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鄉村教育 斬斷貧困的利器

郭長江 發布時間:2020-11-10 16:12: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報道《遠山的回響》係列評論之一:鄉(xiang) 村教育 斬斷貧困的利器

  值此決(jue) 戰脫貧攻堅收官之際,央廣網特別推出係列報道《遠山的回響》,譜寫(xie) 新時代的山鄉(xiang) 巨變,揭開獻禮建黨(dang) 一百周年的序幕。第一篇《“臨(lin) 時家長”的操心事》講述了發生在重慶市18個(ge) 深度貧困鄉(xiang) 鎮之一、武陵山區大風堡原始森林深處的寄宿製學校中益鄉(xiang) 小學學生譚梓涵身邊的變化。顯而易見,鄉(xiang) 村教育已成為(wei) 我國斬斷貧困“魔爪”、阻斷貧困代際傳(chuan) 播最有效手段之一。

  上世紀九十年代,媒體(ti) 攝影記者的《大眼睛的希望》照片震動了國人的心,讓“希望工程”受到全社會(hui) 的關(guan) 注。緊接著,國家不斷出台新政策、新舉(ju) 措,助力鄉(xiang) 村教育:為(wei) 孩子們(men) 提供免費營養(yang) 餐、鼓勵大學生深入貧困地區支教的“三支一扶”,以及為(wei) 鄉(xiang) 村學校信息化教育開綠燈等等,照亮了中國教育曾經的“死角”,也照亮了貧困地區孩子渴求知識、走出大山的心。

  譚梓涵上學路的變化,爺爺去世前對她語重心長的叮嚀,到紮根鄉(xiang) 村、支教英語老師Miss He“們(men) ”既當教師,又要做留守孩子“家長”心態的變化,折射出我國戰勝貧困“再窮不能窮教育”,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不懈努力和方方麵麵為(wei) 鄉(xiang) 村教育鳴鑼開道點點滴滴的暖心之舉(ju) 。

  如今,人們(men) 欣喜地發現:伴隨著貧困地區“舊貌換新顏”的,不但是基礎設施、鄉(xiang) 村麵貌,還有最漂亮的鄉(xiang) 村校舍、朝氣蓬勃的師生,以及無數個(ge) “譚梓涵”充滿自信、猶在耳畔的朗朗讀書(shu) 聲。(央廣評論員 郭長江)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