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中國 促進交流
博大精深的語言文化,日新月異的社會(hui) 發展,讓很多外國學生選擇到中國留學。在中國的學習(xi) 和生活讓他們(men) 收獲頗豐(feng) ,他們(men) 中的一些人選擇留下,一些人回國後從(cong) 事與(yu) 中國交流合作的工作
“三國熱”讓我成為(wei) 知名主持人
(泰國)巴威·唐他威素
2008年本科畢業(ye) 後,我在泰國從(cong) 事體(ti) 育新聞報道工作。起初萌生學習(xi) 中文的念頭,是為(wei) 了觀看中國電視台播放的體(ti) 育賽事。在學習(xi) 漢語的過程中,我對中國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和風土人情產(chan) 生了濃厚興(xing) 趣,萌發了去中國留學的願望。
2010年,因報道廣州亞(ya) 運會(hui) ,我第一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當時,我隻能說一點很基礎的中文,但當地民眾(zhong) 都很樂(le) 於(yu) 與(yu) 我交流。廣州之行堅定了我留學中國的決(jue) 心。回國後,我辭去工作,並於(yu) 2011年赴北京語言大學就讀。
留學期間,我去了中國很多城市。中國各地日新月異的發展、生機勃勃的氛圍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年暑假,我乘火車前往深圳,那裏現代化的城市景觀、高比例的創新型企業(ye) 讓我驚歎。作為(wei) 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縮影,深圳之行讓我對中國的發展曆程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
在泰國,中文人才十分搶手。學成回國後,我很快就應聘到泰國3台擔任記者。2017年,泰國3台播出中國電視劇《三國》(2010年版),並配套製作了一檔特別節目。由於(yu) 我對中國文化有一定了解,電視台指定我來主持這檔節目。我們(men) 每期都邀請嘉賓,講述有關(guan) 三國的故事,幫助觀眾(zhong) 對當時的曆史背景有更多了解。電視劇的播出在泰國引發了一輪“三國熱”,我也因為(wei) 這檔配套節目開始小有名氣。
隨著泰中關(guan) 係日益緊密,泰國民眾(zhong) 渴望更多了解中國。現在,泰國3台有關(guan) 泰中關(guan) 係的新聞大部分由我負責。泰國PPTV36台也找到我,讓我負責製作《泰中一家親(qin) 》節目,內(nei) 容涵蓋有關(guan) 兩(liang) 國交流合作以及中國發展的故事等。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泰中兩(liang) 國相互支持、合作抗疫,生動詮釋了兩(liang) 國人民的深情厚誼。泰國總理巴育錄製“泰中團結,一起加油”的視頻,泰國政府和社會(hui) 各界也積極向中方捐贈口罩、醫用手套、防護服等抗疫物資。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中國也向泰國捐贈物資,還多次與(yu) 我們(men) 的醫務人員舉(ju) 行視頻會(hui) 議,交流抗疫經驗。作為(wei) 新聞從(cong) 業(ye) 人員,我見證了兩(liang) 國親(qin) 如一家、共克時艱的深厚情誼。
當前,中國疫情防控形勢平穩,經濟運行基本恢複。我相信中國經濟將很快恢複活力,也希望泰國能與(yu) 中國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進一步加強合作,為(wei) 當地民眾(zhong) 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今年是中國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使8億(yi) 多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我正在籌備製作有關(guan) 中國減貧的節目,希望能為(wei) 泰國提供借鑒。
我也希望自己未來能繼續作為(wei) 泰中友好交往的民間使者,通過媒體(ti) 交流不斷拉近兩(liang) 國民眾(zhong) 的距離。
(作者為(wei) 泰國3台、PPTV36台主持人,本報駐泰國記者林芮采訪整理)
為(wei) 促進意中交流搭建橋梁
(意大利)巴塔雷洛·洛倫(lun) 佐
我的中文名字是卜洛仁,朋友們(men) 喜歡叫我“老卜”。中學時期,我曾學習(xi) 中國武術,被武術背後蘊含的中國文化所吸引。本科畢業(ye) 後,我獲得米蘭(lan) 國立大學孔子學院的獎學金,於(yu) 2014年來到重慶大學繼續學習(xi) 漢語。
我很喜愛重慶這座城市。當地民眾(zhong) 性格熱情直率,以開放的心態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讓我感到包容和溫暖。結束漢語學習(xi) 後,我於(yu) 2017年再次進入重慶大學讀書(shu) ,現已獲得工商管理專(zhuan) 業(ye) 碩士學位。在此期間,我幾乎走遍了重慶每一個(ge) 角落,也學會(hui) 了不少當地方言。
今年是我在中國生活的第六年。幾年來,我看到了一個(ge) 立體(ti) 真實的中國,也更加喜歡這個(ge) 國家。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國在脫貧攻堅方麵所做出的努力。長期以來,為(wei) 幫助農(nong) 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中國政府在貧困地區推廣先進農(nong) 業(ye) 技術,提高農(nong) 作物生產(chan) 率,近幾年還通過電商平台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各項脫貧舉(ju) 措顯示出中國政府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堅定決(jue) 心,貧困地區人民的生活也因此得到改善。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我一直留在重慶。我居住的小區實行了嚴(yan) 格的封閉式管理,小區裏的每一位保安、物業(ye) 等工作人員都盡職盡責堅守崗位。這些普通人的堅守讓我看到了中國人民眾(zhong) 誌成城、共克時艱的力量和信念,當地嚴(yan) 格的防控措施也讓我感到安心。得益於(yu) 中國發達的電商服務,我足不出戶就能進行生活必需品的采購,從(cong) 未在日常生活方麵遇到不便。
居家隔離期間,我密切關(guan) 注中國疫情防控的最新進展。麵對疫情挑戰,中國政府始終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放在首位,在短時間內(nei) 充分調配各種資源。各地醫務人員馳援抗疫一線,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火速”建起,展現出中國強大的應急組織能力。起初,遠在意大利的家人對我十分擔心,每天都與(yu) 我保持聯係。看到中國在短時間內(nei) 就遏製了疫情蔓延勢頭,他們(men) 完全打消了顧慮。
中國人常說“團結就是力量”。這正是疫情防控期間,意中兩(liang) 國守望相助的生動寫(xie) 照。在雙方疫情防控最困難的時刻,意大利和中國都積極伸出援手,向對方捐贈口罩、防護服等抗疫物資。我的家鄉(xiang) 瓦雷澤隸屬於(yu) 倫(lun) 巴第大區,是意大利疫情最嚴(yan) 重的地區之一。中方多次向意大利派出抗疫醫療專(zhuan) 家組,他們(men) 提出的防控建議為(wei) 我們(men) 的抗疫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國萬(wan) 裏馳援,展現了負責任的大國擔當,也將兩(liang) 國人民的心拉得更近。
近年來,意中兩(liang) 國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日益緊密。2019年3月,兩(liang) 國簽署了政府間關(guan) 於(yu) 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意大利在航空航天、生物技術與(yu) 醫藥、環境保護技術等領域具有優(you) 勢,兩(liang) 國經貿合作有著廣闊前景。重慶在兩(liang) 國交往中發揮著獨特作用,意大利在渝開設了總領事館,中國意大利商會(hui) 也在此設有辦事處。多年來,我已深深融入重慶這座城市。我想留在重慶工作,為(wei) 促進意中交流搭建橋梁。
(作者為(wei) 重慶大學工商管理專(zhuan) 業(ye) 碩士研究生,本報駐意大利記者韓碩采訪整理)
目睹中國疾病防控效率和實力
(波黑)伊瓦娜·托多羅維奇
2011年,我進入波黑巴尼亞(ya) 盧卡大學醫學院學習(xi) ,畢業(ye) 後一直在國內(nei) 的醫療衛生領域工作。中國有較為(wei) 先進的醫療技術和公共衛生領域管理經驗。一直以來,我都向往來中國學習(xi) 。在波黑總統的推薦下,2019年9月,我如願進入清華大學攻讀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在剛剛過去的6月,我順利畢業(ye) ,並榮幸地作為(wei) 學生代表在畢業(ye) 典禮上發言。
中國的學習(xi) 經曆讓我收獲頗豐(feng) 。清華大學是世界知名學府,我在這裏結交了很多良師益友。在提升專(zhuan) 業(ye) 知識的同時,我也感佩於(yu) 中國同行勤奮專(zhuan) 業(ye) 、甘於(yu) 奉獻的精神。
今年1月放寒假後,我沒有回國,打算利用這段時間更多感受中國文化。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不得不留在學校。疫情防控期間, 中國政府迅速調動一切資源抗擊疫情,並製定全麵有效的防控措施,讓我深刻感受到中國在國家治理體(ti) 係方麵的優(you) 勢。中國民眾(zhong) 團結一致,積極配合政府的各項措施,自覺佩戴口罩、居家隔離,保持社交距離等。每一個(ge) 個(ge) 體(ti) 的力量匯聚在一起,形成了強大合力。
學校也製定了周密的防控方案,包括每天對學生檢測體(ti) 溫、進行個(ge) 人防護指導等,把我們(men) 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讓我倍感安心。與(yu) 此同時,學校還開展在線學術課程和網絡研討,保障了正常學習(xi) 進度。
作為(wei) 公共衛生專(zhuan) 業(ye) 的學生,我每天關(guan) 注中國的疫情防控發展態勢。各地醫護人員“逆行”奔赴抗疫一線,數座方艙醫院在極短時間內(nei) 建成……我目睹了中國在疾病防控方麵的效率和實力。
中國在做好自身防疫工作的同時,還通過捐贈醫療物資、派遣抗疫醫療專(zhuan) 家組等方式,與(yu) 世界許多國家攜手合作、共同抗疫,體(ti) 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除捐贈物資外,中國在4月與(yu) 波黑簽署了衛生和醫學科學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為(wei) 我們(men) 兩(liang) 國在疫中和疫後加強在衛生和疾病防控、醫學教育和科研、傳(chuan) 統中醫藥等領域的合作打下了政策基礎。
疫情防控期間,我也盡己所能,多方聯係自己在醫療行業(ye) 積累的國際資源,籌集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2月,我通過母校巴尼亞(ya) 盧卡大學,為(wei) 留校的清華學生募集到了一批口罩。波黑發生疫情後,我也在清華大學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為(wei) 我的祖國籌措了一批個(ge) 人防護物資。
畢業(ye) 後,我入職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我決(jue) 定留在中國發展,是想繼續學習(xi) 中國在各領域的先進治理經驗。我相信,在中國的學習(xi) 、工作經曆將幫助我未來更好地服務祖國波黑。我希望能幫助促進兩(liang) 國的醫療人員深化交流合作,為(wei) 波黑公共醫療衛生事業(ye) 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作者為(wei) 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職員,本報駐意大利記者葉琦采訪整理)
我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巴西)克裏斯蒂娜·金
我與(yu) 中國的緣分起始於(yu) 高中時期。那時,我學習(xi) 了中文入門課程,激發了對中國文化的興(xing) 趣。大學期間,我選擇學習(xi) 漢語言文學和經濟學雙學位。隨著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日益深入,我迫不及待地想去中國。經過努力,我成功申請到留學機會(hui) ,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別前往華東(dong) 師範大學和清華大學進行了一學期的交換學習(xi) 。
在中國的學習(xi) 時光是我最值得回味的經曆之一。校園裏整齊停放的自行車,美味實惠的街頭小吃,熱情友好的中國民眾(zhong) 和充滿活力的街區……一幕幕日常的生活場景,讓我至今都記憶猶新。課餘(yu) 時間,我喜歡去北京的五道口地區。那裏高校聚集,咖啡館、餐廳和書(shu) 店等服務設施齊全,文化氛圍多元,我在那兒(er) 結識了很多朋友。
我曾遊覽多個(ge) 城市,徜徉於(yu) 中國各地的曆史古跡和博物館。無論是栩栩如生的兵馬俑、巧奪天工的龍門石窟雕刻,還是精美的青銅器、瓷器、漆器等文物,都承載了中國深厚的文化積澱,讓我為(wei) 之著迷。近年來,中國各領域迅速發展,科技創新不斷湧現。古老的曆史文化和新興(xing) 事物相互交織,構成中國獨特的風景。
在華留學經曆讓我與(yu) 中國結下深厚感情。回國後,我一直尋找進入中國企業(ye) 工作的機會(hui) 。5年前,我如願以償(chang) ,入職山東(dong) 科瑞石油裝備有限公司巴西子公司。中國同事麵對困難積極進取、勇於(yu) 嚐試的精神深深感染著我,促使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更積極地應對挑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我一直與(yu) 在中國的同事和朋友保持著密切聯係,通過他們(men) 了解到中國和中國人民為(wei) 疫情防控所做的巨大努力。中國的疫情防控措施效果顯著,為(wei) 其他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鑒。
裏約熱內(nei) 盧在3月發現確診病例後,公司第一時間參照中國總部的經驗,為(wei) 員工進行防疫培訓,要求員工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並加大了洗手液等消毒用品的供應。公司要求所有員工都盡量減少出差,從(cong) 國外回來的同事需隔離兩(liang) 周。巴方員工充分理解和支持公司的舉(ju) 措,大家都自覺遵守規定,保證了員工的健康安全。
當前,中國經濟運行基本恢複,為(wei) 維護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推動世界經濟複蘇注入強大動力。我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近年來,巴中兩(liang) 國經貿往來密切,各領域合作日益深化。中國的投資對巴西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ye) 化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yi) 。我所在的公司也參與(yu) 了巴西石油基礎設施的建設,我為(wei) 此深感自豪。未來,我願繼續盡己所能,為(wei) 推動巴中經貿合作作出貢獻。
(作者為(wei) 山東(dong) 科瑞石油裝備有限公司巴西子公司商務經理,本報駐巴西記者朱東(dong) 君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