殖規模在5年內(nei) 幾乎翻了一番。

  近年來,寧夏鼓勵西海固各類市場主體(ti) 創新模式培育、壯大農(nong) 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在此過程中,肉牛養(yang) 殖業(ye) 發展迅速,並實現扶貧與(yu) 被扶貧者共同受益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皮毛標誌性的黃色與(yu) 出眾(zhong) 的助農(nong) 增收能力,讓肉牛養(yang) 殖業(ye) 成為(wei) 西海固人眼中的脫貧“金色產(chan) 業(ye) ”。

  夢幻的紫,釀出醇厚的甜

  盛夏的吳忠市紅寺堡區葡萄地裏綠意盎然,一串串青色的釀酒葡萄藏在葉片間,到了秋季,這些葡萄會(hui) 變成晶瑩的紫色,被釀成美酒。

  寧夏賀蘭(lan) 山東(dong) 麓是業(ye) 界公認的全球最適合種植釀酒葡萄和生產(chan) 高端葡萄酒的黃金地帶之一。近些年,葡萄酒成為(wei) 寧夏一張自帶芬芳的“紫色名片”,而葡萄酒產(chan) 業(ye) 也成為(wei) 幫助貧困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的特色產(chan) 業(ye) 。在紅寺堡區,釀酒葡萄種植麵積已近10萬(wan) 畝(mu) ,年產(chan) 成品酒近800萬(wan) 瓶,產(chan) 值近4億(yi) 元,每年用工總量達56萬(wan) 人次。

  “種一畝(mu) 釀酒葡萄,每年純收入至少能有2000多元,是以前種玉米的好幾倍。葡萄地多了,就近打工也方便了。現在隻要肯吃苦,脫貧不是問題。”紅寺堡區紅寺堡鎮中圈塘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楊子明說。

  躍動的白,調出生活的味

  鹽池灘羊是寧夏特產(chan) 之一,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用灘羊皮製成的輕裘產(chan) 品“二毛皮”更被稱為(wei) 寧夏“白寶”。近年來,鹽池灘羊原產(chan) 地吳忠市鹽池縣將產(chan) 業(ye) 發展和群眾(zhong) 增收緊密結合,讓灘羊真正變成農(nong) 民的“心頭寶”。

  鹽池縣花馬池鎮田記掌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廣明的10個(ge) 羊圈裏養(yang) 著近500隻灘羊,如今他每年靠養(yang) 羊純掙十幾萬(wan) 元。“我靠扶貧小額貸款養(yang) 起了灘羊,現在不但脫了貧,還買(mai) 了車,在縣城買(mai) 了房。”李廣明說。

  “灘羊產(chan) 業(ye) 促農(nong) 增收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去年全縣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1.2萬(wan) 元,其中一半以上來自灘羊產(chan) 業(ye) 。”鹽池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曹軍(jun) 說。

  據介紹,去年鹽池縣羊隻飼養(yang) 量超318萬(wan) 隻,以灘羊養(yang) 殖為(wei) 主的畜牧業(ye) 產(chan) 值達11.28億(yi) 元。如今,這個(ge) 遠近聞名的“白色產(chan) 業(ye) ”正向著精細化養(yang) 殖、高品質生產(chan) 、高端化消費、高效益運營的方向發展。

  宜人的綠,圓了香甜的夢

  固原市彭陽縣紅河鎮紅河村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裏,一根根數米高的鋼管如士兵列陣般整齊矗立在500畝(mu) 土地上,每行鋼管上綁著幾排鋼絲(si) ,鋼絲(si) 上整齊而密集地固定著竹竿,每根竹竿支撐一棵蘋果樹生長。

  這是一片采用了矮砧密植種植技術的現代化果園,果樹樹幹大多隻有兩(liang) 指粗細,蘋果產(chan) 量卻已頗為(wei) 可觀。“這種新技術讓果樹提前兩(liang) 三年掛果,而且種植密度大,增產(chan) 效果明顯。”紅河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鄭小義(yi) 說,林果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鎮上的主導產(chan) 業(ye) ,今年全鎮蘋果樹種植麵積近8000畝(mu) ,相當一部分采用了新種植技術。

  如今,西海固地區將產(chan) 業(ye) 發展和生態建設相結合,大力發展林草這一綠色產(chan) 業(ye) ,既“種”出好生態,也為(wei) 群眾(zhong) “種”出財富。在西海固的核心區固原市,當地重點發展“一棵樹、一株苗、一棵草、一枝花”的“四個(ge) 一”林草產(chan) 業(ye) ,近兩(liang) 年種植各類林草數百萬(wan) 畝(mu) ,大果榛子、黑果花楸、海棠、紅楓、苜蓿、百合等成為(wei) 西海固群眾(zhong) 的綠色新財富。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