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5種癌症有望提早4年被發現

胡德榮 發布時間:2020-07-28 13:29:00來源: 健康報

  (記者胡德榮)中國科學院院士、複旦大學泰州健康科學研究院和人類表型組研究院院長金力教授研究團隊利用我國原創的多癌篩查方法,可比臨(lin) 床診斷提前4年發現微量腫瘤甲基化信號。相關(guan) 論文7月21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泰州隊列研究由複旦大學牽頭,於(yu) 2007年開始建設。截至目前,已有近20萬(wan) 社區人群參加該項研究。科研人員長期跟蹤隊列人群各種重大慢性病的發生情況,並在無症狀人群中於(yu) 多個(ge) 時間節點跟蹤采集了150餘(yu) 萬(wan) 份各類生物樣本長期保存。

  此次研究納入了191個(ge) 在采樣時間點1年~4年後確診腫瘤的病人血液樣本,和223個(ge) 在當地醫院確診後采集的腫瘤病人血樣,並遵循嚴(yan) 格的1∶1匹配原則,選取414個(ge) 隨訪超過10年,且未被診斷為(wei) 腫瘤的病人樣本作為(wei) 對照人群。

  校企科研團隊設計了一套機器學習(xi) 方法,完成區分健康患者與(yu) 癌症患者的分類模型搭建。科研人員發現,這一中國原創技術對結直腸癌、食管癌、肝癌、肺癌和胃癌的檢測敏感性與(yu) 確診前不同時間采集的血樣相似。這說明,癌症信號微量腫瘤甲基化,在病症發展早期,甚至在無症狀未確診的若幹年前就會(hui) 存在於(yu) 血液中。利用泰州前瞻性隊列的樣本,複旦研究團隊在嚴(yan) 格意義(yi) 上證明ctDNA甲基化測序能夠比傳(chuan) 統診斷方法更早發現癌症,時間可比常規診斷提早4年。

  據論文第一作者、複旦大學泰州健康科學研究院和人類表型組研究院陳興(xing) 棟介紹,開發針對高風險人群或社區人群的癌症早期篩選檢測,成本是確保檢測可用性和受眾(zhong) 依從(cong) 性的關(guan) 鍵因素。此次研究采用的我國原創技術是為(wei) 癌症早篩特定開發,僅(jin) 檢測目標明確、數量有限的基因組區域的甲基化異常,僅(jin) 需從(cong) 單管血液中取樣少量DNA即可,具備了作為(wei) 潛在一線癌症早篩手段的有效性和經濟性。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