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長島漁民的扇貝喜事:從請客求人買到供不應求

邵琨 發布時間:2020-08-17 15:59:00來源: 中國環境報

  “以前請客送禮求人都不好賣。現在有多少賣多少,而且價(jia) 格還比以前高。”談起這兩(liang) 年的扇貝養(yang) 殖,山東(dong) 省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北長山鄉(xiang) 北城村扇貝養(yang) 殖戶王惠安樂(le) 得合不攏嘴。

  北城村位於(yu) 山東(dong) 省長島,這裏海區麵積大,水質好,養(yang) 出來的扇貝品質好,個(ge) 頭大,肉飽滿。

  過去,當地養(yang) 殖戶一家一戶自主分散經營,定價(jia) 權掌握在收貨商手中,加上扇貝生產(chan) 加工的季節性強,收貨商瞅準養(yang) 殖戶的心理後,使勁壓低價(jia) 格,養(yang) 殖戶的利益得不到保證。

  “愛賣不賣,反正別處沒地兒(er) 賣。人家給你幾毛就幾毛,給你幾塊就幾塊。還得請客送禮,中午吃了晚上還得吃,你不請,他不買(mai) 你的,怎麽(me) 辦?”王惠安說。

  北城村三分之一的人從(cong) 事扇貝養(yang) 殖。為(wei) 了追求高產(chan) 量,當地漁民曾經粗放養(yang) 殖,海洋環境遭到破壞。即使這樣,北城村也無法解決(jue) 收購商惡意壓價(jia) 以及收獲期高溫不易儲(chu) 存等問題,不少養(yang) 殖戶開始虧(kui) 本。

  一家一戶單打獨鬥的路子走不通了。2012年,北城村黨(dang) 支部領辦長島北城漁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由合作社製作統一收購單,收購商收貨後與(yu) 合作社當日結算,既解決(jue) 了養(yang) 殖戶和收購商分散結算等諸多問題,又避免了收購商押款不付的風險。

  隨著合作社的發展壯大,原有收購商利益受損,聯合起來抵製合作社,再加上合作社加工和冷藏設施不足,扇貝再度外銷不暢。在北城村黨(dang) 支部的帶領下,合作社一邊與(yu) 收購商逐個(ge) 溝通,一邊到北京、大連等地開辟新市場,解決(jue) 銷路問題。

  “絕不能放棄養(yang) 殖戶的利益,即使倒海裏,也絕不低頭。”北城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顧兆國說。

  發展過程中,北城漁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意識到,想要擺脫收購商的束縛並有好的市場收益,就必須提升產(chan) 品附加值,提升自我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2013年,北城村和合作社多方籌措資金,解決(jue) 了加工設備問題,2014年加工扇貝200萬(wan) 斤。

  隨著產(chan) 業(ye) 不斷發展,加入合作社的養(yang) 殖戶越來越多,抱團發展抵禦風險的能力、議價(jia) 能力更強了。扇貝收購價(jia) 格在2012年是0.8-1.5元/斤,從(cong) 2014年開始穩定在2.5-3元/斤。

  目前,北城村有272戶加入合作社,經營模式由傳(chuan) 統的一家一戶自主分散經營發展成為(wei) 合作社統一收購銷售。王惠安說:“我們(men) 隻負責最擅長的養(yang) 殖就好,其他的種苗、銷售等什麽(me) 問題都不用管。”

  這些年,北城村新上了扇貝深加工項目,村集體(ti) 和村民收入大幅增加。相較於(yu) 2012年,2019年扇貝養(yang) 殖戶戶均增收100萬(wan) 元以上;北城村集體(ti) 收入則由2012年的1439萬(wan) 元增加到2019年的1.38億(yi) 元。

  “養(yang) 得越多,掙得越多。我去年毛收入250萬(wan) 元。”王惠安說,以前這樣的好收成想都不敢想。

  近年來,北城村又投資4000萬(wan) 元建成了人工魚礁、安全碼頭、漁船管理係統平台等項目,對村級醫療衛生室和群眾(zhong) 活動中心升級改造,對村居環境美化綠化。昔日的漁村徹底變了模樣,成為(wei) “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

  幹淨的街道,精致的木質裝修,時尚的音樂(le) 噴泉廣場……依托海洋文化資源,北城村又打造“美麗(li) 漁村”,吸引越來越多的外來遊客度假觀光。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