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抗疫促供應鏈穩定 中歐班列載來“一帶一路”好風光
保障物流暢通 提振經濟複蘇
中歐班列載來“一帶一路”好風光
8月12日,45車滿載36.83萬(wan) 片口罩和94.9噸熔噴布的75061次中歐班列(西安—米蘭(lan) )防疫物資專(zhuan) 列,從(cong) 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新築車站緩緩駛出,一路向西駛向意大利米蘭(lan) 。未來兩(liang) 個(ge) 月,還有上千噸用於(yu) 口罩生產(chan) 的熔噴布和上千萬(wan) 片口罩,通過中歐班列從(cong) 西安發往意大利,保障當地的防疫物資儲(chu) 備。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加速蔓延,海運和空運受到較大影響。憑借時效快、全天候、分段運輸的獨特優(you) 勢,中歐班列已成為(wei) 聯通亞(ya) 歐大陸的主要橋梁和綠色通道,為(wei) 全球抗擊疫情貢獻著“中國力量”。
助抗疫促供應鏈穩定
麵對疫情,開辟生命通道、馳援全球抗疫是中歐班列的重要使命。在國內(nei) 疫情防控形勢穩定後,中國迅速組織運輸資源力量,快裝快運各類防疫物資。從(cong) 3月21日首趟搭載防疫物資的中歐班列從(cong) 義(yi) 烏(wu) 發出以來,截至7月底,累計運送防疫物資497萬(wan) 件、3.9萬(wan) 噸,有力支援國際疫情防控,傳(chuan) 遞守望相助、休戚與(yu) 共的團結合作精神,起到良好示範效應。
伴隨開行量發貨量逆勢增長,中歐班列穩定中歐乃至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服務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的作用更加突顯。以汽車行業(ye) 為(wei) 例,7月以來,已有5列“奧迪專(zhuan) 列”從(cong) 德國不來梅抵達長春。與(yu) 之對應,中國的汽車配件玻璃、輪胎、輪轂、座椅等通過中歐班列,通常隻需兩(liang) 周即可運抵德國,源源不斷地供給大眾(zhong) 、保時捷、寶馬、奔馳等車企。
對此,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hui) 議全球化和發展戰略司司長理查德·科祖爾—賴特表示,作為(wei) 世界兩(liang) 大經濟體(ti) ,歐中經濟總量約占全球的1/3。歐中經貿合作的穩定對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安全至關(guan) 重要。
聯通亞(ya) 歐的綠色通道
受疫情影響,陝西西安的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改原先從(cong) 天津港海運的傳(chuan) 統,選擇通過中歐班列,從(cong) 新築車站出發,將光伏產(chan) 品運往荷蘭(lan) 蒂爾堡。這種直達運輸節約了時間成本和倉(cang) 儲(chu) 成本,提升了企業(ye) 在歐洲倉(cang) 庫的周轉率。
“一些原本選擇海運的貨物,現在都轉移到鐵路上。”德國DBO班列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董萬(wan) 旭說,今年4月,公司承運中歐班列80列,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多。德國杜伊斯堡的中歐班列甚至出現擁堵狀況,公司不得不將一些班列改至周邊城市場站。
漢堡港是中歐班列在德國最大的運輸樞紐,輻射德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疫情防控期間,中歐班列的價(jia) 值進一步顯現。”漢堡港亞(ya) 洲市場主管馬蒂亞(ya) 斯·舒爾茨談到,中歐班列業(ye) 務量大幅提升,成為(wei) 歐中之間又一種安全高效的運輸方式。
古有絲(si) 綢之路,連接東(dong) 西,交流互鑒;今有“鋼鐵駝隊”,橫貫亞(ya) 歐,互通有無。今年前7個(ge) 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6354列,發送貨物57.4萬(wan) 標箱,同比分別增長41%、46%。單月開行量連續3個(ge) 月破千,連續5個(ge) 月刷新曆史紀錄。
多措並舉(ju) 保平穩運營
疫情之下,新疆鐵路部門實行零散車輛加掛、與(yu) 其他省份班列拚車等更加靈活的開行模式,整合貨源、聚零為(wei) 整;西安鐵路部門開辟綠色通道,優(you) 化申報和審批手續,縮短班列開行間隔時間……
除口岸站鐵路員工加強防護外,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國際部主任馬洪英表示,鐵路部門還科學製定周、月開行方案,組織各承運企業(ye) 對中歐班列優(you) 先承運、優(you) 先裝車、優(you) 先掛運,確保貨物應運盡運、各個(ge) 環節暢通無阻。
4月,商務部印發《進一步發揮中歐班列作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發揮中歐班列戰略通道作用。5月,國務院國際物流工作專(zhuan) 班確立國際物流運輸重點聯係企業(ye) ,其中有10家中歐班列企業(ye) ,通達地區覆蓋歐洲、中亞(ya) 、東(dong) 南亞(ya) 、西亞(ya) 等國家。
7月,國家發改委下達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2億(yi) 元,支持鄭州、重慶、成都、西安、烏(wu) 魯木齊等5個(ge) 城市開展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範工程建設,促進中歐班列降本提質增效,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有力支撐,給大力發展樞紐經濟增添活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