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故事中領略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紀念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hui) 上指出:“偉(wei) 大的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抵禦了帝國主義(yi) 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ya) 洲和世界和平”,鍛造了偉(wei) 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這就是“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yu) 一切、為(wei) 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yan) 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yi) 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yi) 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le) 觀主義(yi) 精神,為(wei) 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wei) 了人類和平與(yu) 正義(yi) 事業(ye) 而奮鬥的國際主義(yi) 精神”。下麵我們(men) 從(cong) 5個(ge) 故事中領略抗美援朝精神。
毛岸英帶頭報名、勇上前線
朝鮮戰爭(zheng) 爆發後,從(cong) 10月25日到12月24日,各地黨(dang) 組織對各階層人民進行了大規模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宣傳(chuan) 教育,大大提高了各族人民的愛國主義(yi) 和國際主義(yi) 覺悟,廣泛開展了支援誌願軍(jun) 的活動。大批青年工人、農(nong) 民和學生,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yu) 一切、為(wei) 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yan) 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yi) 精神,踴躍報名參加誌願軍(jun) ,入朝作戰。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 ),譜名遠仁,字岸英,湖南湘潭人,是毛澤東(dong) 與(yu) 其第一任妻子楊開慧的長子。1950年10月,黨(dang) 中央與(yu) 毛澤東(dong) 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決(jue) 定,毛岸英在家中遇到了準備出征的彭德懷,便要求入朝參戰並得到毛澤東(dong) 支持。毛澤東(dong) 對毛岸英疼愛有加,彭德懷等領導同誌都不同意毛岸英赴朝鮮戰鬥,毛澤東(dong) 回答“誰叫他是毛澤東(dong) 的兒(er) 子”。在毛岸英苦苦追隨以及毛澤東(dong) 的多次勸說下,彭德懷同意了,隨後他到誌願軍(jun) 司令部任俄語翻譯兼機要秘書(shu) 。
1950年11月25日上午,毛岸英因回指揮部取作戰圖,被凝固汽油彈擊中,壯烈犧牲。毛岸英陣亡後,彭德懷將此事電告周恩來,1951年1月2日第三次戰役結束後,毛澤東(dong) 的秘書(shu) 葉子龍等人向毛澤東(dong) 報告毛岸英犧牲的消息,毛澤東(dong) 抽起香煙,沉思許久才說“打仗嘛總難免要有犧牲。”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評價(jia) 說:毛澤東(dong) 同誌是偉(wei) 大的國際主義(yi) 的典範和楷模,為(wei) 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e) ,他犧牲了包括妻子在內(nei) 至親(qin) 至愛的五位親(qin) 人,為(wei) 了朝鮮人民的反侵略和保衛世界和平,他又把最疼愛的長子毛岸英送來朝鮮。
黃繼光英勇頑強、舍生忘死
黃繼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民族英雄。1952年10月19日晚,黃繼光所在的第2營奉命向上甘嶺右翼597.9高地反擊,必須在天亮前占領陣地,為(wei) 整個(ge) 反擊戰的勝利奠定基礎。聯合國軍(jun) 設在山頂上的集團火力點,壓製住誌願軍(jun) 反擊部隊不能前進。營參謀長命令第6連組織爆破組炸掉它。第6連向敵軍(jun) 發起五次衝(chong) 鋒,未能摧毀敵軍(jun) 火力點,而且一個(ge) 又一個(ge) 戰友倒下去。
這時離天亮隻有40多分鍾了。時間就是生命。在這關(guan) 鍵時刻,站在營參謀長身旁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他掏出早已寫(xie) 好的決(jue) 心書(shu) 交給參謀長,懇切地說:“把任務交給我吧,隻要我有一口氣,保證完成任務”。黃繼光在決(jue) 心書(shu) 上寫(xie) 道“堅決(jue) 完成上級交給的一切任務,爭(zheng) 取立功當英雄,爭(zheng) 取入黨(dang) ”。營參謀長轉過身,沉思片刻,麵對黃繼光堅定地說:“黃繼光,這次任務就交給你。我任命你為(wei) 第6連第6班代理班長,一定要完成任務。”參謀長當即任命黃繼光為(wei) 6班班長。黃繼光接受任務後,立即提上手雷,帶領兩(liang) 名戰士向敵軍(jun) 的火力點爬去。他們(men) 在照明彈的亮光下巧妙地前進,當離敵軍(jun) 火力點隻有三四十米時,一名戰士犧牲,另一名戰士負重傷(shang) 。黃繼光的左臂被打穿,血流如柱,麵對敵人的猛烈掃射,他毫無畏懼,忍著傷(shang) 痛,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敵軍(jun) 火力點前進。在距敵軍(jun) 火力點八九米的時候,他舉(ju) 起右手將手雷接連投向敵軍(jun) ,但由於(yu) 火力點太大,隻炸毀了半邊,當部隊趁勢發起衝(chong) 擊時,殘存地堡內(nei) 的機槍又突然瘋狂掃射,誌願軍(jun) 反擊部隊的衝(chong) 鋒受到阻止。這時,黃繼光再次負傷(shang) 倒下。天就要亮了,這時黃繼光身邊已無彈藥,身體(ti) 又多處受傷(shang) ,他頑強爬向火力點,衝(chong) 著敵軍(jun) 狂噴火舌的槍口,挺起胸膛,張開雙臂,撲了上去。刹時,敵軍(jun) 正在噴吐的火舌熄滅,正在吼叫的機槍啞然失聲。黃繼光用年輕的生命為(wei) 部隊開辟了勝利前進的道路。在黃繼光英雄壯舉(ju) 的激勵下,部隊高喊著“衝(chong) 啊!為(wei) 黃繼光報仇!”踏著黃繼光爬行過的道路,很快占領了陣地,全殲守軍(jun) 兩(liang) 個(ge) 營。
黃繼光後被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導機關(guan) 追記特等功,並授予“特級英雄”,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黃繼光舍身堵槍眼的革命英雄壯舉(ju) ,激勵和教育了幾代人。他那奮不顧身的大無畏英雄氣概為(wei) 人們(men) 所景仰所傳(chuan) 頌。
張桃芳刻苦訓練、機智殺敵
70年前,誌願軍(jun) 與(yu) 敵人在國力、軍(jun) 力和裝備方麵相差懸殊。僅(jin) 以鋼鐵產(chan) 量為(wei) 例,1950年新中國才年產(chan) 61萬(wan) 噸,不到敵人的零頭。中國人民被迫進行了一場“鋼”與(yu) “氣”的較量,卻以“鋼少氣多”打出了軍(jun) 威、打出了國威。廣大誌願軍(jun) 將士在極端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始終保持高昂士氣,刻苦訓練,英勇殺敵。張桃芳就是這樣的一個(ge) 戰士。
張桃芳(1931年-2007年10月29日),男,江蘇興(xing) 化人,抗美援朝誌願軍(jun) 狙擊手,1951年3月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1952年9月參加誌願軍(jun) 進入朝鮮戰場。他所在的24軍(jun) 72師第214團一開始駐防在朝鮮的戰略要地元山。張桃芳所在的部隊到達前沿陣地時,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已進入戰略防禦階段。當時敵軍(jun) 憑恃先進的裝備,時常炮轟我前沿陣地,在白天堂而皇之地曬太陽、打撲克、跳舞,根本不把中朝軍(jun) 隊放在眼裏。於(yu) 是上級指示:“組織特等射手展開狙擊作戰,打擊敵人的猖狂氣焰。”張桃芳領到一支前蘇聯製造的莫辛—納甘步槍。雖然莫辛-納甘適宜在嚴(yan) 寒天氣使用,但它是非自動步騎槍,每扣一次扳機,都要再拉一次槍栓,才能再打。加上它的槍管比較短,子彈的散布麵較大,後坐力大,沒有經過刻苦訓練,很難精準命中目標。就連張桃芳,在第一次用它進行實彈射擊測試時,也是三發子彈脫靶。但這並沒有令張桃芳氣餒。他所在連隊堅守的陣地,就是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犧牲的597.9高地。到達高地的第一天,張桃芳就堅持讓班長帶他去看一看黃繼光犧牲的地方。他放眼望去,看到的卻是滿目荒山,彈坑密布。腳踏英雄犧牲的陣地,他暗下決(jue) 心,一定要替黃繼光等英雄報仇,做一個(ge) 英勇的戰士。此後張桃芳像著了魔一樣,整天端著空槍,反複練習(xi) 舉(ju) 槍動作,瞄準遠近不同的物體(ti) ,不停扣發扳機,尋找感覺;他用破床單製成兩(liang) 個(ge) 沙袋掛在手臂上練習(xi) 臂力,練到最後,他兩(liang) 臂帶著十幾公斤沙袋時,仍能不差分毫地扣動扳機。夜晚,戰友們(men) 常見到張桃芳拿著空槍在坑道中對著晃動的油燈練習(xi) 瞄準。一段時間後,張桃芳找到了感覺。在班長的推薦下,張桃芳開始了自己的狙擊生涯。那時沒有專(zhuan) 業(ye) 的狙擊訓練,訓練員把他們(men) 帶到前沿陣地,現場教他們(men) 怎麽(me) 測距,怎麽(me) 定標尺,怎麽(me) 算提前量。許多人沒想到,幾個(ge) 月前還打空靶的新兵,竟在不久後成為(wei) 聞名軍(jun) 中的神槍手。張桃芳從(cong) 熟悉陣地周圍地貌特征入手,研究敵人的活動規律,將敵人常出沒的道路估測好距離,在戰壕中尋找理想的射擊點。兩(liang) 個(ge) 星期後,他適應了這種節奏,富有天賦的他開始顯露水平。接下來,他用240發子彈,擊斃擊傷(shang) 了71個(ge) 敵人。後來,張桃芳一發不可收,成為(wei) 全連頭號狙擊手。24軍(jun) 軍(jun) 長皮定均聽說後,起初不相信這位新兵蛋子這麽(me) 厲害,找了一位作戰參謀,帶上一對自己都舍不得穿的皮鞋,囑咐參謀要親(qin) 眼看見他打中三個(ge) 敵人就把鞋子送他,後來張桃芳就在這個(ge) 參謀麵前打中了三個(ge) 美國鬼子。自從(cong) 上甘嶺的597.9高地出現誌願軍(jun) 狙擊手後,敵軍(jun) 官兵再也不敢在前沿陣地晃悠。他們(men) 開始挖工事防備,工事建成後整天躲在裏麵不敢抬頭,連大小便也用罐頭裝著,拋出工事外。難怪他們(men) 後來給上甘嶺北山陣地起名為(wei) “狙擊兵嶺”。美軍(jun) 還專(zhuan) 門調來了狙擊手予以反擊。張桃芳的這樣一支連光學瞄準鏡都沒有的步騎槍,成了抗美援朝誌願軍(jun) 狙擊手的標準配置。
現如今,這支步槍被珍藏在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注釋說:“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它的主人使用它在32天內(nei) 以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創造了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在朝鮮戰場上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1953年,誌願軍(jun) 總部為(wei) 張桃芳榮記特等功,並授予他“二級狙擊英雄”的榮譽稱號,朝鮮最高人民會(hui) 議常務委員會(hui) 授予他“一級國旗勳章”。
邱少雲(yun) 忍痛火燒、高度忠誠
在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廣大誌願軍(jun) 戰士,為(wei) 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無比忠誠,邱少雲(yun) 就是這樣的戰士。邱少雲(yun) (1926--1952),出生於(yu) 重慶市銅梁縣少雲(yun) 鎮(原四川銅梁縣關(guan) 建鄉(xiang) ) 玉屏村邱家溝。他9歲喪(sang) 父、11歲喪(sang) 母、13歲被國民黨(dang) 軍(jun) 隊抓去當兵。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為(wei) 第15軍(jun) 第29師第87團第9連戰士。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部隊開赴前線途中,他冒著美軍(jun) 飛機的掃射轟炸,從(cong) 燃燒的居民房屋裏救出1名朝鮮兒(er) 童。1952年10月,邱少雲(yun) 所在的部隊接受了一件光榮又艱巨的任務:在平康、金化之間的“391”高地上,消滅李偽(wei) 匪軍(jun) ,將戰線向南推進。
391高地位於(yu) 上甘嶺右翼鐵源東(dong) 北十餘(yu) 公裏處,山勢險要,狹長孤立,南北兩(liang) 峰相對,全長1200米。高地上防守著敵人一個(ge) 加強連,他們(men) 在高地上修築了大量的碉堡,布上了層層鐵絲(si) 網。奪取391高地,最大的困難是,從(cong) 我軍(jun) 陣地到該高地有3000米的開闊地。在這樣長的開闊地上出擊必然會(hui) 造成突擊力量過多的傷(shang) 亡,影響戰鬥的勝利。為(wei) 了拔掉這顆毒釘,消滅391高地上的李偽(wei) 軍(jun) ,我誌願軍(jun) 某部領導機關(guan) 派出偵(zhen) 察小組,對該高地上的地形地物、敵人的火力配備等情況摸得一清二楚。在此基礎上,我軍(jun) 領導機關(guan) 進行了充分的討論研究,決(jue) 定在發起攻擊的前一天夜裏,將數倍於(yu) 敵人的兵力潛伏到敵人的前沿。10月11日傍晚,全副武裝的三營指戰員集結在蔓山區,隨著師長的一聲令下,潛伏部隊像離弦的箭一樣,直朝著敵人的前沿陣地射去。戰士們(men) 經過了20公裏的行程,於(yu) 22時到達了預定潛伏區。24時,部隊秘密地潛伏就緒。570多名誌願軍(jun) 戰士成線網狀密布在“三九一”高地前的草叢(cong) 中。九連潛伏哨已前進到了距敵碉堡前500米處。邱少雲(yun) 潛伏在391高地東(dong) 邊距山腳隻有60米的一條雜草叢(cong) 的土坎邊。他們(men) 用草布滿全身,以免被敵軍(jun) 發現,不管天氣多炎熱,也不管草叢(cong) 中的蚊蟲叮咬,也絞絲(si) 不動。不久,山上的敵人向草叢(cong) 中扔了兩(liang) 發指示目標的煙幕彈,濃煙剛起,敵人就亂(luan) 扔燃燒彈。立刻,潛伏地區燃起幾處大火,野草劈劈啪啪地燃燒起來,火越燒越大。這時,敵機又扔下了-排燃燒彈,有一顆落在離邱少雲(yun) 2米遠的地方,四散飛迸著汽油燃燒液,濺在邱少雲(yun) 的腿上。轉眼間,他腿上插的偽(wei) 裝燒著了,火苗騰騰地往上冒,很快地變成了一團烈火把他包了起來。邱少雲(yun) 的身後是一條水溝,他隻要後退幾步,在泥水裏打幾個(ge) 滾,身上的火就滅了。可是,隻要他一動,敵人就會(hui) 發覺。這時候,靠近邱少雲(yun) 的小李、小張和老王緊張起來。他們(men) 三人望著全身被燒著的邱少雲(yun) ,心裏十分難受。烈火燒在邱少雲(yun) 的身上,就像燒在他們(men) 的心裏。他們(men) 真想撲過去,幫助戰友把火撲滅呀。但是,他們(men) 克製住了極度的痛苦,沒有那樣做。因為(wei) 敵人正從(cong) 望遠鏡裏觀察著這片燃燒的土地,隻要有絲(si) 毫的動靜,敵人就會(hui) 發現。這樣,不僅(jin) 救不了邱少雲(yun) ,潛伏計劃也要落空,更多的戰士的生命就要受到威脅。他們(men) 以邱少雲(yun) 為(wei) 榜樣,嚴(yan) 守著潛伏紀律,等待著貢獻時刻的到來。這時候,烈火從(cong) 腿上已經燒到了邱少雲(yun) 的頭上。他忍受著烈火燒身的難以想象的痛苦,立即把手中的爆破筒遞給了身旁的小李。10分鍾過去了,邱少雲(yun) 還是一動不動地伏在那裏,嚴(yan) 守紀律,咬緊牙關(guan) ,雙手深深插進泥土中,以驚人的毅力忍受著劇痛,一聲不吭、一動不動、直至壯烈犧牲。
邱少雲(yun) 用年僅(jin) 26歲的生命鑄寫(xie) 了他對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的忠誠。1953年8月30日被追認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員。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yi) 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hui) 議常任委員會(hui) 授於(yu) 他"朝鮮民主主義(yi) 人民共和國英雄" 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
羅盛教勇跳冰窟、救助兒(er) 童
在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我廣大誌願軍(jun) 將士,深入朝鮮國土,熱愛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與(yu) 朝鮮人民和軍(jun) 隊,團結奮戰,表現了為(wei) 了人類和平與(yu) 正義(yi) 事業(ye) 而奮鬥的高度的國際主義(yi) 精神,羅盛教就是這樣的一個(ge) 代表。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爆發,羅盛教響應黨(dang) 的號召,於(yu) 1951年4月參加了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並隨部隊奔赴朝鮮,任誌願軍(jun) 第47軍(jun) 141師偵(zhen) 察隊文書(shu) 。在朝鮮他曾參加了1951年陣地防禦作戰。在朝鮮前線,他親(qin) 眼目睹美帝國主義(yi) 對朝鮮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激起了他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和對朝鮮人民的深切同情。
朝鮮人民對誌願軍(jun) 的深情厚誼,更使羅盛教深受感動。一次,部隊在一個(ge) 風雹交加的黑夜行軍(jun) ,伸手不見五指,一位朝鮮老大娘頂風冒雹地站在那裏,手提保險燈為(wei) 戰士們(men) 照路,並不斷提醒誌願軍(jun) 戰士們(men) :別掉進泥坑裏。羅盛教覺得隻有用殺敵立功的實際行動,才能報答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他幾次要求上前線,可是指導員總是耐心地勸說他:“你的決(jue) 心是好的,可是革命工作有分工,你正擔任文書(shu) 工作,對消滅敵人是有保證作用的!”羅盛教更加努力地工作,除圓滿完成本職工作外,還經常冒著炮火到前沿陣地為(wei) 戰友送飯,搶救傷(shang) 員。一天,連觀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軍(jun) 飛機轟炸,他冒著濃煙烈火,搶救出一位朝鮮老大娘和一名兒(er) 童。在朝鮮的日子裏,羅盛教時時感到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他和駐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裏的老鄉(xiang) 們(men) 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經常幫房東(dong) 大媽擔水、劈柴,鄉(xiang) 親(qin) 們(men) 都誇獎羅盛教是好樣的。1952年1月2日清晨,羅盛教和戰友宋惠雲(yun) 一起去河邊練習(xi) 投擲榴彈。正值隆冬季節,河麵已被厚厚的冰雪蓋住,4名朝鮮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裏附近的櫟沼河上滑冰,笑聲陣陣。忽然,從(cong) 那裏傳(chuan) 來了呼救聲,其中一個(ge) 名叫崔瑩的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聲呼救。羅盛教出早操後,路經那裏,聽到喊聲,立即向出事地點飛奔,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邊跑邊脫掉棉衣棉褲,冒著零下20℃的嚴(yan) 寒,縱身跳入冰窟,潛入水中找尋,跳進了冰河。過了好一會(hui) ,羅盛教才浮出河麵,深深吸了口氣,又鑽進水裏。又過了一會(hui) ,羅盛教終於(yu) 將落水的崔瑩托出水麵。當崔瑩兩(liang) 臂扒住冰麵往上爬時,突然,嘩啦一聲,冰又塌了,少年連人帶冰又落入水中。幾經周折,羅盛教凍得全身發紫,渾身打顫,難以支撐,體(ti) 力已快消耗殆盡。但仍以驚人的毅力再次潛入水中,用盡最後的氣力,過了很久用頭和肩將崔瑩頂出水麵。這時宋惠雲(yun) 已將一根電線杆拖到河邊,崔瑩抱住電線杆被拉上了岸。人們(men) 把羅盛教救了出來,但羅盛教因氣力耗盡,無力浮出水麵,最終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犧牲時年僅(jin) 21歲。全村老百姓都趕到了河邊,沉痛哀悼這位英雄的誌願軍(jun) 戰士。村民們(men) 將羅盛教安葬在村莊邊的佛體(ti) 洞山。
為(wei) 了紀念羅盛教和羅盛教勇救落水兒(er) 童的善舉(ju) ,1952年2月3日,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領導機關(guan) 為(wei) 表彰羅盛教偉(wei) 大的國際主義(yi) 和革命英雄主義(yi) 精神,為(wei) 他追記特等功,並追授“一級愛民模範”、“特等功臣”的稱號。4月1日,中國新民主主義(yi) 青年團中央委員會(hui) 決(jue) 定追授羅盛教“模範青年團員”稱號。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yi) 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hui) 議常任委員會(hui) 追授他一級國旗勳章和一級戰士榮譽勳章。並將其獻身的櫟沼河改名為(wei) “羅盛教河”,崔瑩的家鄉(xiang) 石田裏改名為(wei) “羅盛教村”,安葬他的佛體(ti) 洞山改名為(wei) “羅盛教山”,在山上建立了羅盛教紀念亭和羅盛教紀念碑,碑上鐫刻著朝鮮民主主義(yi) 人民共和國主席金日成的題詞:“羅盛教烈士的國際主義(yi) 精神與(yu) 朝鮮人民永遠共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