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桂西山村“換裝”記

徐海濤 發布時間:2020-11-12 15:54:00來源: 中國環境報

  初冬時節,走進位於(yu) 桂西大石山區的廣西淩雲(yun) 縣下甲鎮彩架村大屯,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幅生態宜居畫卷:一條小河穿村而過,公路兩(liang) 旁樓房林立、草木蔥蘢,一些民居庭院前的盆景花開正豔,視野遠處則是雲(yun) 霧繚繞的群山。

  在河岸邊,57歲的彩架村村民羅永然忙著清掃步道,身為(wei) 貧困戶的他,被聘為(wei) 村裏的保潔員,每月領取公益性崗位工資。談及村屯變化,羅永然很感慨:“過去屯裏破破爛爛,不少民居樓上住人、樓下養(yang) 豬,環境很差,而且到處是泥巴路,現在幹淨漂亮多了。”

  淩雲(yun) 縣是廣西深度貧困縣之一,境內(nei) 山地麵積超過90%,昔日不少山村基礎設施薄弱,產(chan) 業(ye) 短板突出,發展相對滯後。在人均耕地麵積不足1畝(mu) 的彩架村,許多群眾(zhong) 曾守著山坳間為(wei) 數不多的土地種糧維生,增收渠道有限。

  “201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元左右,現在已經翻了幾番。”彩架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勞倫(lun) 介紹,近年來,當地在扶貧政策支持下發展種桑養(yang) 蠶、特色養(yang) 殖等產(chan) 業(ye) ,並由政府帶動參與(yu) 田園綜合體(ti) 項目建設,如今彩架村不僅(jin) 順利脫貧摘帽,村容村貌也煥然一新。

  記者沿著硬化的巷道在村屯走訪時看到,不少民居進行了風貌改造,房前屋後裝有太陽能路燈,並配有新的排水、排汙係統。在羅永然家,改造後的新家添置了不少電器。“現在山裏變化也大,許多山坡地都種上了桑樹,僅(jin) 種桑養(yang) 蠶,我一年收入就有兩(liang) 萬(wan) 多元。”羅永然說。

  在淩雲(yun) ,像彩架村這樣美麗(li) “換裝”的山村並不少見。下甲鎮平懷村四周環山,山多地少,鄉(xiang) 村建設、產(chan) 業(ye) 發展曾困難重重。“村裏半土半石,種植的玉米等農(nong) 作物難成規模,碰到幹旱季節,看天吃飯。”平懷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鬱再儉(jian) 說,由於(yu) 貧困,村民曾大量外出務工,不少田地都撂荒了。

  作為(wei) 返鄉(xiang) 的能人,鬱再儉(jian) 結合在外打拚的經驗和當地的地理條件,決(jue) 定將桑蠶產(chan) 業(ye) 作為(wei) 村裏的主打產(chan) 業(ye) 。由於(yu) 當地交通不便、產(chan) 業(ye) 底子薄,對於(yu) 種桑養(yang) 蠶這種“新鮮事”,村民們(men) 一開始普遍心存顧慮,最初動員時,全村400多戶隻有幾戶願意參與(yu) 。

  為(wei) 了改變山村窮貌,鬱再儉(jian) 帶頭承包下村裏的1000多畝(mu) 地,一邊種桑,一邊學習(xi) 養(yang) 蠶技術。經過幾年努力,桑蠶產(chan) 業(ye) 有了起色。鬱再儉(jian) 的成功激發了村民的積極性,如今,平懷村有300多戶村民參與(yu) 種桑養(yang) 蠶,全村桑園麵積超過8000畝(mu) 。

  記者在平懷村走訪時看到,成片的桑林給山區披上“綠裝”,不少村民正投身田園綜合體(ti) 項目建設,有的村屯經過改造宛若公園。“現在村裏成立了4個(ge) 合作社,結合特色種養(yang) 、鄉(xiang) 村旅遊,正在打造‘桑葉養(yang) 蠶—桑葚采摘—桑果製酒—桑枝育菌—蠶繭製絲(si) —桑園造景’一整條產(chan) 業(ye) 鏈。”鬱再儉(jian) 說。

  “山村的發展要念好‘生態經’,我們(men) 因村施策,將田園綜合體(ti) 項目建設作為(wei) 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舉(ju) 措之一。”淩雲(yun) 縣委書(shu) 記伍奕蓉說,目前,當地正在大力推進覆蓋3個(ge) 鄉(xiang) 鎮的“泗水繽紛”田園綜合體(ti) 項目,涉及11個(ge) 行政村,其中6個(ge) 是貧困村,伴隨著項目建設順利推進,未來將有更多山村實現美麗(li) 蝶變。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