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複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在京舉辦 居家康複受關注
中新網北京新聞12月1日電 (記者 杜燕)為(wei) 期三天的2020第四屆中國康複醫學會(hui) 綜合學術年會(hui) 暨國際康複設備博覽會(hui) 在京舉(ju) 辦,聚焦康複醫學領域前沿理論和康複實踐的重大問題,搭建康複學術交流的高端平台,助推康複醫學和康複產(chan) 業(ye) 發展。其中一場論壇上,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圍繞居家康複展開探討,共商“打通康複最後一公裏”。
今天,記者從(cong) 本次年會(hui) 上了解到,年會(hui) 以“智慧引領,科技賦能,創享康複未來”為(wei) 主題,舉(ju) 辦綜合國際康複主論壇、醫養(yang) 結合高峰論壇及40餘(yu) 個(ge) 分論壇,匯聚康複、醫療、護理、療養(yang) 、養(yang) 老等領域國內(nei) 外知名專(zhuan) 家,研討交流先進康複理念、技術創新與(yu) 服務經驗。
近年來,居家康複作為(wei) 一個(ge) 新興(xing) 的服務領域,受到越來越多關(guan) 注。年會(hui) 期間,中國康複醫學會(hui) 居家康複專(zhuan) 委會(hui) 舉(ju) 辦居家康複分論壇,圍繞“居家康複可行性論證”和“基於(yu) 標準和指南的居家康複發展”展開討論,希望能打通康複最後一公裏,進一步提高居家康複的服務能力,滿足民眾(zhong) 多層次醫療服務和健康需求發揮應有的作用。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康複醫學科學科帶頭人、中國康複醫學會(hui) 居家康複專(zhuan) 委會(hui) 主任委員、世界衛生組織康複合作中心主任黃東(dong) 鋒在論壇上談到,當代老年人收入水平總體(ti) 不高,失能問題日益突出。從(cong) 老年人的照料護理服務狀況來看,醫養(yang) 康結合亟需發揮作用。
他說,國家相繼出台了多項政策鼓勵為(wei) 社區高齡、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特殊家庭等行動不便或確有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定期體(ti) 檢、上門巡診、家庭病床、社區護理、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務。
不過,他指出,目前國內(nei) 康複醫療體(ti) 係存在功能定位不明確,銜接機製不完善,雙向轉診欠流暢,居家服務不成熟,康複人才匱乏等問題,“居家康複服務正在積極探索。”
他介紹,今年疫情期間,廣東(dong) 省佛山市順德區科技局、順德第二人民醫院發起,結合第三方康複醫療數字信息化平台,開展和實施順德區腦卒中患者免費遠程居家康複服務的活動。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的發展以及可穿戴產(chan) 品的研發和普及使用,這種通過數字化康複診療係統、醫療技術與(yu) 運營服務、醫療物聯網設備的互聯網遠程康複是有益的探索。
他認為(wei) ,互聯網遠程康複打破時空限製,且能提高專(zhuan) 業(ye) 人員尤其是康複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即通過在線智能化運動訓練指導和示範不斷調整訓練方案。同時,還能實現健康檔案和數據分析智能化,實現服務個(ge) 性化;也利於(yu) 居家康複服務的規範和標準化,為(wei) 各方支付和保障提供準確信息和依據,服務品質和消費公開透明。
“互聯網遠程康複還缺乏大規模實施和應用的經驗和循證醫學研究資料證實。”他表示,希望通過業(ye) 界的探討開展居家康複可行性論證,製定居家康複標準和指南促進行業(ye) 發展,“預計明年下半年出台居家康複指南。”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康複醫學科主任王強談到,居家康複可以進行物理治療,比如進行關(guan) 節活動度訓練、物理因子治療消炎止痛,也可以進行語言治療、心理治療等。他強調,從(cong) 進行居家康複開始,要加強醫患溝通,及時定期了解患者的具體(ti) 情況,同時治療師以及護理人員也需要給予患者適當的肯定和表揚,最終達到較佳的康複效果。
當天,南京醫科大學康複醫院客座教授羅筱媛、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康複科主任廖維靖、江蘇省昆山市康複醫院院長彭誌堅、海南省人民醫院康複醫學科病房主任符俏、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康複醫學科執行主任張弘等圍繞居家康複服務實施的保障與(yu) 主要任務、機構能力及改進措施、資金解決(jue) 辦法、麵臨(lin) 的醫療風險問題、全流程穩健推進居家康複等展開探討。
據悉,本次會(hui) 議頒發了2020年度中國康複醫學會(hui) 科學技術獎、教學成果獎、年度優(you) 秀獎、第五批終身成就獎,表彰了綜合學術年會(hui) 優(you) 秀論文,舉(ju) 辦了《康複醫學指南》係列叢(cong) 書(shu) 新書(shu) 發布啟動儀(yi) 式。
會(hui) 議期間同期舉(ju) 辦第四屆國際康複設備博覽會(hui) ,展位麵積達到12000平米,100餘(yu) 家企業(ye) 展示分享新時代康複醫學新技術、新產(chan) 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