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平台聯合會員遍地開花 買一得多的便宜不好占
“買(mai) 1得18”“權益互通”,跨平台、跨領域的聯合會(hui) 員遍地開花
會(hui) 員“打包賣”,買(mai) 一得多的便宜不好占
本報記者 王維硯
閱讀提示
一段時間以來,在獲客壓力下,互聯網企業(ye) 會(hui) 員“打包賣”的模式逐漸流行起來,聯合會(hui) 員的數量規模越來越大,但一些會(hui) 員權益縮水引發用戶不滿。專(zhuan) 家認為(wei) ,平台想用組團策略留住用戶,為(wei) 用戶持續提供價(jia) 值是關(guan) 鍵。
一段時間以來,主打價(jia) 格優(you) 惠、“買(mai) 一得多”的“聯合會(hui) 員”在網上遍地開花,成為(wei) 互聯網企業(ye) “拉新”的新玩法,各大平台紛紛入局加入“團戰”。
不同平台會(hui) 員以打包形式進行發售,是平台間打通消費場景,升級用戶體(ti) 驗的全新嚐試。但各平台熱衷“聯姻”的背後,也隱藏著新用戶增長乏力、獲客成本升高的焦慮。打包之後,一些平台會(hui) 員用不上,部分會(hui) 員權益“縮水”,引來了不少用戶的吐槽。
平台抱團低價(jia) “拉新”
“起初是為(wei) 解鎖新劇、跳過廣告”“網購可以包郵、有折扣”。在北京一家傳(chuan) 媒公司工作的田歌是資深的“付費黨(dang) ”,她長期購買(mai) 著4家視頻平台、3家購物平台、2家音頻平台以及1家外賣平台的會(hui) 員。但今年,由於(yu) 一些會(hui) 員是通過聯合會(hui) 員方式購買(mai) 的,田歌現在已經是17家平台的會(hui) 員了。
從(cong) 單打獨鬥到組團“拉新”,跨平台、跨生態的聯合會(hui) 員已經成為(wei) 互聯網平台深挖付費會(hui) 員價(jia) 值的普遍“打法”。
記者梳理發現,2018年4月,京東(dong) 與(yu) 愛奇藝的會(hui) 員權益正式互通。同年7月,雙方推出低至89元的聯合會(hui) 員年卡。隨後,B站、知乎、阿裏巴巴等平台紛紛推出聯合會(hui) 員,會(hui) 員捆綁的模式開始流行起來,低價(jia) 和“買(mai) 一得多”成為(wei) 不少企業(ye) 的主打賣點。
今年8月,某音頻平台在“會(hui) 員寵愛節”活動中推出會(hui) 員“買(mai) 1得13”打包產(chan) 品。活動中,安卓端用戶隻需花費218元的平台會(hui) 員年卡價(jia) 格,就能獲贈價(jia) 值1963元的13項各類平台會(hui) 員服務,包括2家視頻平台的VIP年卡、1家視頻平台的月卡、2家購物平台的會(hui) 員年卡等。
此前,某電商平台更是推出了“買(mai) 1得18”的會(hui) 員超級聯名卡,甚至還有電商平台宣稱VIP合作品牌已升級至400家。
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稱,花樣頻出的聯合會(hui) 員“攻勢”,是在迎合用戶對“性價(jia) 比”的追求,讓用戶獲得“血賺不虧(kui) ”的心理感受,進而完成對消費者“付費習(xi) 慣”的養(yang) 成。
買(mai) 一得多真的“香”嗎?
看似“血賺”的聯合會(hui) 員到底“香不香”,會(hui) 員服務的含金量如何?記者梳理發現,這種“買(mai) 一得多”的聯合會(hui) 員,通常在特定促銷節點推出,聯合會(hui) 員權益需要用戶主動領取激活,並且有固定的時間限製。
以此前某音頻平台推出的會(hui) 員“買(mai) 1得13”活動為(wei) 例,僅(jin) 在8月18日當天可以購買(mai) ,用戶並非是一次付費就自動成為(wei) 13家平台的會(hui) 員,而是需要在15天內(nei) 領取聯合會(hui) 員權益,逾期則視為(wei) 自動放棄。
“其實想買(mai) 的隻有兩(liang) 三個(ge) ,但一下塞進了十幾個(ge) ,甚至還有少兒(er) 聽故事的會(hui) 員,完全沒用。”田歌表示,聯合會(hui) 員的“籃子”越來越大,但“籃子”裏有用的內(nei) 容卻沒有變多。
除了圈進更多的平台以外,還有一些互聯網企業(ye) 打起了“時間”的主意。前不久,一家視頻平台推出了“十年大會(hui) 員”,限時1398元。
長期購買(mai) 該平台會(hui) 員的陳帥為(wei) 記者算了一筆賬:10年1398元,每年不到140元,每月不到12元。看上去很便宜,但是與(yu) 平台連續包月的15元相比並沒有太大吸引力。“更重要的是,10年後,這個(ge) 平台還會(hui) 存在嗎?”陳帥擔心購買(mai) 後會(hui) 成為(wei) “韭菜”。
采訪中,不少消費者向記者吐槽:會(hui) 員賣得越來越歡,但會(hui) 員權益卻越來越水。
“會(hui) 員能跳過片頭廣告,但沒想到片中還有‘會(hui) 員專(zhuan) 屬廣告’,反正是躲不開廣告。”一家視頻網站的老牌VIP用戶董倩向記者表示,“成為(wei) 普通會(hui) 員之後,還有白銀會(hui) 員、星鑽會(hui) 員,想要升級會(hui) 員權益,就要繼續掏錢。享受會(hui) 員權益的門檻越來越高。”
挖掘會(hui) 員“聯姻”的長遠價(jia) 值
“熱衷‘聯姻’背後,是平台對於(yu) 新用戶增長乏力以及拉新成本升高的焦慮。”北京商業(ye) 經濟學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賴陽表示,在這場平台“流量團戰”中,新用戶增長和老用戶去留是爭(zheng) 奪焦點。
他分析稱,不同品類平台跨界聯合打通了消費場景,特別是一些非頭部平台,借助頭部平台力量,有可能實現用低成本迅速“獲客”。
但會(hui) 員生意並非“一錘子買(mai) 賣”。賴陽表示,聯合會(hui) 員能否形成長遠價(jia) 值,根本上還是要看平台能否為(wei) 用戶持續提供價(jia) 值,否則拉來的可能隻是“僵屍”用戶,並不會(hui) 持續續費。
對於(yu) 一些視頻網站設置“會(hui) 員專(zhuan) 屬廣告”等導致會(hui) 員權益縮水問題,北京道誠律師事務所律師馬晶晶認為(wei) ,這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費者的正當權益。
記者登錄多家視頻平台發現,一些平台在會(hui) 員特權宣傳(chuan) 中使用了“禁止廣告”的圖標,或“高清純淨觀影體(ti) 驗”的表述。然而,在會(hui) 員服務協議的條款中,又將“廣告特權”限定為(wei) 僅(jin) 減免貼片廣告的時長。
馬晶晶解釋說,視頻平台的會(hui) 員服務協議多屬於(yu) 格式合同。根據《合同法》規定,如果在格式合同中存在明顯加重對方責任、減輕和免除自己責任的條款,那麽(me) 該條款應被視為(wei) 無效,不具有法律效力。視頻網站在設置廣告時應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與(yu) 公平交易權。不過現實中,出於(yu) 維權成本考慮,大部分用戶隻能任由平台“擺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