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雲南撫仙湖流域輪作搞“減法” 控製氮磷麵源汙染

趙漢斌 發布時間:2020-08-27 15:32:00來源: 科技日報

  雲(yun) 南核心煙葉產(chan) 區如何打造“綠色品牌”?如何進一步消減麵源汙染,推進高原湖泊保護治理?為(wei) 穩定核心植煙區,推動農(nong) 民增收,同時進一步保護撫仙湖水環境質量,按照雲(yun) 南省統一部署和要求,推動雲(yun) 南煙草2020科技重點項目“撫仙湖流域植煙區氮磷麵源汙染防治關(guan) 鍵技術應用”第一年度項目近日在撫仙湖流域得以深化。

  記者看到,來自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黑龍江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雲(yun) 南農(nong) 業(ye) 大學、雲(yun) 南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等機構的專(zhuan) 家及企業(ye) 種植戶,對撫仙湖流域植煙區氮磷麵源汙染防治項目的技術路線、研發內(nei) 容、技術經濟指標等內(nei) 容進行深入探討,了解了去年11月項目啟動以來的情況。

  “項目立項及時,推進紮實,為(wei) 撫仙湖流域以煙草為(wei) 基本盤的環湖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綠色優(you) 質發展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技術支撐。”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宗緒曉研究員表示,綠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既要保護江河湖泊水係環境,又要保障農(nong) 戶收入穩定。

  據悉,在試驗示範區第一階段的前三年,全麵采用烤煙、蠶豆、水稻、烤煙輪作的方式,采取優(you) 質品種布局,可有效減少農(nong) 藥、化肥、農(nong) 膜等外源生產(chan) 資料投入,降低氮磷肥施用,減少農(nong) 田退水氮磷排放,以生草秸稈細碎還田來補足碳源,改善作物生產(chan) 區土壤耕作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狀,形成了環湖農(nong) 業(ye) 的環境友好型發展模式。

  黑龍江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副院長來永才研究員認為(wei) ,輪作模式不但降低了氮磷排放、保育了土地,穩定了烤煙核心產(chan) 區,同時確保了糧食作物的生產(chan) ,既符合國家抓好糧食生產(chan) 的方針,又提升了湖泊周邊農(nong) 民的收入。

  專(zhuan) 家們(men) 建議,目前還需要總結好輪作生草秸稈還田關(guan) 鍵技術,把示範麵積拓展到1000公頃規模,成為(wei) 環湖農(nong) 業(ye) 發展中的好模式。未來,撫仙湖流域地區將進一步推動環境保護和農(nong) 民增收的一係列“減法”舉(ju) 措,持續推進氮磷麵源汙染防治。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