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還記得兒時的“小人書”嗎?他有近萬冊!隻因為……

劉美伶 發布時間:2020-10-10 11:05:00來源: 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連環畫也叫“小人書(shu) ”,一個(ge) 熟悉又陌生的詞,曾經承載著中國人的童年記憶。如今,連環畫雖然淡出大眾(zhong) 的視角,卻以一種小眾(zhong) 文化繼續流傳(chuan) 下來。

  在貴州省貴陽市,有一名“80後”青年陳宇因為(wei) 從(cong) 小熱愛連環畫,至今已收藏了近萬(wan) 冊(ce) 的“小人書(shu) ”。2014年,陳宇牽頭舉(ju) 辦了貴陽首屆全國連環畫交流會(hui) ,2020年又出版了貴州首部連環畫專(zhuan) 著。對連環畫付出的這一切,陳宇表示,隻希望能做連環畫的傳(chuan) 承人。

  因為(wei) 熱愛

  他收藏了近萬(wan) 冊(ce) “小人書(shu) ”

  在陳宇家裏,有一麵牆專(zhuan) 門打了一個(ge) 2.3米高的書(shu) 架,一排排連環畫被透明的塑料袋保護著,整麵牆上都是公安題材的連環畫。

  此外,陳宇還專(zhuan) 門用一個(ge) 房間來存放自己收藏的近萬(wan) 冊(ce) 連環畫。

  “小時候,家裏有個(ge) 大竹籃,就是專(zhuan) 門用來放連環畫的。”陳宇說,父親(qin) 很喜歡連環畫,所以自小就在接觸連環畫,長大後,對連環畫的熱愛也沒有減少。

  “我童年記憶裏最深刻的文化娛樂(le) 就是連環畫,圖文並茂,言簡意賅,讀起來毫不費力,又樂(le) 趣無窮,連環畫伴隨我一路成長至今。”陳宇回憶說,記憶最深刻的連環畫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楊家將》、湖南版的《西遊記》和福建版的《鏡花緣》,現在記憶猶新的許多名家名著和文史知識多是兒(er) 時從(cong) 連環畫中學來的。

  福建版《鏡花緣》連環畫是陳宇入手的第一個(ge) 係列,在貴陽市延安路的夜市上購買(mai) 的。

  “那時候周末還可以去陽明路購買(mai) ,1元錢3本,因為(wei) 福建版《鏡花緣》是一套係列書(shu) ,共有11本,就想全部看完才覺得過癮。”

  參加工作後,陳宇經常在全國各地遊曆,每到一處,總喜歡到當地的舊書(shu) 攤逛逛,遇到心儀(yi) 的連環畫會(hui) 忍不住買(mai) 些,日積月累,陳宇家裏的連環畫總數達到了近萬(wan) 冊(ce) 。

  2000年開始,陳宇便從(cong) 業(ye) 餘(yu) 愛好轉向了係統收藏連環畫,各種形式、題材都會(hui) 入手,但古典題材收藏最多。陳宇說:“因為(wei) 知名度最高,最喜聞樂(le) 見,但個(ge) 人最喜歡的是紅色題材和公安題材。”

  由於(yu) 收藏對書(shu) 的品相要求越來越高,為(wei) 了保護連環畫的品相,陳宇給每本連環畫準備了專(zhuan) 用保護塑料袋,精品書(shu) 還有亞(ya) 克力盒子進行雙重保護。

  “收藏連環畫數量固然是一個(ge) 方麵,更多還是看重質量,這樣既保護了連環畫,又方便展示,效果很好。”

  出版《貴州連環畫縱覽》

  填補了貴州連環畫專(zhuan) 著空白

  正是因為(wei) 熱愛,為(wei) 了給貴州連環畫愛好者搭建一次麵對麵交流的機會(hui) ,這名“80後”青年在2014年8月8日,以組委會(hui) 主任的身份,全程操辦了貴陽首屆全國連環畫交流會(hui) 。

  當時,來自全國24個(ge) 省、市的近250名連環畫愛好者齊聚貴陽,其中不乏這個(ge) 領域裏頗具影響力的“大咖”參會(hui) 。

  對於(yu) 交流會(hui) 的成功舉(ju) 辦,陳宇這樣寫(xie) 下自己的感受:人氣爆棚,盛況空前的活動,令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但遺憾的是,時隔6年,除了陳宇牽頭舉(ju) 辦的首屆連環畫交流會(hui) ,貴州還沒舉(ju) 辦過第二屆連環畫交流會(hui) 。

  “辦一場全國性的交流會(hui) 很困難,經費、酒店、場地、活動的內(nei) 容,都需要有相應的力量來辦。”陳宇說,當年為(wei) 了辦連環畫交流會(hui) ,自己專(zhuan) 門向單位請了年假,提前準備了很久,交流會(hui) 舉(ju) 行期間更是24小時守在會(hui) 場。

  連環畫交流會(hui) 是全國連環畫愛好者在一起相互交流的活動,在連環畫收藏界影響很大,四川、雲(yun) 南和重慶都舉(ju) 辦了很多屆。

  “在2014年以前,西南隻有貴州沒有舉(ju) 辦過。”陳宇介紹,當時貴州省沒有連環畫文化收藏組織,所以也沒有人醞釀過這個(ge) 事情,還有人說貴陽永遠也辦不了全國連環畫交流會(hui) 。

  不過最終在貴州省老藝術家委員會(hui) 等單位的支持下,貴陽還是成功舉(ju) 辦了首屆全國連環畫交流會(hui) ,也為(wei) 陳宇後來主編出版《貴州連環畫縱覽》打下了基礎。

  近年來,陳宇一直致力於(yu) 推廣連環畫,成立了貴州省老藝術家委員會(hui) 連環畫文化聯誼會(hui) ,這是貴州省目前唯一的連環畫協會(hui) 組織。

  今年,陳宇又主編出版了《貴州連環畫縱覽》。

  7月28日,貴州省老藝術家委員會(hui) “黔地文化記憶”叢(cong) 書(shu) 首發式在貴陽舉(ju) 行,《貴州連環畫縱覽》正是叢(cong) 書(shu) 中的一部分。叢(cong) 書(shu) 編委會(hui) 主任、貴州著名劇作家蔡葵介紹,此前,貴州沒有關(guan) 於(yu) 連環畫的專(zhuan) 著,此次出版正好填補了這方麵的空白。

  為(wei) 搜集貴州連環畫資料

  曆時3年走訪全國20多位畫家

  係統收藏連環畫20年來,陳宇表示付出的最大努力就是主編出版了《貴州連環畫縱覽》,“因為(wei) 這本書(shu) 推薦了貴州連環畫文化。”

  《貴州連環畫縱覽》分為(wei) 上下兩(liang) 冊(ce) ,收集了不少罕為(wei) 人知的連環畫,如貴州已故著名藝術家宋吟可、方小石等人的連環畫等。

  在出版該書(shu) 的過程中,陳宇遇到不少困難,其中收集資料特別難。陳宇說:“貴州連環畫資料太少了,很多內(nei) 容都是第一次發掘出來。”

  為(wei) 了收集貴州連環畫的資料,陳宇一個(ge) 人在全國走訪畫家、編輯,有些貴州連環畫在貴州絕跡了,就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去尋找。曆時3年,才完成資料收集。

  “比如連環畫養(yang) 豬能手《韓梅梅》,是走訪了北京一位收藏家才找到的。”陳宇舉(ju) 例介紹,為(wei) 了尋找貴州連環畫《韓梅梅》,他中間輾轉找了10多位收藏家打聽消息,花了近兩(liang) 年時間才找到。

  “連環畫雖然是‘小兒(er) 科’,但背後的故事和文化積澱很厚重。”陳宇說,就像貴州著名學者戴明賢先生說的那樣,連環畫真的是方寸之地,萬(wan) 象紛呈。

  雖然近幾年新出版的連環畫發行量都很少,但對陳宇來說,“連環畫肯定是我一生的愛好,我也將繼續努力推動連環畫文化聯誼,向全國更多愛好者推薦貴州連環畫故事。”對於(yu) 接下來如何推廣貴州連環畫,陳宇計劃編輯關(guan) 於(yu) 公安題材連環畫和電影連環畫的史料。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