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經濟應對疫情 中國地方債務擴容
(十三五回眸)刺激經濟應對疫情 中國地方債(zhai) 務擴容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電 (記者 趙建華)應對疫情衝(chong) 擊,今年中國加大政府債(zhai) 券發行力度,增加政府投資,對衝(chong) 經濟下行壓力。中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發行地方債(zhai) 56789億(yi) 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5.8%。
財政政策積極有為(wei) ,大量財政資金用於(yu) 建設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抗疫,補短板、惠民生、促消費、擴內(nei) 需。除了1萬(wan) 億(yi) 元抗疫特別國債(zhai) ,今年中國還安排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券3.75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加74.4%。
資金投向重點領域,重點用於(yu) 國務院確定的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nong) 林水利、生態環保、民生服務、冷鏈物流設施、市政和產(chan) 業(ye) 園區基礎設施等七大領域,同時積極支持“兩(liang) 新一重”、公共衛生設施建設中符合條件的項目。
到9月底,用於(yu) 交通、市政和產(chan) 業(ye) 園區基礎設施,以及職業(ye) 教育和托幼、醫療、養(yang) 老等民生服務領域約占八成;用於(yu) 生態環保、農(nong) 林水利、能源、冷鏈物流等領域約占兩(liang) 成。各地已有近3000億(yi) 元專(zhuan) 項債(zhai) 券用作鐵路、軌道交通、農(nong) 林水利、生態環保等領域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資本金,發揮“四兩(liang) 撥千斤”的帶動作用。
包括專(zhuan) 項債(zhai) 券在內(nei) ,今年中國將新增地方政府債(zhai) 券4.73萬(wan) 億(yi) 元。地方政府法定債(zhai) 務限額將由2016年的17.19萬(wan) 億(yi) 元,提高到28.81萬(wan) 億(yi) 元。財政部預算司一級巡視員王克冰說,目前,法定限額內(nei) 地方政府債(zhai) 務風險總體(ti) 可控。中國基本形成了覆蓋地方政府債(zhai) 務限額管理、預算管理、債(zhai) 券發行、存量債(zhai) 務置換、風險評估預警、應急處置、日常監督、信息公開、專(zhuan) 項債(zhai) 券管理等各個(ge) 環節的“閉環”風險防控體(ti) 係。
截至2019年末,地方政府債(zhai) 務餘(yu) 額21.31萬(wan) 億(yi) 元,債(zhai) 務餘(yu) 額與(yu) 地方財力之比(債(zhai) 務率)82.9%,低於(yu) 國際通行的警戒標準;加上納入預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債(zhai) 務餘(yu) 額16.8萬(wan) 億(yi) 元,全國政府債(zhai) 務餘(yu) 額38.11萬(wan) 億(yi) 元,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GDP修訂數99.09萬(wan) 億(yi) 元計算,政府債(zhai) 務餘(yu) 額與(yu) GDP之比(負債(zhai) 率)38.5%,低於(yu) 國際通行的60%警戒線。
地方政府違法違規無序舉(ju) 債(zhai) 的蔓延態勢得到有效遏製。王克冰介紹,中國對地方政府債(zhai) 務實施限額管理,將地方政府債(zhai) 務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實施地方政府債(zhai) 務風險評估預警,選取債(zhai) 務率等指標,構建地方政府債(zhai) 務風險評估和預警體(ti) 係。“十三五”期間,每年評估地方政府債(zhai) 務風險,對高風險地區進行預警,督促高風險地區切實化解風險。
王克冰同時指出,一些地區違法違規舉(ju) 借隱性債(zhai) 務的現象仍時有發生,要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的底線。嚴(yan) 禁地方政府變相舉(ju) 債(zhai) ,決(jue) 不允許新增隱性債(zhai) 務上新項目、鋪新攤子。穩妥化解隱性債(zhai) 務存量,推動融資平台公司市場化轉型,健全監督問責機製。督促省級政府健全責任追究機製,對繼續違法違規舉(ju) 債(zhai) 融資行為(wei) ,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問責一起,終身問責、倒查責任。
財政部表示,下一步將積極采取措施,開好“前門”、嚴(yan) 堵“後門”,疏堵結合。開好合法合規舉(ju) 債(zhai) “前門”,適應不同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合理確定分地區地方政府債(zhai) 務限額,適當增加專(zhuan) 項債(zhai) 券規模,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建設,督促地方盡早形成實物工作量,形成對經濟的有效拉動。同時,堅決(jue) 堵住違法違規舉(ju) 債(zhai) “後門”,嚴(yan) 禁地方政府以各種名義(yi) 違法違規或變相舉(ju) 債(zha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