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經濟困境,巴西擬優先發展生物燃料
科技創新支撐 發展空間巨大
走出經濟困境,巴西擬優(you) 先發展生物燃料
2020年年初,全球遭遇了近一個(ge) 世紀以來最嚴(yan) 重的公共衛生危機——新冠肺炎疫情。為(wei) 防止疫情擴散,各國紛紛進入封鎖狀態,全球經濟基本停滯,石油產(chan) 業(ye) 需求遭受重創。麵對困境,巴西政府把生物燃料(主要包括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作為(wei) 科技創新優(you) 先發展領域,將其作為(wei) 走出經濟困境的一條重要途徑。
長期鼓勵發展生物燃料
20世紀70年代以前,由於(yu) 當時巴西探明的原油儲(chu) 量不足,巴西石油基本上依賴進口。1973年,世界爆發了第一次石油危機。原油價(jia) 格暴漲使得所需原油一多半需要進口的巴西經濟遭受沉重打擊。由此,巴西政府決(jue) 心利用本國豐(feng) 富的土地資源和有利的農(nong) 業(ye) 氣候條件,從(cong) 甘蔗、木薯等作物中提取乙醇燃料,因地製宜發展出以乙醇、生物柴油為(wei) 代表的生物燃料技術。
1975年,巴西宣布實施國家乙醇計劃,鼓勵利用甘蔗生產(chan) 乙醇以替代石油,拉開了發展生物燃料的序幕。聯邦政府通過補貼、設置配額、統購乙醇燃料、調整價(jia) 格以及行政幹預等手段,鼓勵民眾(zhong) 使用乙醇燃料。巴西甘蔗工業(ye) 聯盟估算,1975年至2015年的40年間,巴西生產(chan) 的乙醇替代了大約25億(yi) 桶的汽油,成功減少了對石油進口的依賴。
巴西把傳(chuan) 統的通過甘蔗發酵生產(chan) 的乙醇稱為(wei) 一代乙醇。如今巴西一代乙醇生產(chan) 技術已非常成熟,由於(yu) 使用了一種特殊的酶,成本比美國從(cong) 糧食中提取乙醇要低1/3。近年來,巴西政府開始鼓勵發展玉米乙醇。巴西玉米一年可收獲兩(liang) 季,巴西農(nong) 業(ye) 科研人員通過品種改良和輪作製度使玉米產(chan) 量得到很大提高。玉米單位產(chan) 量從(cong) 2004/2005年度的每公頃3000公斤提高到2016/2017年度的5560公斤。玉米產(chan) 量的大幅度提高,為(wei) 開發乙醇提供了新的原料來源。2017年巴西第一家玉米乙醇廠在中西部地區的戈亞(ya) 斯州投產(chan) 。
巴西的生物柴油原料主要使用蓖麻籽。在東(dong) 北部的皮奧伊州建立了巴西最大的生物柴油廠,年產(chan) 量700萬(wan) 升。但是,東(dong) 北部氣候幹燥,限製了蓖麻的增產(chan) 。此後,巴西用大豆油作為(wei) 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目前,巴西生物柴油71%的原料來自大豆油,12%來自牛脂肪,其餘(yu) 來自豬、雞等動物脂肪或棉籽油、棕櫚油等植物油。
出台新的國家生物燃料發展規劃
盡管巴西已經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生物燃料生產(chan) 國,但是,目前巴西交通運輸的能源消費結構中,仍然是以石化燃料為(wei) 主。在2018年的交通運輸領域能源結構中,汽油占30%,普通柴油占45%,乙醇占15%,生物柴油僅(jin) 占2.4%,其餘(yu) 為(wei) 天然氣和煤油等。巴西生物燃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消費需求。
2016年12月,巴西礦能部、環境部和農(nong) 業(ye) 部聯合製定了《國家生物燃料發展規劃草案》,以規範和鼓勵國內(nei) 生物燃料生產(chan) 和應用。2017年2月,規劃草案在政府網站公布,廣泛征求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部門及社會(hui) 各界意見。同年12月26日,時任總統特梅爾正式批準了《國家生物燃料發展規劃》。該規劃是巴西政府製定的具有戰略意義(yi) 的法律文件,強調了生物燃料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促進經濟發展上的重要作用。
該規劃明確提出,到2030年要把可再生能源在全國能源結構中的比重提高到45%,其中生物燃料的比重占18%。計劃到2030年,全國有三分之一的城市投資開發生物燃料,可為(wei) 國民經濟提供大約1500億(yi) 雷亞(ya) 爾(約合283億(yi) 美元)的產(chan) 值,還將創造大約100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
根據巴西農(nong) 業(ye) 部的統計數據,巴西農(nong) 作物種植麵積約6400萬(wan) 公頃,僅(jin) 占全國土地麵積的7.6%,其中大豆種植麵積3390萬(wan) 公頃,甘蔗種植麵積900萬(wan) 公頃。擴大甘蔗和大豆產(chan) 量,巴西有充足的土地資源,生物燃料不會(hui) 與(yu) 糧食生產(chan) 發生“爭(zheng) 地”衝(chong) 突,巴西生物燃料的發展空間巨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