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老山村的逆襲:“半空心村”成了“網紅村”
種花、繪畫、照顧客人、陪伴孩子,偶爾拿起吉他撥動,用短視頻和直播記錄下幸福平和的時刻,這是“90後”姑娘演真的鄉(xiang) 村生活。
走進福建省屏南縣熙嶺鄉(xiang) 龍潭村,這裏依山傍水,古樸清幽,至今仍完整保存著規模龐大的福建傳(chuan) 統古民居建築群。老房子古樸的大門背後,是一個(ge) 個(ge) 現代化的生活空間:咖啡店、書(shu) 店、畫廊、酒館、民宿、博物館,齊全的配套設施讓這個(ge) 古樸村落有了別樣的氣質。
很難想象,幾年前這裏還是一個(ge) 常住人口不足兩(liang) 百人的“半空心村”,處處是年久失修的老宅和斷壁殘垣。
2017年5月,在屏南縣探索形成的“黨(dang) 委政府+藝術家+村民+古村+互聯網”傳(chuan) 統村落文創發展模式的基礎上,龍潭村走出一條既能保護文化遺產(chan) ,又能帶動旅遊人氣的“網紅”之路。
老山村的複興(xing) ,就像蝴蝶扇動的翅膀,讓山裏人成為(wei) 時代的主角。
演真就是一位“新村民”,從(cong) 景德鎮陶瓷大學畢業(ye) 後,演真夫妻倆(lia) 一直從(cong) 事美術教育行業(ye) 。去年9月,她和丈夫胡文亮租下了龍潭村裏的一棟老房子,做成了民宿和一間青花瓷主題小酒館“檀舍”。“認租這棟老房子時,它因為(wei) 年久失修已經搖搖欲墜,一麵牆在下雨時還倒塌了。”演真說。
目前,龍潭村已經吸引“新村民”34戶100餘(yu) 人入住,這些“新村民”帶來的新業(ye) 態,幫龍潭村實現了“升級換代”。幾乎每一位“新村民”都是“網絡紅人”,他們(men) 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鄉(xiang) 村生活,或是網上“帶貨”當地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
“我最近在幫助村裏賣芙蓉李。”演真形象靚麗(li) ,網友們(men) 很喜歡看她分享的短視頻,不僅(jin) 充滿詩意的鄉(xiang) 村生活吸引著他們(men) ,當地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也很受網友歡迎。“老鄉(xiang) 們(men) 賣柿餅就是用袋子簡單裝起來賣,去年我買(mai) 來一些進行設計和包裝,在網上賣得不錯。”
同時,村裏正在推行的“人人都是藝術家”藝術公益教學活動,為(wei) 鄉(xiang) 村注入文創基因,村民白天下地幹農(nong) 活,晚上畫室畫油畫。濃厚的文化創意氛圍,吸引了數千名藝術創作人員前來學習(xi) 考察,慕名前來鄉(xiang) 村旅遊的客人達到8萬(wan) 人次以上。
“網紅”推廣,藝術引路。人來了,村興(xing) 了,村民們(men) 終於(yu) 可以靠著旅遊熱在家門口賺錢,做餐飲,賣特產(chan) 。
去年的春節和暑假,演真也是在村裏度過的,她還記得當時家家都住滿了遊客,村口的路上停著長長的車隊。今年因為(wei) 疫情,遊客少了一些,但演真要做的事情卻一點沒少。
演真畫了不少龍潭村的風景,並印製成水彩古村係列明信片。她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看到福建鄉(xiang) 村生活的美好。胡文亮則忙著和團隊包裝打造村裏特色的紅曲黃酒。
演真對今後的生活充滿希望:“我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實,我在鄉(xiang) 村創業(ye) 並不是隱居,依靠網絡平台可以做很多事。我相信鄉(xiang) 村轉型的未來會(hui) 更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