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人民要論)
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站在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全局的高度,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係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hui) 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即“五個(ge) 堅持”。要充分認識這“五個(ge) 堅持”的深刻理論內(nei) 涵和重大戰略意義(yi) ,將其貫徹到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項工作中,奮力實現新發展階段的宏偉(wei) 藍圖,不斷奪取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hui) 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即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係統觀念。這“五個(ge) 堅持”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治國理政實踐經驗的升華,是我們(men) 黨(dang) 對我國發展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對於(yu) 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具有重要意義(yi) 。我們(men) 要切實遵循“五個(ge) 堅持”的重要原則,將其貫徹到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項工作中,抓住機遇、不懈奮鬥,努力將全會(hui) 描繪的宏偉(wei) 藍圖變為(wei) 現實。
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最大優(you) 勢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黨(dang) 政軍(jun) 民學,東(dong) 西南北中,黨(dang) 是領導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堅持黨(dang) 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黨(dang) 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十三五”時期,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保持戰略定力、采取正確策略,堅定推動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hui) 大局穩定。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麵臨(lin) 一係列風險挑戰,有許多難題需要破解,也有許多宏偉(wei) 目標等待實現,這就更加需要堅持和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決(jue) 維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黨(dang) 中央的核心、全黨(dang) 的核心地位,堅決(jue) 維護黨(dang) 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保證全黨(dang) 團結統一和行動一致。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是具體(ti) 的,不是抽象的,要落實到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領域各方麵各環節。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對黨(dang) 領導經濟社會(hui) 發展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我們(men) 黨(dang) 要領導廣大人民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乘勢而上向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必須堅持和完善黨(dang) 領導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體(ti) 製機製,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為(wei) 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
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wei) 人民利益而奮鬥,是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與(yu) 其他政黨(dang) 的根本區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人民的信心和支持就是我們(men) 國家奮進的力量。”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men) 黨(dang) 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十四五”時期,我們(men) 要繼續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堅持人民主體(ti) 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ti) 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hui) 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進入“十四五”,踏上新征程,我們(men) 要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從(cong) 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的問題入手,推動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努力為(wei) 人民創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所作為(wei) ,辦好各項民生事業(ye) ,補齊民生領域短板,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同時,要堅持人民主體(ti) 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隻要有14億(yi) 人民的支持和參與(yu) ,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越不過去的坎,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
堅持新發展理念
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ti) 現。發展理念是否科學,決(jue) 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不是憑空得來的,是在深刻總結國內(nei) 外發展經驗教訓、深刻分析國內(nei) 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堅持新發展理念,是關(guan) 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ti) 現,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
新發展理念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指揮棒、紅綠燈。我國仍處於(yu) 並將長期處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我們(men) 黨(dang) 執政興(xing) 國的第一要務。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使創新成為(wei) 第一動力、協調成為(wei) 內(nei) 生特點、綠色成為(wei) 普遍形態、開放成為(wei) 必由之路、共享成為(wei) 根本目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nei) 在聯係的集合體(ti) ,必須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從(cong) 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大局出發,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wei) 安全的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我們(men) 黨(dang) 的一次偉(wei) 大覺醒,正是這個(ge) 偉(wei) 大覺醒孕育了我們(men) 黨(dang) 從(cong) 理論到實踐的偉(wei) 大創造。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dang) 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是決(jue) 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guan) 鍵一招,也是決(jue) 定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關(guan) 鍵一招,已成為(wei) 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當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最鮮明的品格。進入新發展階段,麵對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我們(men) 必須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不斷破解前進道路上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是推動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進入新發展階段,改革又到了一個(ge) 新的關(guan) 頭。麵對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麵對錯綜複雜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推進改革的複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不斷增加。我們(men) 必須深刻認識全麵深化改革的階段性新特點新任務,加強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破除製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ti) 製機製障礙,強化有利於(yu) 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利於(yu) 調動全社會(hui) 積極性的改革開放重大舉(ju) 措,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盡管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上升,但我們(men) 要把握經濟全球化的曆史大勢,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加快形成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們(men) 要統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堅持係統觀念
係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men) ,事物之間是普遍聯係的。我們(men) 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要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麵地而不是片麵地、係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係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jue) 問題。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堅持係統謀劃、統籌推進黨(dang) 和國家各項事業(ye) ,根據新的實踐需要,形成一係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帶領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曆史性成就。在這個(ge) 過程中,係統觀念作為(wei) 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發揮了重要作用。
堅持係統觀念是統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科學方法。當前,我國發展環境麵臨(lin) 深刻複雜變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矛盾錯綜複雜,必須從(cong) 係統觀念出發加以謀劃和解決(jue) ,全麵協調推動各領域工作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要運用係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ti) 性推進,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辦好發展安全兩(liang) 件大事,堅持全國一盤棋,更好發揮中央、地方和各方麵積極性,著力固根基、揚優(you) 勢、補短板、強弱項,注重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挑戰,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特別要看到,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是我國各類矛盾和風險易發期,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這就要求我們(men) 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立足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yu) 在危機中育先機、於(yu) 變局中開新局,確保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事業(ye) 順利推進。
(作者為(wei)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2日 09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