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雲南: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楊永磊 發布時間:2020-09-30 15:18:00來源: 光明日報

  這次“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雲(yun) 南采訪活動,對於(yu) 常年上夜班的我來說,是一次寶貴的鍛煉機會(hui) 。有句話說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抵達脫貧攻堅的最前沿,不深入村村寨寨實地采訪、調研,就永遠體(ti) 會(hui) 不到這場人類減貧史上的偉(wei) 大奇跡有多麽(me) 波瀾壯闊。在雲(yun) 南的每一天,我都被這樣的想法包圍著,被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和扶貧幹部們(men) 的不懈奮鬥深深感動著。

  雲(yun) 南多山,山地麵積占全省總麵積的88.64%。這次去的麗(li) 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也是山脈連綿,溝壑縱橫,其中廣南縣山區、半山區麵積占國土總麵積的94.7%。特殊的地形地貌條件,決(jue) 定了易地扶貧搬遷成為(wei) 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搬出山凹凹,邁向新生活,成為(wei) 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山深處的各族群眾(zhong) 共同的心聲。

  在寧蒗縣,縣委縣政府果斷拍板,選擇縣裏基礎設置完善的黃金地段,拿出300多畝(mu) 建設用地用於(yu) 搬遷房屋建設,讓全縣居住在“六類地區”的4.2萬(wan) 人搬出大山,住進了安置點幸福家園。同時,配套建設教育、醫療、文化、休閑、養(yang) 老等公共服務設施,尤其是在距離安置點不遠的地方,投資2.37億(yi) 元建設了全縣條件最好的小涼山學校,讓大山深處的孩子們(men) 接受全縣最優(you) 質的教育。在廣南縣,縣裏同樣拿出全縣最好的地段,規劃600畝(mu) 土地建設文山州最大的集中安置點——圓夢社區。在廣南縣蓮城鎮岜奪村,雲(yun) 南省紀委監委駐村工作隊傾(qing) 力幫扶,讓廣大山民們(men) 搬出窮窩,住進了嶄新、漂亮、交通便利的岜奪新村。易地扶貧搬遷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沒有黨(dang) 的堅強領導,沒有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密切配合與(yu) 艱苦奮鬥,沒有廣大扶貧幹部夜以繼日地工作,就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這裏麵凝聚著多少人的心血!

  六天的采訪行程中,讓人感動、鼓舞的扶貧、脫貧、奮鬥致富的故事太多太多。在脫貧攻堅戰場上,僅(jin) 廣南縣就有7名幹部犧牲、4名幹部重傷(shang) 、38名幹部輕傷(shang) 。“白天走村串戶,晚上一碗麵條”,沒有周末和節假日,是他們(men) 的工作常態。扶貧幹部拚,老百姓更拚。在廣南縣人力資源服務中心的示範扶貧車間裏,易地扶貧搬遷戶陳文秀一天可以加工400多個(ge) 電子磁環,已經達到了熟練工的級別。在瀾滄縣酒井鄉(xiang) ,60多歲的蘆笙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李石開台上參加快樂(le) 拉祜演出,台下換服裝下地幹活。在瀾滄縣竹塘鄉(xiang) 林下三七種植基地,拉祜族農(nong) 民李娜努精心管護著種植的兩(liang) 畝(mu) 三七,同時還養(yang) 蠶、種水稻等等,年收入在十萬(wan) 元以上,闊步走向了小康……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