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個國家451件文物國博講述“文明故事”
亞(ya) 洲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文化遺產(chan) 是人類文明的結晶。作為(wei) 亞(ya) 洲文明對話大會(hui) 的重要文化活動,堪稱“文物領域的奧林匹克”的“大美亞(ya) 細亞(ya) ——亞(ya) 洲文明展”昨天在國家博物館拉開帷幕。來自49個(ge) 國家的451件組文物,為(wei) 觀眾(zhong) 講述各國文明故事。這是我國首次舉(ju) 辦、亞(ya) 洲大家庭共同參與(yu) 的集大成亞(ya) 洲文明專(zhuan) 題展覽,參展國家數量、文物數量和精致程度前所未有。
記者從(cong) 國博了解到,本次展覽是國家文物局配合亞(ya) 洲文明對話大會(hui) 主辦的“亞(ya) 洲文明聯展”係列文物展之主展覽,匯集包括中國在內(nei) 的亞(ya) 洲全部47國及希臘、埃及兩(liang) 個(ge) 文明古國夥(huo) 伴的共451件組文物,旨在通過文化遺產(chan) 講述各國文明故事,呈現各國文明之美,為(wei) 亞(ya) 洲各國相互交流、展示、溝通、了解搭建重要平台。
展覽以“多元文明並置,古今文明相通”為(wei) 主線,共分四個(ge) 部分:“美成在久 日出東(dong) 方”部分,以文物為(wei) 載體(ti) ,凸顯各國曆史文化特色,反映兩(liang) 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文明和中華文明。“美在通途 行久致遠”部分,展示中國漢代以來陸上絲(si) 綢之路、海上絲(si) 綢之路相關(guan) 文物和亞(ya) 洲絲(si) 綢之路沿線地區文物,表現古代中國與(yu) 亞(ya) 洲各國通過絲(si) 綢之路建立的經貿文化聯係。“美美與(yu) 共 天下大同”部分,展示中國與(yu) 亞(ya) 洲各國文化遺產(chan) 領域交流合作情況,攜手保護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美人之美 禮尚往來”部分,展示中國國家領導人在與(yu) 亞(ya) 洲各國領導人外交活動中受贈的禮品,展現新中國與(yu) 亞(ya) 洲各國友好往來與(yu) 文化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采用了“傳(chuan) 統展示+多媒體(ti) 技術”相結合的展示方式,以現代影視藝術表現形式展示亞(ya) 洲各國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遺產(chan) 和著名文化景觀;“文物帶你看亞(ya) 洲”多媒體(ti) 互動展示係統則讓觀眾(zhong) 深度體(ti) 驗了亞(ya) 洲13個(ge) 國家近60件文物。
除“亞(ya) 洲文明展”外,“殊方共享——絲(si) 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國家博物館)、“器服物佩好無疆——東(dong) 西文明交匯的阿富汗國家寶藏展”(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和“山宗·水源·路之衝(chong) ——一帶一路中的青海展”(首都博物館)等展覽也納入其中。展覽將持續到8月11日。
看點:9000年前沙特石像引關(guan) 注 “曾侯乙”銅尊盤現身
記者在展廳中看到,一件來自沙特的古老文物引發了參觀者的驚歎。這座石雕人像產(chan) 自公元前7000年,距今已有9000多年的曆史,是在打磨的石頭表麵做淺浮雕,著重勾勒了人物的麵部輪廓和五官,人物表情肅穆,非常獨特。據悉,塔布克地區的古代遺存和考古遺跡眾(zhong) 多,有岩畫、銘文、堡壘、宮殿等珍貴遺存。
展覽中的中國文物囊括了從(cong) 石器時代到現當代的各個(ge) 時期,例如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琮,商代刻辭卜甲,西周“四十三年逨”銅鼎,戰國“曾侯乙”銅尊盤,秦朝銅詔鐵權,唐三彩載絲(si) 駱駝,元代趙孟頫行書(shu) 《為(wei) 隆教禪寺石室長老疏卷》,明代《永樂(le) 大典》二萬(wan) 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等。
其中,被譽為(wei) “最美青銅器”的“曾侯乙”銅尊盤是戰國早期文物,收藏於(yu) 湖北省博物館。尊盤由上尊下盤兩(liang) 件器物組成。尊敞口,呈喇叭狀,上飾蟠虺鏤空花紋。尊頸部飾蕉葉形蟠虺紋,四隻圓雕豹形伏獸(shou) 攀附其上。軀體(ti) 由透雕的蟠螭紋構成。腹、高足皆飾細密的蟠虺紋,其上加飾高浮雕虯龍四條,層次豐(feng) 富,主次分明。盤直壁平底,四龍形蹄足,口沿上附有四隻方耳,皆飾蟠虺紋,與(yu) 尊口風格相同。四耳下各有兩(liang) 條扁形鏤空夔龍,龍首下垂。四龍之間各有一圓雕式蟠龍,首伏於(yu) 口沿,與(yu) 盤腹蟠虺紋相互呼應。全器造型優(you) 美,紋飾繁複,是春秋戰國時期最複雜、最精美的青銅器之一。
(趙婷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