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72名學生眾籌 幫已故老師贍養父母

朱麗珍 發布時間:2020-09-25 10:59:00來源: 錢江晚報

  72名學生眾(zhong) 籌

  幫已故老師贍養(yang) 父母

  獲知這個(ge) 溫暖故事後

  天天正能量特別獎勵這個(ge) 群體(ti) 兩(liang) 萬(wan) 元

  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多年如一日地堅持。

  從(cong) 2016年2月開始,畢業(ye) 於(yu) 嘉興(xing) 平湖曹橋中學的72名學生,組建了“致青春·讓愛永恒”微信群。

  每月初,這個(ge) 微信群裏,都會(hui) 掀起一陣“紅包雨”——每人發一個(ge) 紅包,這些錢用於(yu) 資助他們(men) 的離世恩師陳永豐(feng) 的父母。

  曾經,他們(men) 是老師用心嗬護的少年;如今,長大後的他們(men) ,集結成了暖心力量。

  這背後,是一段銘記一生的師生情誼。

  是學生的明星老師

  一個(ge) 好老師,會(hui) 對學生們(men) 產(chan) 生怎樣的影響?

  夏雨平說,是一輩子的樂(le) 觀和自信。

  夏雨平是平湖曹橋中學初99級的學生。初中3年,陳永豐(feng) 都是她的班主任。

  他們(men) 這個(ge) 班級,一直讓其他班級同學羨慕:學生們(men) 樂(le) 觀開朗,集體(ti) 有凝聚力,更重要的是,有一個(ge) 青春陽光的好班主任。

  說是班主任,其實,那時候的陳永豐(feng) 還不到30歲。他更像是一個(ge) 知心大哥哥,給了這些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細心嗬護。

  陳永豐(feng) 教的是社會(hui) 課。除了傳(chuan) 授知識以外,他還崇尚信心成功教育,每一堂班會(hui) 課,都讓學生至今記憶猶新:“有一次,班會(hui) 主題是‘孝敬’。陳老師就讓男生在肚子上裹了沙袋,體(ti) 驗母親(qin) 懷孕的艱辛。”

  曹橋中學是一所鄉(xiang) 村學校,和很多中學一樣,在那時候,大多老師忙於(yu) 抓教學質量,而陳永豐(feng) 卻常在自修課時帶著男生們(men) 踢足球,讓女生在一旁觀戰,“現在想起來,那種班級團結的氛圍還是很有感染力的。”

  就像一道陽光,陳永豐(feng) 照亮了這些少男少女的世界。

  陳永豐(feng) 當班主任的那3年,堅持推廣“知音信箱”,讓學生們(men) 給他寫(xie) 信。同學們(men) 各種內(nei) 心的小糾結、小秘密都可以和他分享。他不僅(jin) 像長輩一樣出主意,也像朋友一樣嚴(yan) 守秘密,“班裏每個(ge) 同學的情況,他都一清二楚,情緒有點起伏他都能注意到。”

  和學生們(men) 打成一片的陳永豐(feng) ,是學校的明星老師。好多學生成了他的鐵杆粉絲(si) 。同學們(men) 和他一起打球,和他分享青春期的喜怒哀樂(le) 。

  送別隊伍有兩(liang) 三百米長

  然而,生命如此脆弱。2002年,一場車禍,陳永豐(feng) 28歲的生命戛然而止。

  “那一刻,我這輩子都難忘。得知陳老師去世那天,是在高中剛開學沒多久的一節體(ti) 育課上。當時,我們(men) 三四個(ge) 同學就商量,要到他農(nong) 村老家去,送陳老師最後一程。”那時候,交通不便,同學們(men) 前往陳永豐(feng) 的老家,要搭車加步行,進村還通不了車,大家折騰了好久才趕到,“我們(men) 在他家裏,抱在一起痛哭。”陳永豐(feng) 的突然離世,讓很多學生一時無法接受。曹橋中學在追悼會(hui) 當天特地安排了車輛接送,但要去的人太多,包車坐不下,很多學生就自己前往陳永豐(feng) 的老家和殯儀(yi) 館。

  那個(ge) 瞬間,被定格在了很多同學的腦海中。

  陳永豐(feng) 家門前的田埂上,排著兩(liang) 三百米的長隊;殯儀(yi) 館追悼大廳,同學們(men) 依依不舍,繞著他的遺體(ti) 轉了一圈又一圈,不願離去……

  每個(ge) 人都哭腫了眼睛,這不僅(jin) 是告別一位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師,也是和一段讓人懷念的青春歲月作別。

  眾(zhong) 籌替老師給父母養(yang) 老

  轉眼,陳永豐(feng) 去世十多年了,但他也一直活在學生們(men) 心中。夏雨平當年是班裏的文藝委員,性格外向,是陳永豐(feng) 的得力助手。後來,她在杭州一所高校任職。夏雨平心裏一直有個(ge) 想法,想找到陳永豐(feng) 老師的父母,“我們(men) 讀書(shu) 的時候就知道陳老師家裏的情況。他妹妹小時候因溺水去世,然後他又出了事……連續遭受失去兒(er) 女的打擊,恩師的父母這些年過得怎麽(me) 樣?”

  夏雨平沒有停止打聽消息。但因為(wei) 拆遷等原因,二老早幾年就搬離了老家,沒了消息。2013年春節,一個(ge) 偶然機會(hui) ,夏雨平得知二老的新住址,便立刻趕過去。她急得連果籃都是在小區門口現買(mai) 的,還拎了一大袋米。她隻想馬上知道,二老過得好不好。

  見到兒(er) 子學生的一瞬間,陳永豐(feng) 的父母淚流不止。其實那些年,曹橋中學也安排了人員去探望二老,為(wei) 他們(men) 解決(jue) 一些生活難題,“沒想到這麽(me) 多年了,還有學生記掛著兒(er) 子,兩(liang) 位老人很感動。”

  之後的每一年,夏雨平都會(hui) 抽空去看望二老。

  2016年同學會(hui) 上,大家又想起了陳老師。唐斌、夏雨平、王曉等幾位同學一合計,組建了“致青春·讓愛永恒”微信群。大家相約,每月初發紅包攢起來給二老,每年中秋、過年還組織一起去看望。慢慢的,人數固定在72人。每個(ge) 月,大家自覺發30元紅包,“一種儀(yi) 式感,追憶老師和那段青春歲月。我們(men) 不是一時興(xing) 起,是要讓愛延續。”

  每次看望,很多同學都會(hui) 帶上孩子一起,讓兩(liang) 位老人感受到生活的溫暖。讓同學們(men) 欣慰的是,恩師的父母60多歲了,身體(ti) 健朗,還在堅持工作。學生吳超在微信群裏說,大家做這些事都是默默的,為(wei) 的是長久持續地給恩師父母減輕負擔,感受溫暖。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