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電商賦能 鄉村蝶變

王建宏 張文攀 陳鵬 發布時間:2020-07-28 13:55:00來源: 光明日報

  長期以來,因大山阻隔、交通不便,在寧夏偏遠地區,企業(ye) 進村下鄉(xiang) 送收快遞量少價(jia) 高,群眾(zhong) 到鄉(xiang) 或進城投取快遞路遠費時,造成農(nong) 貨出山受阻、網貨下鄉(xiang) 困難。“下行貴、上行難,雙向不通”嚴(yan) 重影響著這裏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

  2015年以來,寧夏商務廳創新實施農(nong) 村電商“築夢計劃”,建成覆蓋廣泛的農(nong) 村電商公共服務體(ti) 係,建立銜接暢通的物流配送體(ti) 係,全區鄉(xiang) 村服務站點達1209個(ge) ,在全國率先實現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省域全覆蓋。因電商賦能,寧夏的鄉(xiang) 村生產(chan) 生活方式正在經曆著一場深刻蝶變。

  暢通雙向流通“微循環”

  7月13日,記者從(cong) 彭陽縣農(nong) 村電商大數據平台上看到,今年以來,全縣上行快遞包裹435692個(ge) ,下行快遞包裹1622368個(ge) ,總數205萬(wan) 件,同比增長53.4%。

  而在2017年,全縣上行快遞包裹數量僅(jin) 為(wei) 1000多件,2016年以前,這一數據幾乎為(wei) 零。

  “以前家裏的農(nong) 產(chan) 品得拉到鎮上和縣城去賣。現在村裏的電商服務站都收了,就地發貨,不僅(jin) 能賣好價(jia) 錢,我們(men) 也省心多了。”在彭陽縣城陽鄉(xiang) 溝圈村電商服務站,前來排隊發貨的村民劉建發說。

  在彭陽縣電商物流快遞分撥配送中心的分揀車間,分揀員站在傳(chuan) 送帶兩(liang) 側(ce) ,麻利地將成千上萬(wan) 件包裹分揀到相應區域。該中心由三泰物流快運有限公司統一運營,整合6家快遞公司資源,實行統一驗視安檢、集中分揀配送、周轉保鮮貯存,日進出量達1.2萬(wan) 件。

  石嘴山市平羅縣陶樂(le) 鎮廟廟湖村電商服務站前的小廣場上,10多位網絡主播熱情推介,富硒大米、沙湖辣椒醬等當地農(nong) 特產(chan) 品不斷被網友加入“購物車”。

  近年來,寧夏堅持打通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最先一公裏”和工業(ye) 品下行“最後一公裏”,清除“淤點”、打通“堵點”、解決(jue) “難點”,鼓勵縣域快遞行業(ye) 集聚和整合資源,提升行政村快遞通達率、投送頻次和網點快遞收發兼容度。截至去年年底,全區建成15個(ge) 縣級物流配送中心,2047個(ge) 行政村全部實現直接通郵、快遞服務鄉(xiang) 鎮覆蓋率達到100%,暢通了城鄉(xiang) 雙向流通的“微循環”,更多的優(you) 質資源要素逐漸向農(nong) 村鋪展。

  激起農(nong) 民思想“千層浪”

  互聯網在農(nong) 村紮根,傳(chuan) 統意識和新思想“狹路相逢”,在農(nong) 民中引發“頭腦風暴”。

  “剛開始,村裏多數人不相信網上還能買(mai) 東(dong) 西,後來聽說我在網上接單銷售中藥材,更覺得不可思議了。”今年44歲的黃仲玉是彭陽縣城陽鄉(xiang) 溝圈村電商服務站負責人,也是村裏的中藥材種植大戶。在他的傳(chuan) 幫帶後,村裏一些膽子大的人也跟著“試水”。

  電子商務,猶如一塊巨大的石頭,在投進農(nong) 村的那一刻,激起了“千層浪”。對此,中衛市中寧縣太陽梁鄉(xiang) 紅崖養(yang) 鵝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負責人汪毅有真切體(ti) 會(hui) 。

  今年年初,因受疫情影響,合作社大量鵝蛋銷不出去,汪毅一籌莫展。3月上旬,中寧縣商務和投資促進局工作人員上門服務,嚐試幫他在互聯網上找銷路。

  “都說現在網上交易很方便,買(mai) 賣雙方不見麵就把生意做了,可誰敢輕易相信啊。”當汪毅聽說他家的鵝蛋可以拿到京東(dong) 的寧夏特產(chan) 館去賣時,擔憂不減反增。

  麵對十幾頁合同的上百項條款,特別是涉及鵝蛋運輸破損引發的損失承擔問題,汪毅坐不住了,“咱們(men) 又不懂這些,說是要保證質量和包裝萬(wan) 無一失,快遞費也要算進去,咋能賺得了錢?”

  簽還是不簽?汪毅陷入兩(liang) 難。恰逢在北京念大學的兒(er) 子還沒開學,拿著合同琢磨了幾天,替父親(qin) 做出決(jue) 定:合同得簽,但要把合約時間縮短到3個(ge) 月,見到了收益再續簽。

  抱著“背水一戰”的念頭,汪毅的鵝蛋終於(yu) “上網”了。剛開始訂單不多,但每天都在增加。6月份銷售額7000多元,到了7月份,就增加到兩(liang) 萬(wan) 元了,他家的鵝蛋還一度上了京東(dong) 同品類商品搜索第2名。汪毅說:“現在看,網上銷售這個(ge) 路子是對的。但剛開始得有人引導,隻要能見到收益,老百姓肯定願意去試。”

  這幾年,寧夏積極引導傳(chuan) 統涉農(nong) 企業(ye) “觸網”營銷,支持返鄉(xiang) 大學生、農(nong) 村青年等個(ge) 體(ti) 依托電商創業(ye) 興(xing) 業(ye) 。在“領頭雁”的帶動下,思想深處經過革命性轉變的廣大農(nong) 民,在認同中體(ti) 驗並參與(yu) 電子商務的發展,農(nong) 村電商隊伍不斷壯大、實力不斷提升、活力不斷增強,打造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本土電商企業(ye) 。他們(men) ,逐漸成為(wei) 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生力軍(jun) 。

  掀起草根創業(ye) “新熱潮”

  “我創業(ye) ,我驕傲。大家好,我是寧夏‘草編哥’孫磊,在我身後,青海格爾木客戶訂購的防沙固沙草簾正在裝車中。”80後小夥(huo) 、寧夏德琴農(nong) 業(ye) 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孫磊一邊將草編產(chan) 品裝車發貨,一邊在快手、抖音等平台直播。

  孫磊出生在靈武市郝家橋鎮王家嘴村,父輩一直從(cong) 事草編加工生意。2008年,孫磊在網吧無意點開了“阿裏巴巴免費注冊(ce) 公司”的鏈接,便嚐試注冊(ce) 了公司並發布了自家的草編製品。不久後,他接到來自“西氣東(dong) 輸”工程某項目組負責人的電話,計劃訂購80萬(wan) 條草編袋。“這是我們(men) 村當時一年的生產(chan) 量,我高興(xing) 得不得了。”孫磊說,此後利用互聯網的傳(chuan) 播力,他相繼拿下了甘肅、青海等地上千萬(wan) 元的訂單。

  2018年,寧夏解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為(wei) 孫磊設計了“草編哥”卡通形象注冊(ce) 商標,通過微信、抖音等網絡平台傳(chuan) 播。如今,孫磊的寧夏德琴草製品產(chan)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99%的銷售額來源於(yu) 電商平台,每年成交額3000多萬(wan) 元,不僅(jin) 帶動周邊群眾(zhong) 以秸稈回收代替焚燒,還吸納了600多人就業(ye) ,“現在不用到處跑市場了,在網上發些視頻就有客戶聯係下單。通過電商,草編冷門產(chan) 品成了熱門。”

  在吳忠市鹽池縣,一個(ge) 由年輕團隊注冊(ce) 成立的寧夏西鮮記科技有限公司,5年來深耕鹽池灘羊產(chan) 業(ye) 鏈,精準打造灘羊品牌故事,與(yu) 盒馬鮮生等開展合作,通過線上直播、線下引流試吃等,去年銷售額突破4000萬(wan) 元。疫情期間,西鮮記的銷售額持續增長,僅(jin) 今年上半年就超過了5000萬(wan) 元。

  近幾年,隨著電子商務在農(nong) 村的“星火燎原”,一支“下地能彎腰、上桌點鼠標”的新型農(nong) 村電商隊伍快速發展壯大。他們(men) 中有“草編哥”孫磊這樣市場經驗豐(feng) 富的年輕人,也不乏土生土長的60後、70後農(nong) 民。

  “訂單跟著季節走,前段時間紅梅杏比較火,這幾天中藥材的發貨量上來了。我自己基地的貨不夠賣,還幫周邊農(nong) 戶銷售。”袁武說,他和朋友流轉了村裏1000多畝(mu) 地,種植柴胡、黃芪、板藍根、土豆、雜糧等,他一年的純收入超過10萬(wan) 元。在小灣村,不少村民將撂荒的土地重新種上中藥材,還學會(hui) 了通過互聯網銷售農(nong) 產(chan) 品。

  電子商務低成本、高效率的創業(ye) 優(you) 勢,推動越來越多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和農(nong) 貨“觸網”。寧夏商務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徐曉平說,寧夏利用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機製、央企定點扶貧機製等,大力支持特色優(you) 勢產(chan) 品通過電商拓展國內(nei) 市場,打造特色網貨品牌,探索建立了“企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電商”的電商扶貧模式,促進了農(nong) 民增收、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村發展。今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嚴(yan) 峻的形勢下,寧夏農(nong) 村地區網絡零售額逆勢上揚,實現50.03億(yi) 元,同比增長14.18%。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