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獎長篇小說獎空缺 科幻電影何時再出爆款?
中新網客戶端10月29日電(記者 上官雲(yun) )早前,一部《流浪地球》,仿佛點燃了人們(men) 對科幻電影的熱情。與(yu) 之關(guan) 係密切的科幻文學,也頻頻被推到台前。
日前,第31屆中國科幻銀河獎頒發,但其重磅大獎最佳長篇小說獎卻缺席了。這再次引起了人們(men) 對科幻題材作品的關(guan) 注:當IP的熱潮掀起,什麽(me) 樣的故事才耐看?何時才能再出現類似《流浪地球》的爆款?
空缺的最佳長篇小說獎
日前頒發的第31屆中國科幻銀河獎受到了廣泛關(guan) 注。該獎項由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社有限公司主辦,最早設立於(yu) 1985年,是公認的中國科幻最高獎。
在這次頒獎典禮上,共頒發了包括最佳中篇小說、最佳短篇小說、最受歡迎外國科幻作家、最佳新人等大獎,但“銀河獎”的重磅大獎最佳長篇小說獎卻出現了空缺。
對此,《科幻世界》主編拉茲(zi) 回應稱,主要是終審評委意見無法達成一致。“目前國內(nei) 長篇出版數量相對有限,存在明顯的‘大小年’。2019年算是科幻長篇的‘小年’。”
拉茲(zi) 解釋,入圍作品雖然各有特色,但在某些方麵還是有些不足,評委之間也有較大的爭(zheng) 議。最後本著對銀河獎負責的態度,最終決(jue) 定該獎項空缺。
科幻?有好的故事才耐看
今年的銀河獎如此受關(guan) 注並不奇怪:隨著《流浪地球》的火爆,確實有很多人把目光投向科幻題材作品。
“因為(wei) 《流浪地球》的成功,科幻題材一下熱起來。”科幻作家灰狐感到了一個(ge) 明顯變化,之前國內(nei) 許多科幻作者的作品,故事背景往往設置在國外,人物名字也比較“西化”,但現在,故事發生地點設置在中國的科幻作品越來越多,內(nei) 容也越來越接地氣。
他強調,小說在創作的時候還是要以小說的方式來寫(xie) ,著重故事。
拉茲(zi) 簡單估算了一下,“當前,科幻文學的社會(hui) 接受度越來越高,創作者數量也在快速增長。新一代作家成長很快,創作風格也更加與(yu) 國際同步,中國科幻文學的基礎正在不斷夯實。”
“很多其他領域的創作者,現在也開始嚐試科幻寫(xie) 作。”本屆銀河獎獲獎者之一、科幻作家陳楸帆認為(wei) ,對電影而言,優(you) 秀的電影作品大多有一部優(you) 秀的原著。
“或者說,編劇分兩(liang) 種,一種做改編,一種要有原創的能力,這都離不開好的文學功底、講故事的能力。”陳楸帆坦率地說,尊重創作規律和故事本身,是發展中國科幻影視的關(guan) 鍵。
科幻文學IP的“蛋糕”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影視作品與(yu) 文學作品在形態上有很大不同,但卻又存在密切聯係。一部好的影視劇,確實離不開好的故事。
此前,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guan) 於(yu) 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幹意見》,其中提出了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chan) 、發行放映、人才培養(yang) 等加強扶持引導的十條政策措施,被稱為(wei) “科幻十條”。
意見還提出,要加大對科幻電影劇本的培育力度,促進科幻文學、動漫、遊戲等資源轉化,豐(feng) 富科幻電影內(nei) 容創新源頭。
作家喬(qiao) 華曾是一名編劇,其科幻小說《犼先生:錦繡離人》也自有一種符合影視化需求的特質。在他看來,影視化改編某種意義(yi) 上是科幻文學走向大眾(zhong) 的一個(ge) 窗口,但從(cong) 作者自身角度而言,不管是不是影視化,小說都必須有一個(ge) 好故事,對得起讀者。
“作為(wei) 作者,當然希望科幻作品的影視轉化率高一些,形成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吸引更多的人參與(yu) 到科幻作品IP的各方麵中來,一起做大蛋糕。”灰狐說。
拉茲(zi) 則認為(wei) ,中國科幻電影必然會(hui) 開始快速發展:很多懂科幻的科幻迷已進入各行各業(ye) ,科幻電影工業(ye) 會(hui) 把其中相關(guan) 從(cong) 業(ye) 人員聚集到一起,通過項目磨合出中國的科幻影視人才群體(ti) 。
“爆款”科幻電影何時再出現?
那麽(me) ,類似《流浪地球》那樣的爆款電影,何時會(hui) 再出現?
“現象級的作品都有一些不可複製的因素。但我們(men) 可以踏踏實實去做,讓科幻電影達到一定的水平線。這對產(chan) 業(ye) 來說是一個(ge) 最良性的推動。”陳楸帆說,所謂精品傑作,往往熱潮退去之後才是大浪淘沙的時刻,好的東(dong) 西也會(hui) 沉澱下來。
對這個(ge) 問題,灰狐很樂(le) 觀,“大家對科幻電影有很大的期望,從(cong) 上到下有很多人在積極的參與(yu) 進來。但是中國科幻電影軟硬件方麵都還在成長,我們(men) 得保持耐心。”
“流浪地球那樣的爆款肯定還會(hui) 有,我希望中國科幻電影產(chan) 業(ye) 成熟之後,每年有一到兩(liang) 部《流浪地球》那個(ge) 級別的電影,這個(ge) 期望不過分。”他說。
拉茲(zi) 同樣持有類似觀點:近年來,每年其實都有不少國產(chan) 科幻電影,而且類型豐(feng) 富,但並不是很多人期待的那種太空宇宙故事,直到《流浪地球》出現,才引爆輿論。我們(men) 的人才、技術、市場已經開始儲(chu) 備,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他預計,在《流浪地球》的帶動下,中國科幻影視會(hui) 在未來五到十年內(nei) 出現快速爆發式增長,其中會(hui) 有口碑和票房都不錯的作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