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為功讓藍天永駐
“今天的天空很可以!”家住河北省石家莊市的王汝春老人每天都會(hui) 拿出相機拍攝家鄉(xiang) 的天空。這一拍就是2000多天,連續7年記錄石家莊的天空,也見證了石家莊大氣治理的變化。
放眼全國,好天氣不僅(jin) 出現在河北。2019年,全國337個(ge) 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為(wei) 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PM10濃度為(wei) 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平均優(you) 良天數比例為(wei) 82.0%,同比上升2.7%。
好空氣是奮鬥出來的。中國一直高度重視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將打贏藍天保衛戰作為(wei)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以前所未有的決(jue) 心和力度向汙染宣戰,切實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的“心肺之患”。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wei) 世界上治理大氣汙染速度最快的國家,2019年全國重點城市PM2.5和二氧化硫平均濃度分別比2013年下降43%和73%,重汙染天數下降81%。
決(jue) 心和定力始終如一,治汙和謀劃一直在深入
從(cong) 起步、發展到轉型、攻堅,從(cong) 消煙除塵、分區管控、總量控製到決(jue) 戰決(jue) 勝藍天保衛戰,幾十年來,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一直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伴隨著社會(hui) 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深化。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一係列重大戰略思想,做出一係列重大決(jue) 策部署,堅決(jue) 向汙染宣戰。
2018年5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在京召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必須加強黨(dang) 的領導。大會(hui) 確立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有力保障。
黨(dang) 的十九大把汙染防治攻堅戰列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三大攻堅戰之一,而藍天保衛戰是重中之重。
今年以來,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巨大壓力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雲(yun) 南、浙江、陝西和山西考察期間,反複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要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li) 中國。這一係列重要指示精神和蘊含的新理念、新戰略,明確了生態環保是國之大者。
思想引領更有力、政治基礎更堅實、目標方向更明確、機構設置更合理,這一切為(wei) 打好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凝聚了強大的力量。
責任進一步夯實,合力攻堅的大格局初步形成
自2013年9月被稱為(wei) “大氣十條”的《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全麵實施,到即將到來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全麵收官,我國大氣汙染防治的總體(ti) 思路、基本目標和主要任務一直在深化,大氣汙染防治的步伐在不斷提速。
從(cong)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大氣專(zhuan) 項督察到約談,推動責任落實;從(cong) “強化督查”到“監督幫扶”,探索形成的“排查、交辦、核查、約談、專(zhuan) 項督察”“五步法”機製逐漸成熟,“既幫又促”的工作模式讓 “怎麽(me) 幹”的問題迎刃而解。與(yu) 此同時,國家發改委等相關(guan) 部門也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作為(wei) 重點來抓,切實落實了“一崗雙責”;各地黨(dang) 政“一把手”對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親(qin) 自部署、重大問題親(qin) 自過問、重要環節親(qin) 自協調、重要案件親(qin) 自督辦,進一步壓實了責任,傳(chuan) 導了壓力;地方黨(dang) 委、政府及有關(guan) 部門切實落實“黨(dang) 政同責”“一崗雙責”,壓實了“塊塊”和“條條”的主體(ti) 責任。
伴隨著大氣汙染防治攻堅行動不斷持續深入,各省份黨(dang) 政“一把手”生態環保責任擔當意識明顯增強;各地汙染治理的主動性、積極性進一步增強,不斷出台硬措施、完成硬任務;各地合作治汙、協同作戰的意識進一步增強,強化聯防聯控解決(jue) 區域突出問題。
環境空氣質量得到大幅度改善這一事實證明,我國大氣汙染防治的路徑正確、方法有效、措施得力。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中國在經濟持續增長、能源消費量持續增加的情況下,環境空氣質量總體(ti) 改善。2019年,全國PM2.5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了20%。重點區域PM2.5濃度大幅下降,重汙染天數大幅減少,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為(wei) 例,2019年PM2.5濃度較2015年下降28%,重汙染天數減少45%,以PM2.5為(wei) 首要汙染物的天數下降了44%。
大氣治理的成效也體(ti) 現在PM2.5組分濃度的變化趨勢上。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為(wei) 例,2018年-2019年秋冬季,區域內(nei) PM2.5中主要組分濃度均比2016年-2017年秋冬季下降,其中有機物和硫酸根離子降幅最大,分別達到31%和42%。
從(cong) “治標”走向“治本”,大氣汙染防治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我國大氣汙染防治立足調整以重化工業(ye) 為(wei) 主的產(chan) 業(ye) 結構、以煤為(wei) 主的能源結構、以公路貨運為(wei) 主的運輸結構,逐漸從(cong) “治標”走向“治本”,持續推進重點工程建設,推動企業(ye) 的轉型升級改造,加快綠色轉型發展步伐。
——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加快推進。淘汰化解鋼鐵落後產(chan) 能2.55億(yi) 噸,1.4億(yi) 噸地條鋼全部清零。全麵排查整治“散亂(luan) 汙”企業(ye) 。全國8.9億(yi) 千瓦煤電機組達到超低排放水平,占煤電總裝機容量的86%。6.1億(yi) 噸左右粗鋼產(chan) 能正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
——能源結構優(you) 化加速。嚴(yan) 格控製煤炭消費總量,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由2013年的67.4%下降至57.7%。淘汰燃煤小鍋爐23餘(yu) 萬(wan) 台。中央財政支持“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冬季清潔取暖,完成散煤治理近1800萬(wan) 戶。
——“車、油、路”統籌明顯加強。累計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2700多萬(wan) 輛;全國城市新能源公交車保有量占比從(cong) 2015年的21%增長至59%。全麵實施機動車國Ⅵ標準、供應國Ⅵ油品。2019年全國鐵路貨運量43.2億(yi) 噸,同比增長7.2%;京津冀地區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26.2%。
一個(ge) 個(ge) 監測數據背後都是一個(ge) 係統工程,是生態環境保護和轉方式調結構的有機融合,是環境治理和宏觀決(jue) 策的深層次聯動。
大氣汙染防治攻堅行動成為(wei) 改善空氣質量、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必要之舉(ju) ,更是促進企業(ye) 綠色轉型、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既打攻堅戰,又打持久戰,讓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蹄疾步穩、壓茬推進。
在王汝春的照片裏,天透亮多了, 空氣質量的變化顯而易見。“空氣肯定會(hui) 越來越好。”王汝春充滿信心。
藍天多起來了,幸福的日子也多起來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