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設計解決鋰電池矽基陽極粉化難題
科技日報華盛頓4月28日電 (記者劉海英)矽是目前最重要的半導體(ti) 材料,但其應用範圍遠不止於(yu) 此。美國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新穎的納米結構,能夠賦予矽非凡的強度,使其有望成為(wei) 鋰離子電池的陽極材料,成為(wei) 石墨的升級版。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men) 的成果是鋰離子電池矽基陽極開發的一個(ge) 飛躍,為(wei) 其他類型電池材料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
長期以來,石墨一直是鋰離子電池的關(guan) 鍵組成部分。這種碳導電且穩定,非常適合在充電時將鋰離子填充到電池的陽極中。但隨著對更高能量密度電池的需求不斷增加,石墨基電極也需要升級,而矽被認為(wei) 是一種很好的升級版材料。與(yu) 石墨相比,矽可以吸收更多的鋰,但問題是,矽在遇到鋰時會(hui) 大幅膨脹,可能會(hui) 導致鋰電池陽極破裂粉化。
為(wei) 了克服矽基陽極粉化這一難題,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新穎的納米結構。他們(men) 將細小的矽顆粒聚集到直徑約8微米的微球中,形成一種相當於(yu) 紅細胞大小的分層多孔矽結構。這種結構就像海綿一樣,內(nei) 部有空間來吸收膨脹壓力。研究表明,這種分層多孔結構具有出色的電化學性能、機械強度和結構完整性,可用於(yu) 高性能鋰離子電池陽極,其可容納的電荷也是典型石墨基陽極的兩(liang) 倍。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men) 設計的納米結構不僅(jin) 可以滿足矽基陽極各方麵的性能要求,也適用於(yu) 包括壓延在內(nei) 的標準工業(ye) 加工程序,可以為(wei) 其他類型電池材料設計提供新的思路。下一步,他們(men) 將努力開發更具擴展性和經濟性的矽微球製造方法,以便進行商業(ye) 化應用,最終幫助提高電動汽車、電子設備和其他設備中鋰離子電池的性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