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西方年輕人的困境與焦慮
疫情中西方年輕人的困境與(yu) 焦慮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截至8月30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過2500萬(wan) 例,美國超610萬(wan) 例,其中年輕人的高感染率令人擔憂。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主任克盧格20日在哥本哈根召開的視頻新聞發布會(hui) 上說,近一段時間以來歐洲地區新冠確診病例以日均2.6萬(wan) 例的速度增加,而15至24歲人群感染率已從(cong) 2月的4.5%上升至7月中旬的15%。克盧格表示,擔心年輕人群對保持社交距離等抗疫措施的鬆懈態度會(hui) 增加其家人的感染風險。
但據路透社報道,由於(yu) 厭倦了封鎖隔離措施以及對享受北半球夏天的渴望,一些國家的年輕人再次開始聚集,開派對、燒烤和度假,導致疫情的死灰複燃。世界衛生組織官員日前也懇求年輕人克製自己舉(ju) 辦派對的欲望,以防止疫情出現新的集中暴發。世衛組織突發衛生事件主管邁克·瑞安指出:“年輕人也需要認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問問自己:我真的需要去參加那個(ge) 派對嗎?”
“錯誤引導”讓一些年輕人無視疫情
從(cong) 疫情在西方國家蔓延的初期,擠滿人的室內(nei) 派對、酒吧和海灘的視頻和照片就在網絡上廣為(wei) 傳(chuan) 播,無視疫情、隨心所欲參加派對的年輕人也成了輿論指責的焦點。世衛組織數據顯示,與(yu) 年長者相比,年輕人患新冠肺炎重症的可能性較小,但15至24歲年齡段年輕人的感染比例在約5個(ge) 月內(nei) 增長了三倍。這些年輕人雖然大多自身症狀較輕,但他們(men) 可能會(hui) 因此輕視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的規定,造成疫情的大規模傳(chuan) 播,高風險人群感染風險也會(hui) 加大。
疫情下歐洲年輕人仍然像疫情前那樣與(yu) 朋友會(hui) 麵,法國和西班牙海濱城市的酒吧擠滿了年輕人,導致出現新的確診病例。據媒體(ti) 報道,柏林的年輕人不顧官方指示和當地嚴(yan) 格的公眾(zhong) 集會(hui) 限製,在公園參加狂歡派對。甚至聯合國衛生機構總部所在的日內(nei) 瓦日前也關(guan) 閉了一些夜總會(hui) 和歌廳,因為(wei) 證據顯示近一半新增病例來自這些地方。克盧格近日表示,目前歐洲多國確診病例中年輕人比例增長,反思如何將年輕人納入防疫中迫在眉睫。瑞安說,年輕人通常不願將自己和朋友的信息透露給接觸追蹤調查員。據瑞士媒體(ti) 報道,在蘇黎世一家近期出現確診病例的夜總會(hui) ,很多參加派對的人登記了假名字,其中包括“唐老鴨”。
美國的情況也相似,根據美國疾控中心數據,7月裏18至29歲的新冠肺炎感染者占美國全部感染者的27.1%。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chuan) 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dong) 尼·福奇說:“和幾個(ge) 月前相比,感染者的平均年齡下降了15歲。”美聯社指出,獨立日集會(hui) 、畢業(ye) 派對、不戴口罩的婚禮和擁擠的酒吧是美國新冠肺炎確診和死亡病例數居於(yu) 世界首位的原因。許多美國人拒絕戴口罩以及保持社交距離,稱這類預防措施是過度反應或是對個(ge) 人自由的侵犯。美國馬薩諸塞州至少6起聚集性感染與(yu) 高中畢業(ye) 聚會(hui) 、畢業(ye) 舞會(hui) 、足球訓練營等活動相關(guan) 。
VOX新聞網指出:“造成年輕人感染數量劇增的原因也包括混亂(luan) 的公共衛生信息導致年輕人認為(wei) 新冠肺炎是‘老年病’,產(chan) 生對危機的輕視,以及不成熟的重新開放措施。”特朗普政府自疫情暴發以來經常發表與(yu) 醫學專(zhuan) 家相左的疫情信息,“年輕人不易感染新冠病毒”就是其中之一。3月份福奇就強調年輕人也有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但到了8月,麵對激增的年輕感染者數量,美國政府仍有人堅稱“兒(er) 童對新冠肺炎幾乎免疫”,年輕人不容易感染也不會(hui) 輕易傳(chuan) 染給他人。美國政府為(wei) 了開放學校,一再渲染“年輕人感染新冠肺炎概率低”的觀點。從(cong) “不用戴口罩”到“消毒劑療法”,一係列反智言論,顯然給年輕人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誤導了他們(men) 對疫情的認知。
如何改變認知仍是難題
年輕人帶來的疫情傳(chuan) 播風險近來引起了各地政府、衛生部門和科學家的重視,他們(men) 紛紛發聲警告年輕人不要參加或舉(ju) 辦室內(nei) 聚會(hui) ,傷(shang) 害自己的祖父母。此外,很多普通群眾(zhong) 也在嚐試通過各種途徑警告本國的年輕人遵守防疫規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道,一名21歲的青年因和朋友外出導致全家確診新冠肺炎。他的父親(qin) 出院後和妻子澤米特一起懇求年輕人嚴(yan) 肅對待疫情。澤米特在接受采訪時說:“年輕人不明白這件事,他們(men) 不在乎也不思考。我的兒(er) 子堅持了一段時間,但當隔離限製解除後,他就決(jue) 定要和朋友們(men) 出去玩。”BuzzFeed新聞網報道,23歲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卡裏姆·薩勒曼用TikTok記錄自己住院治療的過程,讓大家認識到疫情不是玩笑,隻有遵守防疫規定才能戰勝它。《每日郵報》報道,澳大利亞(ya) 墨爾本24歲的護士丹·柯林斯在照顧老年患者後感染新冠肺炎,他通過講述自己的症狀警告年輕人這個(ge) 疾病並不是“老人病”。
然而這些警告是否能夠改變年輕人對疫情的認識還很難判斷。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年輕人在對待新聞的核心態度上和年長者有很大不同。新聞對年輕人來說首先是利己主義(yi) 的,他們(men) 更加關(guan) 注對自己有用的、感興(xing) 趣的和好玩的新聞,重要的是新聞能為(wei) 他們(men) 個(ge) 人做些什麽(me) 而不是對社會(hui) 有什麽(me) 用。
澳大利亞(ya) 廣播公司報道,堪培拉大學傳(chuan) 播學教授樸素拉指出,因為(wei) 疫情初期“新冠肺炎是老年疾病”這一信息的傳(chuan) 播導致部分澳大利亞(ya) 年輕人認為(wei) 疫情離自己很遠,覺得政府和媒體(ti) 發布的疫情信息不可信,是在誇大其詞。樸素拉說:“即使是現在,很多人也認為(wei) 隻有老年人才會(hui) 感染新冠病毒。”年輕人不會(hui) 刻意去找新聞,通常隻是在社交媒體(ti) 上隨機瀏覽,因此健康部門傳(chuan) 統的媒體(ti) 發布會(hui) 形式的信息發布並不受年輕人歡迎。此外,由於(yu) 接受了比平時更多的負麵信息,年輕人也會(hui) 出於(yu) 心理原因回避疫情新聞。
實際上,研究發現,澳大利亞(ya) 年輕人雖然不喜歡傳(chuan) 統媒體(ti) ,但比老年人更常瀏覽世衛組織網站以及一些特定專(zhuan) 家的言論,然而顯然這些權威科學信息的影響力是有限的。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流行病學家瓦法阿·薩德爾表示,讓年輕人嚴(yan) 肅看待自身在防疫中角色的最好方法就是放大合適的聲音,“要找到他們(men) 願意追隨模仿的人來吸引注意力,而不是僅(jin) 通過傳(chuan) 統的公共衛生渠道發布信息”。
疫情下青年承擔過重心理壓力
雖然疫情下忍不住社交的年輕人被指責為(wei) 自私任性、不負責任、意誌力弱,甚至被調侃“美國最偉(wei) 大的一代人從(cong) 大蕭條和二戰中幸存下來,而今天的年輕人隻是被要求在家看電視都做不到”。但有研究指出,社交是年輕人的本能,社交孤立對年輕人心理帶來的損傷(shang) 要高於(yu) 年長者。美國疾控中心5月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近一半18至29歲的受訪者表示曾感到過焦慮症和抑鬱症的症狀,這一比例遠高於(yu) 其他年齡段的受訪者。
《華爾街日報》報道,科學家指出年輕人離開家庭與(yu) 外界進行溝通是成長過程中形成自我認知的必要過程,對於(yu) 其大腦發育、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探索對他們(men) 來說是一項神經生物學任務。研究顯示成長期年輕人的大腦在生物學上就傾(qing) 向於(yu) 做出衝(chong) 動的、追求新體(ti) 驗的決(jue) 定。疫情下孤獨的年輕人不能通過學校來滿足社交需求或尋求心理疏導,因此才更傾(qing) 向於(yu) 忽視防疫規定。
此外,英國的一項調查顯示,許多年輕人認為(wei) 疫情限製了自己未來的選擇,擔心自己今後的教育、就業(ye) 以及住房。彭博社也指出,美國四分之一的25歲以下年輕人在今年春天失業(ye) ,這不僅(jin) 讓他們(men) 失去了醫療保障,還失去了工作帶來的使命感和歸屬感。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協會(hui) 指出,25歲以下年輕人工作的崗位很大概率在疫情下被關(guan) 閉,重新開放後對個(ge) 人健康的擔憂也會(hui) 增加他們(men) 的焦慮,呼籲大家關(guan) 心年輕人在疫情下的心理健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