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肯定噪聲防治“蘇州經驗”
在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20年中國環境噪聲汙染防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江蘇省蘇州市噪聲汙染防治工作入選“噪聲汙染防治工作地方經驗”,是入選報告的4個(ge) 城市中唯一的地級市,這意味著蘇州市噪聲汙染防治水平處於(yu) 全國領先地位。
近年來,蘇州市認真貫徹落實各項噪聲汙染防治法律法規,堅持環境噪聲汙染防治和聲環境質量管理相結合,積極落實工業(ye) 噪聲、建築施工噪聲、社會(hui) 生活噪聲和交通運輸噪聲汙染防治措施。全市聲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區域環境噪聲總體(ti) 處於(yu) 較好水平,道路交通噪聲狀況總體(ti) 較好,各類功能區平均等效聲級基本達標。
記者注意到,入選《報告》的“蘇州經驗”是蘇州公園創新引進的“靜音工程”。今年,蘇州公園持續推進智慧管理,使“安靜公園”建設再上新台階。
《報告》認為(wei) ,麵對開放式城市公園日益突出的噪聲擾民問題,蘇州市積極探索管理模式、創新手段,在古城區知名度較高的公園,開展廣場舞“靜音工程”試點,通過布置“智慧音響”,有效降低對周邊其他區域的噪聲影響。
“靜音工程”的核心是“智慧音響”,又叫“智慧舞場係統”,這是一項多功能、一體(ti) 化的惠民服務設施。該係統集成了定向聲技術,可實現設備發出的聲音被集中在固定區域傳(chuan) 播,超出範圍後,聲音將大幅度減弱,能有效解決(jue) 群眾(zhong) 健身活動引發的各種噪聲擾民難題。
據悉,“智慧舞場係統”以解決(jue) 群眾(zhong) 性文體(ti) 活動擾民問題為(wei) 切入口,為(wei) 群眾(zhong) 休閑、娛樂(le) 、健身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同時,它通過大數據采集與(yu) 管理,實現對參與(yu) 群眾(zhong) 性文體(ti) 活動的人群進行集中有效的管理,以更少的人力提供更優(you) 質的公共文化服務。
去年11月,蘇州公園率先試點“靜音工程”,在公園西南角區域規劃了3000多平方米的群眾(zhong) 性文體(ti) 活動場地,引進“智慧舞場係統”,布置了10餘(yu) 套“智慧音響”。
“這些音響正前方30°夾角內(nei) 音量可達85至90分貝,兩(liang) 側(ce) 音量隨角度擴大快速遞減30至40分貝,有效降低了噪聲。”蘇州公園管理處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從(cong) 去年11月開始使用“智慧音響”,截至去年春節前,管理處收到的噪聲投訴明顯減少。“我們(men) 還組織了公園誌願者服務隊,通過對周邊居民區走訪、入園人員隨機調查等方式,收集對‘智慧音響’的反饋意見。”
記者了解到,蘇州公園管理處還製定了《蘇州公園智慧音響管理規範》,每天安排上午、下午、夜間三個(ge) 開放時段,共計8小時30分鍾。開放時段內(nei) ,由專(zhuan) 人負責為(wei) 入園活動團體(ti) 、個(ge) 人服務。
“在公園內(nei) 活動、娛樂(le) 的團體(ti) 很多。為(wei) 了兼顧市民娛樂(le) 和周邊居民、學生正常生活、學習(xi) ,我們(men) 還成立了文娛管理小組,負責協調各文娛團隊、個(ge) 人的活動秩序。”該負責人介紹,目前結合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實際,大量聚集性唱跳活動暫未放開,“但公園客流量大,仍會(hui) 產(chan) 生噪聲,我們(men) 會(hui) 根據實際情況,開放‘智慧音響’,防治噪聲汙染,盡可能為(wei) 市民提供休閑、安靜的公園環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