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中國夢·黃河情”|築牢黃河上遊蓄水池 護水天一色魚躍鳥飛

郭瑩 發布時間:2020-09-23 14:17:00來源: 人民網

  人民網成都9月22日電 (郭瑩)入秋的若爾蓋草原,色彩愈加濃鬱。遠處山嵐下,牛羊四散,鷹隼低飛,駿馬奔馳。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花湖生態旅遊區裏,木質棧道一直伸向遠處,遊客沿著棧道前行,時不時停下腳步,掏出手機記錄下眼前的美妙瞬間。

  “你們(men) 注意看,這水裏有很多魚,這些都是黃河魚。”站在濕地內(nei) 一處觀景台,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科科長索郎奪爾基指著不遠處一片水域,向大家介紹起花湖近年來的可喜變化。“濕地生態環境變好的表現有兩(liang) 個(ge) ,一是濕地麵積不斷擴大;二是濕地內(nei) 的野生動物數量不斷增加。這兩(liang) 點,我們(men) 都實現了。”

  位於(yu) 若爾蓋縣西北部之熱爾大草原腹心地帶的花湖生態旅遊區,原本是一個(ge) 天然的海子,2018年升級成為(wei) 4A級風景區,核心區麵積6.74平方公裏。這裏是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的一部分,也是全國最大的黑頸鶴保護區。有“中國最美的濕地”“黑頸鶴之鄉(xiang) ”之稱。過去,由於(yu) 當地人開溝放水、圍湖造田,過度放牧等多種因素,生態環境一度遭到嚴(yan) 重破壞,1999年,花湖生態旅遊區啟動建設,濕地湖泊麵積以及湖邊沼澤地麵積開始逐年增加。

  “若爾蓋被稱為(wei) ‘黃河上遊的蓄水池’,其根源就在於(yu) 這裏擁有中國麵積最大、泥炭資源最為(wei) 豐(feng) 富的高原泥炭沼澤。”索郎奪爾基介紹,黃河幹流枯水期40%和豐(feng) 水期26%的水量都來自於(yu) 若爾蓋,生長在濕地中的高原泥碳沼澤就像海綿一般,不斷蓄水防水,調節黃河幹流徑流量。同時,它還肩負起淨化水源,鎖住二氧化碳的重任。索郎奪爾基說,高原泥炭沼澤的生長速度緩慢,保護區實施了嚴(yan) 格管護措施,下設5個(ge) 保護站,聘用35名管護人員,以便隨時對濕地進行巡查,製止不法人員破壞濕地,濫挖泥碳沼澤。

  如今,濕地麵積擴大,濕地中的水鳥及野生動物數量也明顯增加。數據顯示,如今花湖生態景區內(nei) 已經擁有高原鰍等15中瀕危魚類,以及十餘(yu) 種珍稀動物,今年三月以來,這裏還發現東(dong) 方白鸛、白皮鷺、彩鹮等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

  在這些珍稀動物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被譽為(wei) “草原精靈”的黑頸鶴。黑頸鶴屬於(yu) 東(dong) 部鶴群,它們(men) 是全球15種鶴群中最晚被發現的。目前,全球僅(jin) 擁有10200多隻黑頸鶴,在若爾蓋草原發現的黑頸鶴數量就達到2000多隻,花湖濕地1000多隻。每年三月,黑頸鶴從(cong) 雲(yun) 南大山包、貴州草海飛到若爾蓋濕地,在五六月間完成築巢、產(chan) 卵、孵化,在入冬前再飛回溫暖的地方。

  花湖生態旅遊區的管護人員如科在這裏工作已經12個(ge) 年頭,對他而言,黑頸鶴就如同自己的家人一般。“它們(men) 聽得懂我說話,會(hui) 主動靠近我,看到它們(men) ,我就很高興(xing) 。”如科告訴記者,從(cong) 2016年至今,已經有數對黑頸鶴每年會(hui) 固定遷徙至此,今年濕地還誕生了幾隻小黑頸鶴。

  為(wei) 了加強對黑頸鶴的保護力度,保護區安裝了高清監控、以及各類監測儀(yi) 器,並且在20隻黑頸鶴身上安裝了GPS記錄儀(yi) ,記錄下黑頸鶴的遷徙路徑,以便對它們(men) 實施更好地保護。

  “黑頸鶴在這裏生活,已經越來越安全。”索郎奪爾基說,下一步,保護區將積極聯合國內(nei) 各大高校與(yu) 科研院所,建立更為(wei) 科學的管護係統,對生長在濕地的生物進行有效管理。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