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萬尾子二代中華鱘放歸長江

張蓋倫 發布時間:2020-10-30 09:30:00來源: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蓋倫(lun) )22日上午,在湖北省宜昌市的長江珍稀魚類放流點,1萬(wan) 尾大大小小的子二代中華鱘離開它們(men) 熟悉的人工養(yang) 殖環境,進入長江。這是自1984年首次放流以來,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連續實施的第62次中華鱘放流,可對自然環境中的中華鱘物種資源再做補充。

  此次放流,也是自2009年首次開展中華鱘子二代放流以來,放流子二代中華鱘數量最多的一次。目前,三峽集團已累計向長江放流中華鱘超過503萬(wan) 尾,放流子二代中華鱘2.8萬(wan) 餘(yu) 尾。

  中華鱘研究所科研人員薑偉(wei) 博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能放流這麽(me) 多子二代中華鱘,也是因為(wei) 中華鱘全人工繁育技術不斷完善。放流的中華鱘中,有的體(ti) 長接近兩(liang) 米,有的還是小家夥(huo) 。薑偉(wei) 說,這次實現了“中青幼”結合,放流中華鱘包括2009年到2019年的5個(ge) 年份梯隊,其中還有出生於(yu) 2009年的10尾全雄性中華鱘。選擇多個(ge) 年齡梯隊的中華鱘進行放流,可以對不同年齡組的野生中華鱘形成整體(ti) 補充,提升野生群體(ti) 遺傳(chuan) 多樣性,調節自然條件下中華鱘性別比例失調問題。

  放流之前,研究所人員也對中華鱘進行了精心篩選,挑出的是那些個(ge) 體(ti) 健康、種質優(you) 良多樣性高的個(ge) 體(ti) 。

  三峽集團建設了覆蓋長江中下遊近1800公裏的監測係統,可對放流中華鱘開展聲呐追蹤。這套係統是目前國內(nei) 覆蓋範圍最廣、最全麵的放流中華鱘洄遊監測係統。從(cong) 2019年的放流魚標記追蹤結果來看,有73.3%的放流個(ge) 體(ti) 通過河口,進入海洋。

  據了解,在完成此次放流中華鱘的追蹤監測後,三峽集團將於(yu) 今年年內(nei) ,首次探索性開展放流中華鱘的海洋生活史研究,以更好地評估中華鱘的野外生存狀態。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