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圈小鎮唯一的華人夫婦:與北極熊、極光和冰雪相伴
疫情期間,一對中國小夫妻在加拿大的北極圈小鎮丘吉爾,生下當地第一個(ge) 華人寶寶,他們(men) 奇幻的生活日常引發了網友的驚歎。丘吉爾地處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北部,與(yu) 哈德遜灣相鄰,當地氣候寒冷,一年中有將近10個(ge) 月都被白雪覆蓋。生活在這裏的小夫妻莎拉和泰勒,卻可以高頻地在自家陽台觀賞極光,在海麵上與(yu) 成群的白鯨嬉戲,近距離觀察北極熊的生活。
從(cong) 2017年12月搬到小鎮,倆(lia) 人已經在北極圈附近生活了將近三年。作為(wei) 當地唯一的華人住戶,泰勒製造苔原車,莎拉運營民宿,他們(men) 還和因紐特人成了朋友。疫情期間旅行暫停,他們(men) 的民宿流失掉大量訂單,於(yu) 是夫妻倆(lia) 關(guan) 掉民宿,飛往城裏的醫院待產(chan) ,迎接寶寶的降生。隨著疫情趨緩和白鯨季的到來,民宿訂單又逐漸恢複,剛剛滿月的寶寶也返回小鎮上開始一段北極童年。
生了個(ge) 被圍觀的“鎮寵”
泰勒和莎拉都是“90後”,經曆過初來乍到的搬家和求職,生活終於(yu) 安定下來,他們(men) 準備生個(ge) 寶寶。這個(ge) 疫情期間出生的首個(ge) 華人寶寶,成功登上鎮寵的寶座。隻要兩(liang) 個(ge) 月大的Ethan小朋友躺在嬰兒(er) 車裏出現在鎮上,一準引來好多圍觀群眾(zhong) 和各式誇獎。莎拉說,以前不熟悉的居民,看他們(men) 推孩子出來都會(hui) 主動過來打招呼。
莎拉懷孕的時候疫情還沒暴發,她定期去小鎮醫院做產(chan) 檢,並計劃在生產(chan) 前讓媽媽到小鎮來看她。然而隨著疫情擴散,航班減少,不僅(jin) 家人無法入境,莎拉也經曆著極北地區的獨特孕期體(ti) 驗。
小鎮上的醫院,可以做基礎的檢測,但B超就要提前預約城裏的醫生帶著設備飛過來。雖然少了家人陪伴,好在一切檢查都很順利。丘吉爾鎮的福利待遇好,也讓夫妻倆(lia) 省下不少心。尿不濕、奶粉券和育兒(er) 書(shu) 一早就發放給了這對新手父母,小孩降生之後,他們(men) 還可以向政府申請一筆補助。到孕後期莎拉去城裏的醫院待產(chan) ,機票也是政府包辦。
疫情嚴(yan) 重時,加拿大暫停了旅遊和一些國內(nei) 交通,遊人無法乘飛機和火車進入小鎮,隨著民宿的大量訂單取消,莎拉就利用這段時間安心在家待產(chan) 。不過好在疫情並未傳(chuan) 播到鎮上,孕期安然度過。莎拉的預產(chan) 期在五月,到懷孕八個(ge) 月的時候,他們(men) 就飛往城裏的醫院準備生產(chan) 。
雖然是剖腹產(chan) ,但莎拉覺得過程並不算疼,隻是產(chan) 後護士立刻端來的一杯冰水還是讓她接受無力,趁著護士轉身的當口,趕緊塞給老公泰勒一口灌下去。等孩子滿月後,一家人就乘飛機返回鎮上了,北極寶寶也迎來了首次飛機之旅。小Ethan在飛機上不哭不鬧,時不時打個(ge) 哈欠調節耳壓,降落後由醫生檢測聽力,確認一切正常,小家夥(huo) 終於(yu) 順利回家。
隨著疫情趨緩,曼省已經開放了省內(nei) 遊,趕上白鯨季,一大票民宿訂單逐漸出現。在照顧寶寶的同時,泰勒和莎拉也在準備重啟民宿,開門迎客。
說起寶寶要在北極小鎮上度過童年,夫妻倆(lia) 有自己的想法,他們(men) 不希望孩子從(cong) 小被各種輔導班綁住,隻想讓大自然成為(wei) 他最好的夥(huo) 伴。莎拉說,鎮上的因紐特朋友想教Ethan因紐特語,她覺得酷極了。目前他們(men) 打算再在丘吉爾住上幾年,孩子可以在當地上幼兒(er) 園。他們(men) 希望Ethan享受生活本身的驚喜,打破框架裏對“有用”的定義(yi) 。
小鎮隻有兩(liang) 輛出租車 一黑一白
泰勒和莎拉2016年在加拿大溫尼伯讀書(shu) 時,就第一次造訪了丘吉爾小鎮。上網查自由行攻略,倆(lia) 人發現中文的分享帖特別少,如果報名旅行團就要多花好幾萬(wan) 。因為(wei) 同在曼尼托巴省,泰勒和莎拉利用假期就出發了,去往中國網友說的“地圖上都不容易找到的地方”尋訪北極熊,他們(men) 覺得當時那場旅行,有點探險和拓荒的意思。
莎拉回憶初見丘吉爾的印象,提到最多的詞就是神秘。她說,在戶外看到野生的北極熊,有幾十隻,那種震撼和在動物園、極地館裏感受到的完全不一樣。旅行結束要返回溫尼伯的時候,倆(lia) 人都覺得沒呆夠,這個(ge) 地方有太多的驚喜,他們(men) 第一次產(chan) 生了畢業(ye) 就搬過來住的打算。
2017年10月,他們(men) 跟房主簽好了房屋買(mai) 賣合同,等年底處理好畢業(ye) 事宜搬到鎮上的時候,房子已經空置了大概兩(liang) 個(ge) 月。倆(lia) 人拖著大包小包走到家門前,看到門口的景象都驚了。極北地區兩(liang) 個(ge) 月的積雪,厚度及腰,把大門堵了個(ge) 嚴(yan) 實。零下二十多攝氏度,倆(lia) 人搓搓手,掏出行李箱裏的平底鍋就開始鏟雪清路。一把平底鍋工作起來效率不高,折騰了好一陣子,終於(yu) 隔壁鄰居發現了他們(men) ,借出自家的鐵鍬,這才打開了進屋的通道。
不過,進了屋也不意味著溫暖,普通的暖氣在丘吉爾的冬天基本不管用。泰勒和莎拉就跟當地人學著生壁爐,之後又花了些時間自己動手給牆體(ti) 做保溫,才保證能在溫暖的室內(nei) 度過在小鎮的第一個(ge) 冬天。
如今,泰勒和莎拉已經在鎮上住了快三年,生活安定下來,他們(men) 也買(mai) 了車代步,此前他們(men) 出門都靠步行。小鎮不大,隻有一條主路,開車10分鍾就能繞一圈。盡管如此,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冬天出趟門也不是容易事。泰勒和莎拉都是沈陽人,對風雪並不陌生,但小鎮刮起風來,還是讓他們(men) 直打冷戰,覺得像有刀子在割臉。
一次出門回來,倆(lia) 人走在風雪裏,鎮上的出租車司機看他們(men) 步履維艱的樣子,主動提出免費帶他們(men) 一程。“當地隻有一家出租車公司,兩(liang) 輛車,一黑一白。”雖然在這個(ge) 常住人口隻有二三百人的小鎮上,非旅遊季的生意並不好做,但是當地居民仍然保持著一份友善和熱情。
初來乍到,倆(lia) 人不僅(jin) 要安排好生活,也要開始謀生計。開民宿是他們(men) 的第一份工作。為(wei) 了快速告別吃老本的窘境,倆(lia) 人火速籌備,民宿在一個(ge) 多月後開張。“我們(men) 的第一個(ge) 客人是個(ge) 德國男孩,天氣冷,他想喝口熱水,但家裏當時還沒水壺,我們(men) 就用帶過來的僅(jin) 有的一個(ge) 咖啡壺慢慢燒水,好久才燒好。”莎拉說。
2017年的一場洪水,衝(chong) 壞了省會(hui) 溫尼伯到小鎮的鐵路。少了鐵路運輸,當地物資相對匱乏,德國小哥表示理解。不過泰勒和莎拉還是覺得挺不好意思,第二天一大早起來就和麵、拌肉餡,給小哥包了頓餃子當早餐,可把小哥給高興(xing) 壞了。
就如同他們(men) 在網上寫(xie) 的“丘吉爾有很多的秘密”,北極圈小鎮的生活和他們(men) 的以往經曆完全不同,倆(lia) 人適應生活的同時,也練就了自己的一身本事。
自己動手 豐(feng) 衣足食
在鐵路損毀的那段時間,所有物品都隻能空運,從(cong) 城裏訂貨運費高得嚇人。泰勒說,想從(cong) 宜家買(mai) 張床,售價(jia) 300加幣的床,運費就要3000多塊錢。在現實麵前,倆(lia) 人決(jue) 定自己動手豐(feng) 衣足食,發展木工技能,就是他們(men) 在丘吉爾打怪升級的第一步。
民宿馬上就要開門迎客,但屋裏還沒桌子,他們(men) 買(mai) 來木材,切割、打磨、組裝,做成餐桌給客人吃飯用。不過第一次上手,技術尚未成熟,桌子往地板上一立,歪的。這也難不倒他們(men) ,把桌子搬到牆邊,用幾枚釘子一固定,結實又牢靠。
這樣動手又動腦的生活總能給他們(men) 帶來新鮮的樂(le) 趣。還有一次,訂購的床墊送過來,發現比床板窄了一大截。稍加思考,他們(men) 切開房子的保溫板,捆牢,往空出來的床板上一塞,再鋪上毯子和床單,一張加寬版大床就完美呈現在了客人眼前。
他們(men) 一點一點改裝著自己的家,木工活愈發嫻熟的泰勒又給家裏打造了櫃子、架子,給牆體(ti) 加保溫板,他主要負責改造小屋的硬件部分。莎拉則包攬了室內(nei) 設計的工作,給牆體(ti) 刷漆,畫壁畫,製作裝飾物都由她一手完成。
在訂房軟件上,Sarah’s dream house民宿有5個(ge) 可訂的獨立房間,從(cong) 配圖上看,顏色奔放豔麗(li) 。紫色的床單搭配黃色的牆麵,或者藍色的床單搭配綠色的牆麵,牆上間或有一兩(liang) 隻北極熊和麋鹿做點綴。莎拉說,這也都是她自己布置的,雖然丘吉爾一年有10個(ge) 月的時間被雪覆蓋,看起來白茫茫的,但生活在她心裏仍然是多姿多彩的顏色。
不過,在小鎮上生活,也有一項對他們(men) 來說算是艱難的挑戰。小鎮上隻有一家超市,供應民眾(zhong) 所需的生活用品和食材,肉多菜少和價(jia) 格昂貴是超市最大的特點。在國內(nei) 買(mai) 黃瓜論斤稱,在丘吉爾的超市裏卻要5加幣(約25人民幣)一根。中餐炒菜常用的大蒜,如果在溫尼伯買(mai) ,100克售價(jia) 2加幣,空運到丘吉爾就升值到8加幣。在鎮上肉類是最普遍的食材,尤其是當地出產(chan) 的鯨肉和鹿肉,但這樣的飲食習(xi) 慣不太符合中國人的口味。這對“90後”小夫妻也有嘴饞的時候,他們(men) 的解決(jue) 辦法是兩(liang) 三個(ge) 月就飛到城裏一次,吃頓好的改善生活。“尤其是去中餐館,吃椒麻魚!”莎拉說。
在丘吉爾,人們(men) 的生活節奏很慢,對物質的欲望也會(hui) 降到最低,告別大都市裏包治百病的“買(mai) 買(mai) 買(mai) ”狀態,幸福會(hui) 來得尋常而簡單。莎拉愛吃草莓,有一次泰勒去超市采購,給她帶回來一盒,莎拉覺得特別滿足。
在自家的陽台上就能與(yu) 極光相會(hui)
如果一個(ge) 人的生活用北極熊、極光、海灣、人跡罕至、自給自足幾個(ge) 詞串聯起來,愛看武俠(xia) 小說的人大概會(hui) 想起張無忌一家在冰火島上的日子。這種天然和原始的純粹氛圍與(yu) 丘吉爾小鎮十分相似。
泰勒和莎拉在小紅書(shu) 上分享在小鎮的生活時,也會(hui) 回複網友在評論裏的提問。有網友好奇:“長時間生活在這麽(me) 冷的地方會(hui) 不會(hui) 變得抑鬱?”寒冷、大風、皚皚白雪和近似極晝和極夜的日子,都是在丘吉爾的生活常態。但莎拉覺得,“不是抑鬱,而是治愈。”
讓夫妻倆(lia) 印象很深的一名民宿住客是個(ge) 日本青年,他在不是旅遊季的時候隻身到鎮上來,而且打算住將近兩(liang) 周時間。“他從(cong) 到了民宿就不出屋、不說話。”因為(wei) 民宿包早餐,夫妻倆(lia) 有挺多和客人們(men) 相處的機會(hui) ,他們(men) 觀察到客人情緒不佳,很擔心他的狀態。莎拉開始嚐試和他聊天,告訴他可以去哈德遜灣看看,海天一色白茫茫的樣子美得難以形容,雖然不是熊季,但運氣好的話說不定會(hui) 看到一兩(liang) 隻踱步的北極熊。白天出門看風景,晚上在民宿的陽台就能欣賞到漫天的極光,情感受挫的青年也開始慢慢恢複活力。
每年七、八月是丘吉爾一年中最溫暖的時候,室外氣溫在15攝氏度左右,涼爽宜人。這時候正是白鯨季,成群的白鯨出現在哈德遜灣,乘船出海就能與(yu) 溫順的白鯨互動。到了九、十月份海麵結冰,北極熊就會(hui) 陸續上岸覓食,搭乘苔原車看熊是當地最受歡迎的項目。也有不少遊人因為(wei) 極光而造訪小鎮,隻要是晴天,極光都會(hui) 毫不吝嗇地現身。冬天天黑早,大概晚上八點多,在自家的陽台上就可以與(yu) 極光相會(hui) 。
小鎮上不僅(jin) 有優(you) 美的自然風光和可愛的野生動物,節日時的慶祝活動,原住民的生活方式,都讓夫妻倆(lia) 覺得新鮮有趣。每年國慶日,是小鎮上最熱鬧的一天,唯一的一條主路上會(hui) 有遊行。“每個(ge) 單位出一輛車,警察局派一輛警車,郵局派一輛郵車,結隊遊行,民眾(zhong) 都會(hui) 出來湊熱鬧。”在小鎮上,泰勒、莎拉和周圍的鄰居也漸漸熟絡起來,他們(men) 請鄰居吃中餐,鄰居帶他們(men) 去伐木,給他們(men) 介紹原住民的手工藝和文化。
在民宿的大門口,他們(men) 親(qin) 手製作了10個(ge) 木牌,上麵用各種語言寫(xie) 著“你好,北極熊”,表示對客人的歡迎。其中有兩(liang) 個(ge) 黑黑的熊爪印,被他們(men) 戲稱為(wei) “熊語”,隔壁木牌上的一串像符號的語言,就是他們(men) 和鄰居學來的因紐特土著語。
小鎮遠離城市與(yu) 喧囂,時間變得很慢,他們(men) 可以沉下心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莎拉曾經在烏(wu) 克蘭(lan) 留學,會(hui) 說中文、俄語和英文,目前她正努力拓展自己的第三外語,希望在小鎮上學會(hui) 法文。她還從(cong) 城裏帶來一套美甲設備,偶爾給鄰居們(men) 做美甲,空閑時就自己看書(shu) 、畫油畫。
泰勒大學時在哈工大讀土木工程係,一直喜歡車的他也終於(yu) 在小鎮圓夢,跨專(zhuan) 業(ye) 找到一份負責製造和維護苔原車的工作。這份工作在許多網友看來有點酷,因為(wei) 他經常能免費且近距離地觀看北極熊活動。每到熊季,泰勒公司的戶外臨(lin) 時辦公室,常有北極熊造訪,時間長了,員工們(men) 甚至能認出各位萌態十足的熊監工。
北極熊也“坐牢”
每年秋天,北極熊開始遷徙和覓食,丘吉爾鎮就是它們(men) 的必經之路,因此這裏也擁有了“世界北極熊之都”的美名。熊季時小鎮上民宿爆滿,遊客們(men) 搭乘苔原車,到冰麵上近距離觀察北極熊。苔原車輪胎高1.7米,隻有露台鏤空,保護遊客們(men) 在觀熊時的安全。因為(wei) 毛茸茸的北極熊雖然看起來可愛,但確是凶猛的肉食動物,而且體(ti) 格大,跑得快。
曾經有北極熊闖入鎮上傷(shang) 人的例子,民眾(zhong) 和遊人都被要求不能與(yu) 北極熊近距離互動。每晚10點警報拉響後,居民不能步行外出,以免被北極熊誤傷(shang) 。在政府的宣導下,鎮上居民的車子和房屋大門基本都不會(hui) 上鎖,以防止有人突然遇到北極熊時可以躲避。然而總有頑皮的北極熊闖入小鎮裏來,試圖“當街行凶”。“我們(men) 這兒(er) 的警察不抓人,主要抓熊。”莎拉笑著說。
小鎮上的北極熊監獄,由一間間單獨的牢房組成,專(zhuan) 門關(guan) 押闖入人類世界覓食的“犯熊”。一旦發現北極熊,小鎮裏專(zhuan) 門的趕熊人,就會(hui) 用對天開槍或鳴笛的方式進行驅逐。但如果是北極熊傷(shang) 了人,或者不能及時迷途知返,就要動用裝著食物的大鐵籠子誘捕,並用車把它送進監獄。
收監的熊會(hui) 被塗上標記,告知大家它有前科,也便於(yu) 日後監測。“犯熊”並不會(hui) 受刑,但坐牢的時間裏,它們(men) 不能進食,隻能喝水,避免它們(men) 貪戀免費的食物而頻繁造訪。挨餓的日子不好過,但科學家表示,這完全在北極熊的體(ti) 能承受範圍,它們(men) 的生活習(xi) 慣中存在不進食的時間段。
關(guan) 押和釋放北極熊都是巨大的工程,資料顯示,一年大約有四十多頭熊被收監入獄。一頭成年的北極熊身長2-3米,體(ti) 重在300-800公斤之間,轉移並不容易。於(yu) 是當表現良好的熊通過身體(ti) 檢查刑滿釋放的時候,隻能由專(zhuan) 門的直升機將它運輸到苔原地帶放生。
泰勒和莎拉就曾經有過在小鎮上和北極熊狹路相逢的經曆,至今他們(men) 家的車窗上,還留著北極熊扒出的掌印。一次開車出門,遠遠看著一隻北極熊寶寶向他們(men) 溜達過來。根據規定,現場的五六輛車都關(guan) 好門窗,熄火等待。熊寶寶慢悠悠踱步過來,拱拱車頭,又扒在車窗上,用兩(liang) 隻黑黑的小眼睛往裏看,窺探著它不太了解的人類世界。莎拉用手機拍下來這生動的一幕,分享到網上,也不忘和網友科普,“小熊可愛,但也絕不能去摸它,它的體(ti) 積並不小,一樣有殺傷(shang) 力,而且母熊一定在不遠處保護它。”莎拉分析,可能因為(wei) 他們(men) 的車體(ti) 積小,所以成為(wei) 熊寶寶的目標,但熊扒車時也能感到明顯的晃動。
莎拉也喜歡在網上分享北極熊的知識,她曬出鄰居拍的10年前熊季時苔原的照片,和當下的同一地點作對比,熊隻數量明顯減少,她想告訴大家保護生態的重要性。莎拉覺得自己並不算環保主義(yi) 者,但在小鎮上生活的兩(liang) 年多,保護生態的觀念已經潛移默化地進入她的生活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