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援藏 > 資訊

山高水長湘藏情——湖南對口援藏27年

發布時間:2021-08-11 11:06:00來源: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輕紗般的薄霧浮起在翠穀之間,仿佛一條聖潔的哈達。

  7月30日,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xiang) ,海拔近4000米的雨後山穀,柏油小道幹淨整潔,嶄新的藏式民居炊煙嫋嫋。

  “新房舒適寬敞,村裏辦起民宿,我做藏菜川菜,日子越來越好了。”32歲的索朗德一早起來備餐,招待遊人,笑容如眼前的日拉雪山一樣明亮。

  玉麥,這個(ge) 曾被稱為(wei) “三人鄉(xiang) ”、一年裏半年封山的“孤島”,變了模樣。

  玉麥麵貌之變,山南發展之變,折射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社會(hui) 事業(ye) 偉(wei) 大飛躍。

  1995年以來,湖南根據黨(dang) 中央統一部署和安排,科學援藏、精準援藏、務實援藏,與(yu) 山南人民團結在一起、奮戰在一起、幸福在一起,共同譜寫(xie) 了團結穩定、繁榮發展的壯美篇章!

  “湖之南”牽手“山之南”

  山南位於(yu) 岡(gang) 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魯藏布江幹流中下遊地區,平均海拔3700米,12個(ge) 縣區散落山川峽穀。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拉開了對口支援西藏的帷幕。

  根據黨(dang) 中央統一部署和安排,從(cong) 1995年開始,湖南對口支援山南市,長沙、株洲、嶽陽、常德4市分別對口援助山南貢嘎、紮囊、桑日、隆子4縣。

  曆屆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對口援藏工作。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以來,湖南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牢記“中央所托”、聚焦“西藏所需”、竭盡“湖南所能”,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這個(ge) 出發點和落腳點,攜手兄弟省份為(wei) 雪域高原增添生機勃勃新氣象。

  湖南連續多年派出由省領導率隊的黨(dang) 政代表團赴藏考察,援藏工作隊成立前線指揮部……全省“一盤棋”,前後方協同作戰,各部門通力合作,形成了強大援藏合力。

  27年彈指一揮間,9批湖南援藏幹部與(yu) 各行業(ye) 專(zhuan) 業(ye) 人才共1000多人,登上雪域高原,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幹下去,留下了“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動人故事,詮釋革命理想高於(yu) 天的“援藏精神”。

  從(cong) 第四批幹到第六批,華學健連續3屆援藏。他3次昏倒在抗雪救災現場,先後資助10多個(ge) 涉藏地區貧困孩子上學,帶領大夥(huo) 兒(er) 徹底改變了隆子縣貧窮落後的麵貌。

  第七批援藏幹部覃歇民,3年幹完又義(yi) 無反顧留下來加入第八批隊伍。一次突發肺水腫,被緊急送往醫院。醫生說,如果再晚送來半小時,可能就救不回了……

  在援藏幹部內(nei) 心深處,早已認定——“我是山南人!” 提起他們(men) ,藏族同胞都豎起大拇指:毛主席家鄉(xiang) 派來的幹部“呀咕嘟”(藏語:好)。

  從(cong) 謀生存到謀幸福

  夜晚的山南市,湖南大道上車輛穿梭,霓虹灑入雅礱河,如詩如畫。

  怎能想象,以前,一條幾百米長的街道,兩(liang) 旁散落著一些低矮的房子,就是山南市的全貌。

  湖南援藏以來,湖南大道、三湘大道、山南體(ti) 育場、新聞大廈、湘江醫院、湘雅廣場、客運中心、雅礱文化博物館、地區高級中學綜合教學樓等一大批基礎設施拔地而起,到處可見湖南印記。

  在山南脫貧攻堅硬仗中,湖南力量同樣功不可沒。

  青稞是雅礱大地賜給農(nong) 人的最好禮物。湖南援藏把青稞增產(chan) 作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保障民生的重中之重。袁隆平院士生前根據青稞種植特點,提出粉壟栽培新技術,每年派出科研團隊進藏指導。青稞實現增產(chan) 20%。

  貢嘎縣蜜源植物分布極其廣泛,適宜發展養(yang) 蜂業(ye) 。湖南援藏開展養(yang) 蜂技能培訓,“最美支邊人物”伍國強帶出了一批技術過硬的養(yang) 蜂能手,蜂蜜質高量提,造福西藏蜂農(nong) 。

  貢嘎縣高原蜂蜜生產(chan) 基地投產(chan) ;隆子縣引資3.5億(yi) 元建設藏香豬養(yang) 殖基地;桑日縣瞄準葡萄種植釀造,打造萬(wan) 畝(mu) 葡萄基地;紮囊縣發展果蔬種植、文化旅遊……立足山南資源稟賦,湖南援藏因地製宜培育主導產(chan) 業(ye) 。同時,推動“藏品入湘”,開展“百家湘企入藏”精準招商,大大激活了援藏力量和市場力量,推動輸血援藏向造血援藏轉變。

  產(chan) 業(ye) 茁壯成長,深刻改變了農(nong) 牧民的命運。2018年,湖南對口支援的4個(ge) 縣全部脫貧摘帽。2020年,山南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74元,是1994年的16.5倍。

  “終於(yu) 告別了苦日子,心裏特別美。”在桑日縣桑日鎮葡萄基地就業(ye) 的梁傑說,湖南支援講方法、接地氣,幸福生活有奔頭。

  對幸福感受更深的,是紮囊縣阿紮鄉(xiang) 村民卓瑪曲吉。

  該縣植物種苗繁育基地,這個(ge) 麵積近萬(wan) 畝(mu) 的生態扶貧項目建成後,周邊群眾(zhong) 享受到了保護生態帶來的紅利。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這次來西藏考察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卓瑪曲吉說,在家門口就把錢掙了,還讓家鄉(xiang) 更綠了。

  山南是西藏生態屏障的重點區域。湖南生態援藏“三部曲”,提升了山南生態環境係統造血能力。湖南正加大生態援藏力度,守護好這裏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

  天翻地覆慨而慷,更宏偉(wei) 的畫卷徐徐展開。

  “27年來,湖南累計投入援藏資金和物資約20億(yi) 元,建設項目400餘(yu) 個(ge) ,牢牢把握80%的資金投向基層和民生的底線。”省發改委湘西地區開發和對口支援處負責人介紹,湖南省“十四五”援藏規劃已編製完成,今年圍繞智力援藏、產(chan) 業(ye) 援藏、保障民生、交往交流等重點,規劃建設項目44個(ge) ,總投資約1.33億(yi) 元,為(wei) 山南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格桑花芙蓉花競相綻放

  隆子縣玉麥鄉(xiang) 地處西藏邊陲。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裏,這裏隻有桑傑曲巴和他的兩(liang) 個(ge) 女兒(er) 卓嘎、央宗一戶人家。2017年10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卓嘎、央宗姐妹回信,希望她們(men) 繼續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牢記殷殷囑托,湖南與(yu) 山南一道建設好玉麥,推進6個(ge) 邊境小康村建設,堅定不移穩疆固邊。

  2018年,總投資1.2億(yi) 元、湖南建工集團等多方力量參與(yu) 的玉麥“幸福美麗(li) 邊境小康示範鄉(xiang) ”項目建成,漏雨的石頭房子變輕鋼藏式民居。如今,玉麥常住人口達到56戶,麵貌煥然一新,祖國邊疆一顆璀璨明珠冉冉升起。

  授人以魚,還要授人以漁。

  教育援藏,湖南省探索“全領域覆蓋、全過程培育、全方位結對”的“三全”教育模式,開辦長沙望城一中山南高中代培班、湖南一師西藏山南師範班,對口支援山南三小,建立從(cong) 小學到本科各層次的學生培育體(ti) 係。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山南師範班實施“初中起點本科層次”公費師範生培養(yang) 計劃以來,為(wei) 西藏培養(yang) 了一大批優(you) 秀小學全科型教師。

  湖南組團援藏山南市三小,開展師徒結對、全員教研。援藏教師李想與(yu) 山南三小教師米瑪卓瑪結為(wei) 師徒後,米瑪卓瑪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提升,對教學有自信了,在全市青年教師學科競賽中榮獲英語組第一名。

  醫療援藏,引進湖南省人民醫院等重點醫院,結對幫扶山南市藏醫醫院。組團式醫療援藏以來,幫助山南成功創建1所三甲醫院、3所二甲醫院。援藏醫療專(zhuan) 家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03項,其中38項填補了西藏醫療技術空白。

  湖南在教育、醫療等援藏項目上力度逐年加大,既“請進來”,又“走出去”,不僅(jin) 促進了山南經濟社會(hui) 發展,激活了山南幹部人才隊伍的內(nei) 生動力,也拉近了各民族之間心與(yu) 心的距離。

  黨(dang) 政代表團互訪考察,各行業(ye) 人才學習(xi) 交流,開展湖南人遊山南等活動……27年來,兩(liang) 地組織交往交流達300多批次4000餘(yu) 人次,湘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思想上的共鳴、文化上的認同、感情上的交融不斷升華。

  芙蓉花,格桑花,花開並蒂湘藏緣。

  “山南是西藏古文明發祥地之一,藏文化之美令人驚豔!”www.easyfundingllc.com雅礱文化旅遊節在山南和湖南兩(liang) 地舉(ju) 辦以來,越來越多湖南投資商和市民遊客對山南充滿向往。

  來湘參加交流活動的山南市乃東(dong) 區文化館館長平措桑珠說,中華民族是一個(ge) 大家庭,民族團結的種子隨著文化交流的深入不斷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