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世界經濟論壇:為商業活動開出“自然藥方”

張倩 發布時間:2020-07-28 10:57:00來源: 中國環境報

  世界經濟論壇(WEF)最新報告指出,80%的瀕危物種正受到糧食生產(chan) 、土地和海洋利用、基礎設施和建築環境、能源生產(chan) 和礦產(chan) 開采等商業(ye) 活動的威脅。

  “如果商業(ye) 部門有所覺醒,開始采取行動,將會(hui) 是一個(ge) 具有象征性的轉折點,標誌著自然破壞的緊迫性已經成為(wei) 一個(ge) 主流認識。” 商業(ye) 自然聯盟(Business for Nature)的執行董事伊娃·紮貝(Eva Zabey)認為(wei) ,類似世界經濟論壇這樣的組織發表有關(guan) 商業(ye) 和自然的報告,意義(yi) 重大。

  解鎖漁業(ye) 、農(nong) 業(ye) 新模式,既有商業(ye) 價(jia) 值也有環境效益

  “如今要捕撈相同數量的魚,漁民們(men) 要付出的努力是1950年的5倍。”資深漁業(ye) 專(zhuan) 家Oliver Jones告訴記者,“隨著魚群的數量不斷減少,捕魚船從(cong) 港口開到更遠的地方,去往更深的海域進行捕撈。這是一個(ge) 可怕的循環。”

  WEF報告指出,如果所有的漁業(ye) 活動都得到可持續管理,到2030年野生漁獲量可增加24%。反之,如果漁業(ye) 活動照舊的話,野生漁獲量預計將下降15%。

  與(yu) 此同時,WEF為(wei) 現代漁業(ye) 提供了新思路:通過使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高海洋管理和捕撈活動的可持續性可以為(wei) 海事部門創造價(jia) 值400億(yi) 美元的商機。

  上周,WEF發布《自然與(yu) 商業(ye) 的未來報告》,開出“新藥方”:到2030年,“有利於(yu) 自然”的解決(jue) 方案可以創造3.95億(yi) 個(ge) 就業(ye) 崗位。

  WEF在報告中認為(wei) ,飲食多樣化可以創造巨大商機。世界上大約75%的食物來自12種植物和5種動物。其中,動物產(chan) 品提供了18%的卡路裏,但養(yang) 育過程卻占用了80%的田地。到2030年,人類更加多樣化的蔬菜和水果飲食結構,可創造3100億(yi) 美元/年的商機。報告指出,如果大規模農(nong) 場的生產(chan) 技術普遍得到提高,預期到2030年,精準農(nong) 業(ye) 技術可以創造430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和1950億(yi) 美元商機。如果預期收益率提高40%,投資回報率將超過10%。

  產(chan) 品從(cong) 農(nong) 場出來,最終會(hui) 被送到餐桌上。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數字技術正在全球食品供應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地為(wei) 應對疫情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封鎖措施,這不僅(jin) 限製了人們(men) 的行動,而且限製了人們(men) 獲取食物的傳(chuan) 統來源。因此,縮短供應鏈、突破供應瓶頸變得格外重要。在馬來西亞(ya) ,金馬倫(lun) 高原的農(nong) 民不得不讓丟(diu) 棄的蔬菜爛在田裏,令人惋惜。但在吉隆坡,一個(ge) 電子商務平台將菜農(nong) 與(yu) “最後一英裏”送貨服務提供商和消費者連接起來。

  中國在打通最後一英裏上也成效顯著。疫情期間,為(wei) 了破解大量農(nong) 產(chan) 品滯銷的難題,不少農(nong) 民朋友通過各類電商平台和物流網絡開辟無接觸的銷售渠道,在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台上變身“帶貨主播”進行線上銷售,對衝(chong) 疫情的影響。各大電商平台也利用自身零接觸、高效率的優(you) 勢,為(wei) 滯銷的農(nong) 產(chan) 品打通銷售渠道。

  滯銷的農(nong) 產(chan) 品依靠電商渠道,有些一晚的訂單甚至可以達到上千萬(wan) 元。“縣長直播帶貨”開啟了電商扶貧新模式;朱廣權與(yu) 李佳琦的聯手直播,以“央媒+直播+公益”的方式,讓電商扶貧從(cong) 過去“小打小鬧”、嚐鮮式的,開始成為(wei) 主流、甚至占主導地位。電商已逐漸成為(wei) 當代農(nong) 民的“新農(nong) 具”。

  商業(ye) 新技術不斷發展,保護自然的理念不斷加深

  世界經濟論壇自然行動議程負責人阿坎克沙·哈特裏(Akanksha Khatri)表示:“不論是因為(wei) 疫情,還是迫在眉睫的生物多樣性危機,都在提醒著我們(men) 保護自然在人類活動中的重要性。公眾(zhong) 的呼聲越來越高,企業(ye) 和政府需要做得更好。通過基於(yu) 自然的解決(jue) 方案,我們(men) 既可以保證順暢的食品供應,也可以更高效地利用基礎設施和新的能源。”

  《自然與(yu) 商業(ye) 的未來報告》預計,如果在東(dong) 南亞(ya) 、東(dong) 亞(ya) 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進行適當投資,全球廢物管理市場將在3年內(nei) 增加3050億(yi) 美元的收入,並可能在10年內(nei) 翻一番。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有望帶來約6500億(yi) 美元的商機,投資回報率將超過10%。太陽能和其他商業(ye) 化的可再生能源的刺激方案還可以提供數百萬(wan) 個(ge) 新的工作崗位。

  報告指出,在汽車領域,如果翻新和重複使用某些零部件,如變速箱,將消耗更少的能源,還能節省約8700億(yi) 美元的回收生產(chan) 成本。在智能建築方麵,到2030年,對新建築物進行係統改造和安裝更高效的技術可節省8250億(yi) 美元。僅(jin) 到2030年,使用LED代替自然光就可節省6500億(yi) 美元。綠色屋頂(用環保型材料蓋的屋頂)不僅(jin) 可以節省能源成本,還能提高地域應對洪災的能力、減少空氣汙染等。

  世界經濟論壇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來,商業(ye) 部門在自然和生物多樣性問題上的參與(yu) 度呈“指數級”增長。

  在印度尼西亞(ya) ,利用傳(chuan) 感器和衛星圖像進行的智能農(nong) 業(ye) 正在結出果實:使農(nong) 作物平均產(chan) 量提高了60%。在越南,當地社區在科研專(zhuan) 家提供技術支持的情況下,讓當地居民參與(yu) 到紅樹林保護中,土地植被得到較好恢複,生活在沿海地區的居民因此收入增加了1倍以上。

  但這還遠遠不夠。伊娃·紮貝認為(wei) ,盡管商業(ye) 部門作出了包括減少森林砍伐之類的公開承諾,但距離全球的自然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還很遠。要形成規模,就需要有政策行動,從(cong) 而帶動商業(ye) 行動。

  世界經濟論壇希望在2021年5月17日-30日在中國昆明舉(ju) 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hui) 第15次締約方會(hui) 議之前,能夠舉(ju) 商業(ye) 領域之力,積極推動政策行動。

  “疫情是一個(ge) 重塑人類與(yu) 自然關(guan) 係的契機。對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環境投資,是睿智的選擇,將讓各國的經濟環境更有韌性,也會(hui) 讓更多的物種同人類一道,在地球上健康地生息繁衍。” Oliver Jones說。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