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科學防控高效打擊 武漢用大數據助長江科學禁捕

馮國棟 發布時間:2020-08-27 15:32:00來源: 科技日報

  在湖北武漢,一張基於(yu) 大數據技術、“能感知”“會(hui) 預警”的生態保護網正在長江武漢段有序鋪開。

  深夜,一輛麵包車緩緩停在江邊偏僻處。車裏下來幾個(ge) 人,圍聚商議後,拿著漁具走向江邊,打算趁夜色掩護非法捕撈。不過,這些舉(ju) 動早已被“看”得一清二楚。不一會(hui) ,禁捕執法人員就趕到了……

  這是日前發生在武漢的一起打擊非法捕撈案件的真實情景。

  “非法捕撈越來越隱蔽,機動性更強。單靠巡查等傳(chuan) 統執法手段,已無法滿足長江大保護工作實際需要。”武漢市公安局大數據實戰應用中心負責人張奎說。

  為(wei) 此,武漢市公安局加強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市場監管部門協調聯動,整合多部門數據資源,建立了打擊非法捕撈犯罪信息化平台。

  記者看到,這個(ge) 信息平台匯聚了武漢全市漁民、漁船、餐飲場所和相關(guan) 警情等20多項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研判,對非法捕撈犯罪風險較高人員的違法行為(wei) 進行預警。

  武漢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局長孟冬華說,近年來,武漢實現了長江、漢江武漢段視頻全覆蓋,非法捕撈作案時間從(cong) 白天變成了夜間,執法麵臨(lin) “看不見”“看不清”等難題。為(wei) 此,武漢警方在整合數據的同時,還在非法捕撈重點水域布建雷達、紅外線監控、自動巡航無人機等,提升前端信息收集、證據鎖定和案件預警能力。

  為(wei) 避免出現“九龍治水”,武漢市公安局還加強與(yu)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市場監管等部門的協作,完善部門聯動、情報共享、案件移送等工作機製,統籌推進長江禁捕行動。涉嫌刑事犯罪的,交由公安機關(guan) 偵(zhen) 辦;不構成犯罪的,交由漁政執法部門給予行政處罰。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