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家和金融機構人士:發揮金融保險優勢 助力民企“走出去”
中新網北京9月23日電 (李雪峰 張舵)“全國工商聯 中國信保簽約儀(yi) 式暨‘走出去’民營企業(ye) 座談會(hui) ”22日在北京召開,多位民營企業(ye) 家與(yu) 金融機構代表在會(hui) 上表示,要發揮金融保險的獨特優(you) 勢,為(wei) 民營企業(ye) “走出去”保駕護航。
“相比國企,民企有自身特點,但‘走出去’麵臨(lin) 的風險挑戰也較大。”人福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徐龍斌談到,得益於(yu) 出口信用保險的幫助,近年來在風險識別、風險防控、風險處置等方麵積累了豐(feng) 富經驗,走出去的膽子更大了,步子更快了,收獲更多了。
北京市鑫全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夏春秋以企業(ye) 發展曆程為(wei) 例,說明金融保險在民營企業(ye) 走出去的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他說,由於(yu) 規模小,抵禦風險是企業(ye) 開拓國際市場時首要考慮問題。為(wei) 降低風險,企業(ye) 和國外客戶結算一般采取預付貨款的方式,市場開拓速度很慢。在與(yu) 專(zhuan) 門承辦出口信用保險業(ye) 務的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下稱中國信保)合作後,獲得了海外買(mai) 家資信調查等服務,並被給予了一定的放賬額度,企業(ye) 開拓國際市場的信心和能力大大增強。
麵對民企在拓展海外業(ye) 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多位與(yu) 會(hui) 者建議,希望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民企的支持力度,出台針對性措施,為(wei) 民企“走出去”提供更多輔導和支持。
萬(wan) 邦中星(北京)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cong) 事非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與(yu) 貿易業(ye) 務的公司,該公司董事長趙紅衛介紹,在公司業(ye) 務發展過程中,曾遇到文化地域差異、資金短缺、人才匱乏以及部分國家政策調整等諸多困難,迫切希望能夠繼續得到各類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
他建議,適當提高信保額度,延長信保賬期,降低信保匯率,在符合信保要求的前提下,提高評估額度,以滿足企業(ye) 經營需求。
他還建議,生產(chan) 企業(ye) 投保要從(cong) 客戶、產(chan) 品、經營的實際狀況出發,給予合理信保周期,以滿足生產(chan) 和銷售鏈條的閉環,避免貨還沒到目的港就要回款的窘境。同時,他建議信保授信方式、方法可更加靈活多樣。
中信銀行國際業(ye) 務部總經理張琳介紹,中信銀行為(wei) 支持民營企業(ye) 走出去,出台了增加融資規模、增長還款期限、降低貸款利率、降低準入門檻及加強產(chan) 品創新以精準扶持中小微企業(ye) 等五項措施,切實解決(jue) 民營企業(ye) 在走出去過程中的實際需求。
她建議打造信息共享平台、銀行和信保業(ye) 務創新平台、風險管理平台及交流培訓平台,充分利用政府、銀行、保險機構等各方力量,進一步解決(jue) 民企在“走出去”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