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壽山石雕作品《吳哥之美》麵世 異域風情引人入勝
中新網福州9月30日電 (記者 劉可耕)九月金秋,又是一個(ge) 收獲的季節。新近創作完成重達15.48噸的壽山石立體(ti) 雙麵雕刻作品《吳哥之美》在福建省福清市麵世,引人入勝。
站在這塊碩大的壽山峨嵋石雕前,異域風情撲麵而來:吳哥較有代表性的頭像雕刻“高棉的微笑”、寺廟縮影、吳哥窟以及東(dong) 南亞(ya) 隨處可見的樹元素得以一一呈現;背麵浮雕取材吳哥第一回廊的《攪動乳海》《猴神助戰圖》……
麵對長2.86米,寬1.98米,高2.87米的該件壽山石巨雕作品,中國石雕藝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劉愛珠向記者娓娓道來,講述她帶領團隊曆經近兩(liang) 年創作該件壽山石巨雕的心路曆程。
72歲的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壽山石雕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劉愛珠稱,2011年夏季,她去柬埔寨采風,第一眼見到吳哥窟的瞬間便為(wei) 之震撼。
回到福州後,劉愛珠想以吳哥窟為(wei) 題材創作雕刻新作品的念頭便在心裏揮之不去。為(wei) 了完美再現吳哥窟藝術,劉愛珠於(yu) 去年1月帶領徒弟馬銘生、陳光波再次前往吳哥窟實地探訪,吸收創作源泉。
在福清投資興(xing) 業(ye) 多年的資深壽山石收藏家、台商、綠星實業(ye)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春鬆得知此事後,立即讓劉愛珠到自己收藏的壽山石原石倉(cang) 庫挑石頭,並提供場地和資金,全力支持她進行《吳哥之美》的構思和創作。
吳哥窟是柬埔寨的國寶,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類建築,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an) 。而壽山石雕刻技藝則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此次吳哥窟和壽山石雕相遇,對於(yu) 劉愛珠及其創作團隊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曾榮獲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頒發的中國民間藝術最高獎——“山花獎”的劉愛珠說,為(wei) 讓這塊壽山峨嵋石能夠立穩,創作團隊耗時兩(liang) 個(ge) 月為(wei) 這巨石設計了黑酸枝木全榫卯結構底座。
同時,在《吳哥之美》的底座上,劉愛珠師徒裝飾性地在周圍堆放十幾塊遺落的吳哥石塊與(yu) 菩提葉作為(wei) 烘托。
去年夏天,劉愛珠和她的團隊在福清臨(lin) 時搭建的簡易帳篷中進入創作高峰期,伴隨彌漫的粉塵晝夜不停工作。
今年春節臨(lin) 近,新冠疫情不期而至,宅家兩(liang) 個(ge) 多月,劉愛珠坐不住了。在做好個(ge) 人防護的同時,她每日往返於(yu) 福州與(yu) 福清之間,堅持創作。當疫情趨緩,《吳哥之美》的創作也漸尾聲。
劉愛珠的學生馬銘生稱,在老師的帶領下,這件作品不僅(jin) 融入了壽山石雕刻技藝中高浮雕、淺浮雕、鏤空雕、薄意等所有技法,並且融入了雕塑語匯等現代藝術理念。
據介紹,大型壽山石雕“吳哥之美”已獲批為(wei) 福建省2020年文藝發展專(zhuan) 項資金項目,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在《吳哥之美》創作期間專(zhuan) 程為(wei) 之題詞“別有天地非人間”;該作品完成後,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hui) 名譽會(hui) 長陳石為(wei) 之題寫(xie) 銘文。
創作期間,眾(zhong) 多專(zhuan) 家、學者紛紛蒞臨(lin) 參觀指導,網友們(men) 也紛紛為(wei) 作品運用新理念,新手法介入世界性題材,融入“一帶一路”而點讚。
“大陸老藝術家劉愛珠老師對於(yu) 傳(chuan) 統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執著的創作精神感動到我。”台商王春鬆告訴記者,自己與(yu) 劉愛珠老師有著共同一個(ge) 心願,想把此件作品獻禮第44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讓全世界都能感受這份凝聚兩(liang) 岸情誼、體(ti) 現藝術創新的融合之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