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困惑,需從“基礎”下功夫
數字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困惑,需從(cong) “基礎”下功夫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
“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正在深入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wei) 第四次工業(ye) 革命最重要的特征,數字技術是其最核心的內(nei) 容,社會(hui) 正在發生轉型,技術正在深刻影響著產(chan) 業(ye) ,影響著社會(hui) 。”11月9日,第二屆世界科技與(yu) 發展論壇5個(ge) 分論壇之一、由中國科協主辦的世界數字經濟論壇召開,中國科協黨(dang) 組書(shu) 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在致辭中如此表示。
但與(yu) 此同時,他也指出,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新的困惑,如數據泄露、數據迷失等,要加大數字技術的研究,使數字經濟、數字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更加柔和、有效、漸進、持續地發展。
數字經濟的基礎研究有待充實
何為(wei) 數字經濟?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鄔賀銓看來,這個(ge) 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難解。“數字經濟與(yu) 非數字經濟部分模糊的邊界導致難以明確數字經濟的內(nei) 涵。我們(men) 說去飯店吃飯是實體(ti) 經濟,點個(ge) 外賣就變成數字經濟了嗎?這裏麵怎麽(me) 計算是很大的問題。”鄔賀銓說,研究數字經濟很有必要,尤其是基礎的研究,如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的附加值、跨境數字貿易和以數字消費作為(wei) 產(chan) 品的附加值等的統計。
“希望製定衡量數字經濟統一標準。”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說。她表示,數字經濟需要厘清的還有很多:關(guan) 於(yu) 跨境數字流動,希望共同製定安全、製度化的國際規則;關(guan) 於(yu) 國際貿易相關(guan) 的規則,尤其是數字經濟,數字稅、電子傳(chuan) 輸關(guan) 稅、知識產(chan) 權保護等各方麵的議題。“所以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科技創新,需要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更需要全球共同協作,共同健全相關(guan) 的隱私、倫(lun) 理、法規等方麵的製度,製定全球治理規則,促進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劉多說。
加快數字化人才的培養(yang)
“數字技術發展確實帶來了很多新的業(ye) 態,新的模式,相信後疫情時代全球會(hui) 進入一個(ge) 創新的高潮,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的數字技術會(hui) 重構產(chan) 業(ye) 生態,重新定義(yi) 全球的分工和比較優(you) 勢,形成更強大的創新活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表示。
他強調,研發數字化會(hui) 改變傳(chuan) 統的創新模式:傳(chuan) 統創新模式是以技術研發為(wei) 導向、以科研人員為(wei) 主體(ti) 、以實驗室為(wei) 載體(ti) 的科技創新活動,其正在向以用戶為(wei) 中心、多元主體(ti) 參與(yu) 、更大範圍合作為(wei) 重點的開放式創新轉變。丹麥哥本哈根商學院數字化係教授揚·丹斯高表示,相關(guan) 組織機構必須放棄舊有的觀念和流程,輕裝上陣,更快實現數字化轉型。
在這個(ge) 過程中,王一鳴指出,要依托高水平研究大學,加快數字化高端人才培養(yang) ,“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依托數字化平台引進一批高端信息技術人才。專(zhuan) 業(ye) 技術院校也要適當加強數字化專(zhuan) 業(ye) 設置,培育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和產(chan) 業(ye) 工人,為(wei) 數字化轉型提供高質量的人力資本。”
2.0數字鴻溝需各方協同解決(jue)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於(yu) 沒有智能手機、缺乏數字化技能而行動受阻的新聞屢見報端,也引發了人們(men) 對於(yu) 數字公平的討論。論壇上,各國專(zhuan) 家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注到數字時代的邊緣群體(ti) 身上。
“很多老年人,他們(men) 不知道如何使用數字技術,很多服務他們(men) 沒有辦法享受。即使將來進一步擴大數字應用,但是對於(yu) 很多國家的窮人來說,寬帶網的價(jia) 格仍然太高,他們(men) 也就被剝奪了參與(yu) 數字社會(hui) 的權利。”國際電信聯盟副秘書(shu) 長馬爾科姆·約翰遜表示,不管是對企業(ye) 、政府、非政府機構,國際合作、國際協調都是至關(guan) 重要的,數字技術不僅(jin) 可以幫助我們(men) 對抗新冠肺炎疫情,也有助於(yu) 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現在已經進入2.0數字鴻溝。”浙江大學教授、聯合國絲(si) 路論壇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春暉認為(wei) ,所謂2.0數字鴻溝是說數字技術本身已經在很多地區沒有差異,差異在於(yu) 個(ge) 人有沒有使用數字技術去提高生活質量的能力、有沒有用數字技術創造財富的能力,“疫情期間,好多老人連手機都沒有,掃不了健康碼,根本出不了門。一些自動化程度低的傳(chuan) 統企業(ye) 沒有能力用數字技術創造財富,進行智能化改造,零散性的數字化轉型非常困難。”
“製造業(ye) 完全接受數字化轉型嗎?很難講。”中國通信學會(hui) 副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張延川同樣認為(wei) ,“從(cong) 這個(ge) 角度講,數字技術作為(wei) 通用技術的擴散還需要時間,其中也存在鴻溝,這需要政府和業(ye) 界共同努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