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 讓糧食安全成色更足

劉慧 發布時間:2020-09-25 14:33:00來源: 經濟日報

  深入推進優(you) 質糧食工程 讓糧食安全成色更足

  產(chan) 業(ye) 強,糧食安。糧食是安天下、穩民心、惠民生的戰略產(chan) 業(ye) ,發展糧食產(chan) 業(ye) 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選擇。

  近年來,我國深入推進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引領下,以優(you) 質糧食工程為(wei) 抓手,推動糧食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由糧食生產(chan) 大國闊步邁向糧食產(chan) 業(ye) 強國,讓糧食安全躍上新台階,“中國糧食、中國飯碗”成色更足。

  糧食安全經受住大考

  秋風漸起,在浙江湖州一片片稻田裏,沉甸甸的稻穗隨微風蕩漾,呈現一幅美麗(li) 的豐(feng) 收圖景。湖州市曾經是我國重要糧食主產(chan) 區,隨著工業(ye) 化、城鎮化發展,湖州從(cong) 主產(chan) 區變為(wei) 主銷區,糧食自給率下降至38%,糧食安全麵臨(lin) 較為(wei) 嚴(yan) 峻的挑戰。

  作為(wei) “兩(liang) 山”理論發源地,近年來湖州市在糧食產(chan) 業(ye) 發展方麵作出了有益探索。湖州市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副局長王堅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湖州從(cong) 國有糧食倉(cang) 儲(chu) 資源入手,依托優(you) 質糧食工程,整合域內(nei) 糧食產(chan) 業(ye) 資源,打造“國有糧庫+加工企業(ye) +種糧農(nong) 戶”全產(chan) 業(ye) 鏈經營模式,做大做強湖州大米產(chan) 業(ye) 。

  糧食產(chan) 業(ye) 強,糧食安全水平就高。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我國糧食安全經受住了大考和檢驗,保持了糧油市場平穩運行,沒有發生糧食市場斷檔、脫銷問題。特別是中糧集團等企業(ye) 積極響應國家抗疫號召,應急保供開工複產(chan) ,全力做好糧油應急加工和市場保供穩價(jia) 工作,確保了糧油市場供應充足、價(jia) 格穩定。

  立足“兩(liang) 個(ge) 大局”,如何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局長張務鋒認為(wei) ,在更高層次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就要認真落實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認真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深入推進優(you) 質糧食工程、加快糧食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延伸糧食產(chan) 業(ye) 鏈、提升價(jia) 值鏈、打造供應鏈,著力構建現代化糧食產(chan) 業(ye) 體(ti) 係。

  優(you) 質糧食工程是加快糧食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2017年實施優(you) 質糧食工程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215億(yi) 元,帶動地方和社會(hui) 投資600多億(yi) 元;建成糧食產(chan) 後服務中心4000多個(ge) ,新建和改造提升糧食質檢機構1500餘(yu) 個(ge) ,各省份規劃扶持好糧油示範縣389個(ge) ,培育壯大2000多個(ge) 產(chan) 業(ye) 融合好、經濟效益優(you) 、關(guan) 鍵時刻靠得住用得上的糧油企業(ye) ,吉林大米、山西小米、齊魯糧油等一批區域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快速上升,糧食產(chan) 業(ye) 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形成糧食興(xing) 、產(chan) 業(ye) 旺、經濟強的良性循環。

  助力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今年是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麵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明年“三農(nong) ”工作重心將全麵轉向鄉(xiang) 村振興(xing) 。確保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首要任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是產(chan) 業(ye) 要振興(xing) 。深入推進優(you) 質糧食工程、加快糧食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能夠振興(xing)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有效促進小農(nong) 戶和現代農(nong) 業(ye) 有機銜接,使農(nong) 民分享加工、流通環節的增值,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分享糧食產(chan) 業(ye) 發展成果,助力農(nong) 民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

  對於(yu) 安徽阜南縣苗集鎮幸福村村支書(shu) 王世偉(wei) 來說,今年讓他特別有獲得感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們(men) 村去年秋天與(yu) 中化農(nong) 業(ye) 簽訂了4500畝(mu) 優(you) 質小麥訂單,今年夏天小麥豐(feng) 收,平均畝(mu) 產(chan) 量達到1000斤,每畝(mu) 增收200元左右。

  阜南縣是糧食生產(chan) 大縣,域內(nei) 沒有一家像樣的骨幹龍頭企業(ye) 。2018年以來,阜南縣依托優(you) 質糧食工程,引進中化農(nong) 業(ye) 、中糧貿易、山東(dong) 中裕等骨幹龍頭企業(ye) ,打造優(you) 質小麥全產(chan) 業(ye) 鏈經營模式,通過建鏈、補鏈、強鏈,不斷做大做強糧食產(chan) 業(ye) 。

  目前,我國產(chan) 糧大縣麵臨(lin) 的一個(ge) 共性問題就是糧食產(chan) 業(ye) 不強。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通過幾年努力,著力打造“阜南樣板”,致力於(yu) 解決(jue) 產(chan) 糧大縣糧食產(chan) 業(ye) 不強的問題。今年,依托中化等龍頭骨幹企業(ye) ,在全國多個(ge) 國家級貧困縣推廣“阜南樣板”。

  加快糧食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四五”謀劃之年。張務鋒認為(wei) ,“十四五”時期是打造優(you) 質糧食工程升級版的關(guan) 鍵期,是糧食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立足現有基礎,對應“十四五”期末和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兩(liang) 個(ge) 時點,初步考慮,到2025年糧食產(chan) 業(ye) 體(ti) 係更加完善,糧食產(chan) 業(ye) 發展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zheng) 力持續提高,防範化解糧食領域風險挑戰能力顯著增強。到2035年,建立起現代化糧食產(chan) 業(ye) 體(ti) 係,基本實現建設糧食產(chan) 業(ye) 強國目標。

  當前,我國糧食供求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優(you) 質糧油產(chan) 品供給不足;糧食加工企業(ye) 多而不強,產(chan) 業(ye) 鏈條短、融合程度低;糧食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chan) 業(ye) 質量效益不高。今後幾年,如何更好實現發展動能由政策支持和要素支撐為(wei) 主向創新驅動主導轉變、發展路徑由各環節分散經營向產(chan) 購儲(chu) 加銷一體(ti) 化轉變、發展目標由注重規模擴張向注重質量效益提高轉變,都是亟待解決(jue) 的現實課題。糧食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最終是全產(chan) 業(ye) 鏈競爭(zheng) 。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黑龍江九三、山東(dong) 中裕、內(nei) 蒙古恒豐(feng) 、吉林東(dong) 福、湖北福娃等國內(nei) 知名糧油加工企業(ye) 都通過構建全產(chan) 業(ye) 鏈經營模式,在競爭(zheng) 中取得了不錯成績。山東(dong) 濱州、黑龍江五常、河南漯河等主產(chan) 區整合域內(nei) 資源,構建糧食全產(chan) 業(ye) 鏈經營模式,推動產(chan) 糧大縣向糧食產(chan) 業(ye) 強縣轉型。

  “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要突出抓好‘五優(you) 聯動’‘三鏈協同’和‘六項行動’,激發市場活力、優(you) 化產(chan) 品結構、壯大糧食企業(ye) 、提升產(chan) 業(ye) 素質、促進農(nong) 民增收,不斷開創優(you) 質糧食工程建設和糧食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麵。”張務鋒說。要充分發揮加工環節的引擎作用、龍頭企業(ye) 的帶動作用、品牌標準的引領作用等,加速糧食產(chan) 購儲(chu) 加銷協同發展。要堅持“三鏈協同”,增創現代化糧食產(chan) 業(ye) 發展新優(you) 勢。要實施糧食綠色倉(cang) 儲(chu) 提升行動、糧機裝備加工提升行動、糧食供給品質提升行動、糧油品牌營銷提升行動、糧食質量追溯提升行動和糧食應急能力提升行動等“六項行動”,持續放大優(you) 質糧食工程實施成效。

  如今,中國經濟已步入共享經濟時代,資源整合與(yu) 共享成為(wei) 企業(ye) 發展的必然要求。據了解,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依托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建設一個(ge) 全國性糧食資源共享平台,把遍布全國的糧食產(chan) 後服務中心、糧食質量檢測中心、大大小小糧庫、3萬(wan) 多家糧食企業(ye) 以及近5萬(wan) 家糧油店,用網絡連接在一起,真正實現全國範圍內(nei) 糧食產(chan) 業(ye) 資源共享、資源對接,促進資源有效整合。(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慧)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