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馳而不息建設美麗中國

發布時間:2020-12-02 14:15:00來源: 人民日報

  “我們(men) 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在浙江湖州市安吉縣餘(yu) 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

  15年來,這一樸素又深邃的理念,從(cong) 餘(yu) 村走向全國,成為(wei) 全黨(dang) 全社會(hui) 的共識,化為(wei) 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行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快車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一幅秀美恢宏的綠色畫卷在神州大地鋪展。

  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

  11月16日,浙江玉環市漩門灣大橋施工工地上,70多名工人正在有條不紊分工作業(ye) 。大橋主體(ti) 工程已完工,正在進行道路護欄等附屬設施建設。預計明年5月,大橋將正式建成通車,原有的漩門大壩將被拆除。

  40多年前,玉環移山填海,築起漩門大壩,連通玉環本島與(yu) 大陸。如今,玉環拆壩建橋,背後正是人們(men) 對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認識的深刻變化。“大壩建成後,阻斷洋流,漩門灣與(yu) 樂(le) 清灣水體(ti) 不再流通,再加上圍墾工程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導致海灣生態惡化。”玉環市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賴可為(wei) 表示,拆除大壩,恢複水係的自然連通,可以有效改善海灣生態環境。

  以前填海築壩,現在拆壩還海;以前圍湖造田,現在退田還湖;以前毀林開荒,現在退耕還林。我們(men) 對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的認識發生了飛躍,從(cong) 強調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到堅持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的理念,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在處理好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方麵,我們(men) 走過了一條從(cong) 矛盾衝(chong) 突到日益和諧發展之路,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表示。

  在安徽旌德縣,農(nong) 戶不砍樹照樣能致富。當地依托好山好水,因地製宜引導發展生態產(chan) 業(ye) 。三溪鎮路西村的農(nong) 家樂(le) 經營者馬來青搭上了全域旅遊發展的快車,在家門口開起民宿,有滋有味地吃上了“旅遊飯”。“民宿總共有6個(ge) 標間,能住12個(ge) 人,節假日前幾天,房子就被提前預訂完了。現在一年收入最起碼兩(liang) 三萬(wan) 元,比以前多了好幾倍。”馬來青說。

  在河北懷來縣,官廳水庫水更清亮了。過去因為(wei) 汙染,官廳水庫一度退出北京飲用水水源地之列。“建設好首都水源涵養(yang) 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官廳水庫的生態紅線,絕不能碰。懷來主動把水庫旁的建設紅線,從(cong) 原來的海拔482米等高線,又向四周後退了30米到100米,遠遠高於(yu) 水庫建設邊界479米高程要求。”懷來縣委書(shu) 記孫曉函表示。如今,經過全域共治,官廳水庫已經恢複北京備用飲用水水源地功能。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將“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作為(wei)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基本方略之一。“這些年來,環境保護理念一直在升華和飛躍,尤其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生態環境保護上升到如此重要的戰略高度,環保工作發生了根本變化,做了好多以前想做但做不成的事。長久期盼的局麵就出現在眼前,我為(wei) 此興(xing) 奮不已!”90歲高齡的原國家環保局第一任局長曲格平表示。

  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ti) ,守護良好生態環境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保衛藍天、修複長江、治理渤海……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導下,各地著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開展生態環境修複,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ti) ,守護良好生態環境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之大、製度出台頻度之密、監管執法尺度之嚴(yan) 、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為(wei) 了藍天永駐,北京一微克一微克地摳PM2.5。“十三五”期間,北京圍繞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治汙減排、清潔降塵等重點領域,探尋減排空間,深入實施“一微克”行動,以超常規的措施和力度治理大氣汙染。今年1—10月,北京4項大氣汙染物濃度再創有監測數據以來曆史新低,PM2.5濃度為(wei) 39微克/立方米,連續兩(liang) 年沒有出現以PM2.5為(wei) 首要汙染物的嚴(yan) 重汙染日。“現在空氣幹淨多了,藍天白雲(yun) 也越來越多了。”北京市民劉源感受深切。

  為(wei) 了綠水長流,深圳發力黑臭水體(ti) 治理。“以前打開窗戶,經常能聞到刺鼻的臭味。在枯水期,曾經看到河道裏的底泥像柏油一樣黏稠。”深圳寶安區居民鄭彩娟對茅洲河以往情形記憶猶新。水中的問題,根子在岸上。2016年起,深圳以繡花功夫推進雨汙分流、源頭治理,居民們(men) 發現“茅洲河變清變美了,不時還有白鷺飛過”。如今,深圳310條河流中的159個(ge) 黑臭水體(ti) ,已經全部去味轉清,昔日黑臭水體(ti) 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清澈的河水和沿岸蔥鬱的植被。

  為(wei) 了青山常在,陝西持之以恒保護秦嶺生態。作為(wei) 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秦嶺北麓生態曾一度遭到破壞。陝西動真格、出硬招遏製違規開發,違建別墅已不見蹤跡,保護區裏的小水電站也逐步退出。在複綠的山腳下,一排排新栽的白楊已然成林。“櫟類、黃櫨等一些常見物種,在秦嶺分布範圍擴大了。還發現大片鐵筷子、蕙蘭(lan) ,秦嶺植被正在恢複。”西北大學教授嶽明說。

  放眼神州大地,藍天保衛戰、柴油貨車汙染治理如火如荼,藍天一年比一年多;河長製、湖長製全麵建立,民間河長、湖長踴躍上崗,一條條河流水清岸綠;三北防護林體(ti) 係建設、退耕還林還草等一係列重大生態工程深入推進,一座座荒山綠起來。全國已命名262個(ge)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87個(ge)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從(cong) 這組數據中,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可見一斑:

  43%——2019年全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43%,重汙染天數下降81%。經過艱苦努力,我國成為(wei) 世界上治理大氣汙染速度最快的國家,空氣質量發生巨大變化;

  81.8%——今年1—10月,1940個(ge) 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麵中,水質優(you) 良(Ⅰ—Ⅲ類)斷麵比例為(wei) 81.8%,同比上升6.4個(ge) 百分點。“十三五”規劃中涉及地表水的約束性指標,已經提前完成;

  22.96%——最新的清查結果顯示,全國森林麵積達到33億(yi) 畝(mu) ,森林覆蓋率為(wei) 22.96%。國土綠化行動在各地深入推進,“十三五”以來,全國累計造林5.29億(yi) 畝(mu) ,義(yi) 務植樹116億(yi) 株。

  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不動搖,綠色紅利源源不斷釋放

  麵對複雜嚴(yan) 峻的國內(nei) 外形勢,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帶領全國人民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綠色紅利源源不斷釋放。

  ——緊盯治汙攻堅,淘汰落後產(chan) 能。

  繼今年4月山西太原港源焦化有限公司運行20年的焦爐關(guan) 停後,10月1日,位於(yu) 太原的山西美錦焦化有限公司正式關(guan) 停,運行了20年、年產(chan) 焦80萬(wan) 噸的焦化項目徹底退出。太原向結構性汙染“開刀”,今年大力淘汰壓減全市4.3米焦爐和熱回收焦爐。據測算,美錦焦化焦爐關(guan) 停後,太原工業(ye) 企業(ye) 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一年可分別下降1.2%、1.8%、2.8%左右。

  ——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培育新動能。

  在江蘇張家港市東(dong) 沙化工園區舊址,空氣中飄蕩的異味早已不複存在。園區關(guan) 停後,騰出土地近3000畝(mu) ,轉型升級為(wei) 江南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園。“產(chan) 業(ye) 園要打造三大板塊,西邊重點發展智能製造、先進製造業(ye) ;北邊發展建築新材料;南邊考慮引進智能汽車零配件。將來整個(ge) 園區引進的企業(ye) ,都要體(ti) 現綠色發展的理念。”張家港市南豐(feng) 鎮經濟服務中心主任鄒江表示。

  ——著力生態治理,做強綠色產(chan) 業(ye) 。

  庫布其沙漠腹地,內(nei) 蒙古鄂爾多斯市阿木古龍智慧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10萬(wan) 畝(mu) 馬鈴薯猶如一塊塊綠色地毯,遮蓋住漫漫黃沙。億(yi) 利集團在阿木古龍實施馬鈴薯種植項目,一邊修複沙漠土地,改善生態環境,一邊發展馬鈴薯產(chan) 業(ye) ,帶動養(yang) 殖業(ye) 、加工業(ye) 等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在鄂爾多斯市杭錦旗貧困戶楊玉娥眼裏,種植項目就是綠色銀行,“風小了,沙塵少了,環境好了。在園裏打工,一年還有兩(liang) 三萬(wan) 元的收入。”

  綠水青山美,金山銀山來。“以前國外專(zhuan) 家來中國做報告,都會(hui) 拿出一張發達國家的喇叭口形態的圖表,顯示GDP、各類工業(ye) 產(chan) 量等在增長,同時汙染物濃度在下降。”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賀克斌說,2013年以前,我們(men) 拿不出這張圖。如今我們(men) 也能拿出來了,中國的社會(hui) 經濟發展指標與(yu) 環境指標逐步走向共贏。

  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是一個(ge) 長期的過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還有不少頑瘴痼疾要治。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馳而不息,久久為(wei) 功,我們(men) 定能建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li) 中國。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