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評:你我都可能是那個被公共汽車拋下的人
你我都可能是那個(ge) 被公共汽車拋下的人
這條新聞讀來讓人感覺很難受,心疼現在的老人,覺得有些地方對老人太不友好。媒體(ti) 報道,哈爾濱一老人疑因沒有手機掃健康碼而無法乘坐公交車,司機按照規定停車拒載,隨後老人遭到乘客的譴責,民警接警後將老人帶離公交車。哈爾濱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乘坐公交車必須掃碼,暫時沒有測體(ti) 溫等其他方法。交管局解釋掃碼是為(wei) 流調服務,是嚴(yan) 格執行上級關(guan) 於(yu) 防疫的措施,疫情期間乘坐公交車,出入商場、社區等公共場所均需掃碼。作為(wei) 一個(ge) 公民想出門需具備掃碼的條件,否則隻能有家人或朋友同行,幫其添加掃碼。
防疫大半年了,有些地方的管理水平還如此之落後,讓人覺得匪夷所思。這種忽略老人的問題在好多地方都暴露過,都及時調整了政策,有的地方增加了人工登記,有的地方老人可以對車載攝像頭出示身份證乘車。決(jue) 策的人家裏沒老人嗎?自己沒有老的那一天嗎?製定政策時怎麽(me) 不借鑒一下其他地方的經驗?這就是官僚主義(yi) 麻木不仁,對老人毫無感情,把尊老的傳(chuan) 統丟(diu) 得一幹二淨。一個(ge) 網友懟得很好:根據相關(guan) 人員的回答可以得出“作為(wei) 一個(ge) 公民想出門所具備的條件包括有一部智能手機”的結論。
想起幾個(ge) 月前豆瓣那篇《被公共汽車拋下的人》,作者講了他坐公交車時目睹的一幕,坐公交車需要乘車碼,一個(ge) 提著大袋小袋上車的外地人不會(hui) 弄,手機沒有綁銀行卡,沒有下載軟件,又被係統提醒不是安全賬戶,弄半天都是“無效碼”,司機一直讓他下車叫路邊的年輕人幫著弄一下,車上很多人都覺得他耽誤了自己的時間,讓他下車。別人幫著刷不行,得實名製坐車,現金也不能用,最後那人隻能下了車。與(yu) 其說是被公交車拋下,不如說是被技術拋下——因為(wei) 不是媒體(ti) 報道,無從(cong) 考證文中敘述的真假,但反映出的生活鏡像卻很真實,不斷有新聞印證,沒有健康碼,被公交拋下、被地鐵拋下、被超市拋下,這樣的新聞太刺眼。
去年有個(ge) 全國人大代表想到了這些群體(ti) ,他追問:在目前中國2.4億(yi) 的老年人中,有多少能熟練使用手機付款?會(hui) 用打車軟件?會(hui) 在網上訂票?會(hui) 解鎖共享單車?會(hui) 網絡預約掛號?他指出,數字鴻溝將造成在信息化社會(hui) 中老年人新的社會(hui) 排斥和新的不平等。是技術拋下了這些人嗎?不是,技術的初衷是友好的,邏輯中帶著增加人類福利的親(qin) 近性,但必須看到,每個(ge) 技術本身都有一道鴻溝,將那些缺乏接觸能力的人排除在外。
技術讓我們(men) 的生活更方便,技術以人為(wei) 本,這句激動人心的口號,本身是以技術推廣和使用者為(wei) 中心的。上著網課的時候,很難想到那些沒有手機、沒有無線網絡、上不了網課的孩子。把坐飛機、喝星巴克、手機支付當成生活日常的時候,很難想到這組顛覆一般人認知數據:我們(men) 的社會(hui) 有10億(yi) 人沒坐過飛機,90%以上的人沒喝過星巴克,50%以上的人沒喝過農(nong) 夫山泉,6億(yi) 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這麽(me) 大的一個(ge) 國家,有很多角落,有很多盲區。
工具理性的一個(ge) 典型思維是,以工具使用者的利益為(wei) 中心,而忽略那些工具之外的人。是的,對於(yu) 信息統計來說,手機掃碼是最方便、最有效率的方式,便於(yu) 管理,可有沒有考慮過那些沒有手機或不會(hui) 操作的人?是的,這麽(me) 想會(hui) 增加很多麻煩和成本,要專(zhuan) 門安排誌願者幫那些不會(hui) 操作的人,要為(wei) 那些沒有手機的人安排留個(ge) 人工登記方式,但為(wei) 了不落下每一個(ge) 人,這是應該付出的成本。這些人不是“麻煩”,他們(men) 有權利享受到普惠每一個(ge) 人的公共服務。
評價(jia) 技術的文明友好度和社會(hui) 的現代化水平,不是看那些精英人士的生活如何方便和高級,恰恰要看對老人、孩子、弱勢群體(ti) 是否友好。如果最弱者的利益都能得到保障,這樣的社會(hui) 肯定壞不到哪裏去。前段時間看一篇報道說,疫情期間武漢社區禁足的時候,就有很多獨居老人因為(wei) 沒有智能手機而不能訂菜買(mai) 藥。有些老人等到誌願者上門時,家裏都快斷糧了。多虧(kui) 了社區誌願者的拉網式排查,老人們(men) 的生活飲食才有了保障。疫情中那張醫生陪著高齡老人看太陽的經典照片,就是不拋下每一個(ge) 人的生動寫(xie) 照。
什麽(me) 是文明?就是一代人為(wei) 另一代人考慮,掌握資源的人替曾經嗬護他們(men) 的人考慮,文明才能綿延不斷生生不息。想到了羅爾斯的“無知之幕”,思考問題時把自己放到那個(ge) “我也可能是那個(ge) 最不利者”的角度,才可能達致公正。當自己身處多數人的強勢位置時,能保持著對少數人不利位置的考慮,不讓每一個(ge) 人被拋下,這也是文明的真諦。
每一次看到類似“一個(ge) 人的車站”的新聞時,總會(hui) 被感動得熱淚盈眶。偏僻的地方,雖然一個(ge) 站隻會(hui) 有一個(ge) 人上車,但仍會(hui) 停下來,一個(ge) 站隻有一個(ge) 上學的孩子,仍耗費巨大成本保留著這個(ge) 車站。為(wei) 了不拋下一個(ge) 人,付出巨大的代價(jia) 去救他。一個(ge) 人的畢業(ye) 典禮,學生生病無法參加畢業(ye) 典禮,校長專(zhuan) 程驅車百裏去病房為(wei) 一個(ge) 人完成畢業(ye) 典禮。“一個(ge) 人”總有一種動人的力量,讓我們(men) 感受到了對人的關(guan) 懷,讓我們(men) 相信,當自己可能成為(wei) 那“一個(ge) 人”時,不會(hui) 被拋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