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銀發網紅:有閱曆的人生 不一樣的風景

胡一峰 發布時間:2020-08-21 14:15:00來源: 人民日報

  銀發網紅:有閱曆的人生 不一樣的風景(藝海觀瀾)

  人生是有意義(yi) 的原創,永遠無法複製粘貼的恰是生活。在文化內(nei) 容極大豐(feng) 富、傳(chuan) 播渠道日益多元的當下,更需要包括“用戶”在內(nei) 的創作者深刻認識自我、吃透生活、感悟人生,講述獨特且充滿正能量的故事

  73歲的“北海爺爺”憑借儒雅氣質在網上走紅;89歲的“敏慈不老”上傳(chuan) 的視頻單條最高播放量近500萬(wan) ;79歲的“穿高跟鞋的汪奶奶”在抖音上有1500多萬(wan) 人關(guan) 注。近來,“銀發網紅”不斷刷屏,在網絡媒體(ti) 中灑下一抹美麗(li) 的風景,讓人驚呼“這下,輪到爺爺奶奶成為(wei) 網紅了”。

  綜觀這些“銀發網紅”們(men) 的作品,可以發現熱度高的往往是長輩們(men) 講述自己人生故事,給人以思考與(yu) 啟迪的視頻。“穿高跟鞋的汪奶奶”一開始以時尚裝扮、精致生活的內(nei) 容受到關(guan) 注,後改用“過來人”身份分享人生經驗,贏得了更多粉絲(si) 。閱曆是與(yu) “銀發”更匹配的“人設”,與(yu) 其看到“銀發”被刻意“染黑”,粉絲(si) 們(men) 更願意傾(qing) 聽“銀發人生”的故事及其蘊含的哲理。這再一次表明“內(nei) 容為(wei) 王”是互聯網條件下文藝創作生產(chan) 和傳(chuan) 播的一條鐵律。它同時也提醒人們(men) ,網絡空間以內(nei) 容為(wei) 王,但內(nei) 容絕非一成不變,其生產(chan) 方式更不能流於(yu) 雷同的套路。

  隨著互聯網技術深入發展,網絡文化樣態不斷發生變化,特別是網絡短視頻、網絡直播日臻成熟,覆蓋麵和影響力迅速提升,進一步降低網絡文藝內(nei) 容生產(chan) 的門檻,也推動內(nei) 容供給群體(ti) 不斷擴大。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04億(yi) ,包括短視頻在內(nei) 的網絡視頻成為(wei) 僅(jin) 次於(yu) 即時通信的第二大互聯網應用類型,用戶規模達8.5億(yi) 。龐大的網民群體(ti) 不但是網絡文化的消費主體(ti) ,而且構成其生產(chan) 和傳(chuan) 播的生力軍(jun) 。“用戶生產(chan) 內(nei) 容”成為(wei) 當下網絡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短視頻和直播領域尤為(wei) 明顯。

  在互聯網構建的空間中,不但發生著媒體(ti) 渠道的融合,用戶與(yu) 受眾(zhong) 也在重疊和融合。其實,無論是用戶還是受眾(zhong) ,他們(men) 都是現實生活中的個(ge) 體(ti) 。互聯網的便捷,使人們(men) 既能把自己的世界分享給別人,也更容易看到別人的世界。與(yu) 專(zhuan) 業(ye) 生產(chan) 內(nei) 容相比,“用戶生產(chan) 內(nei) 容”更多是自己生活的記錄和評點。人生是有意義(yi) 的原創,永遠無法複製粘貼的恰是生活。在“用戶生產(chan) 內(nei) 容”條件下,內(nei) 容優(you) 勢與(yu) 主體(ti) 優(you) 勢產(chan) 生密切的關(guan) 係。互聯網上受到人們(men) 歡迎和喜愛的,正是那些把用戶創作者自身優(you) 勢進行轉化,從(cong) 而創作出的優(you) 質內(nei) 容。

  當我們(men) 打開手機,滑到“銀發網紅”的視頻,感受到的是歲月長河中旺盛的生活熱情,而我們(men) 關(guan) 注這些內(nei) 心充盈的長者,既出於(yu) 共鳴,也是為(wei) 了汲取他們(men) 人生閱曆沉澱出的處世智慧。經曆過時代變遷的人生故事和感悟,即便平淡瑣碎,也充滿真實的力量,這是再有技巧的藝術虛構也無法替代的。在這些視頻作品的評論區中,很多網友留言說,看了視頻就像見到自己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覺得親(qin) 切又真實,也常有人留言傾(qing) 訴生活的煩惱、人生的困惑,或希望得到長輩的勉勵和開導。用戶之間的隔屏對話,其實已是參與(yu) 了彼此生活,在柴米油鹽、喜怒哀樂(le) 的訴說中一起咂摸人生滋味。這樣的體(ti) 驗是專(zhuan) 業(ye) 生產(chan) 內(nei) 容難以做到的,更容易讓人感受到事實和情感意義(yi) 上的雙重真實,這也是“用戶生產(chan) 內(nei) 容”受到人們(men) 歡迎的重要原因。

  優(you) 秀的文藝作品或文化產(chan) 品凝結著創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互聯網改變了文化生產(chan) 從(cong) 內(nei) 容到形式的方方麵麵。在文化內(nei) 容極大豐(feng) 富、傳(chuan) 播渠道日益多元、欣賞方式更趨互動的當下,更需要包括“用戶”在內(nei) 的創作者吃透生活、感悟人生,講述獨特而充滿正能量的故事。

  胡一峰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