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故事——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河湖“久”治,碧水長流
如今,沿岸的非法采砂廠已不複存在,河道兩(liang) 側(ce) 一排排茁壯成長的綠苗,成為(wei) 這裏新的風景線。
嚴(yan) 酷的工作環境也阻擋不了河湖長的工作熱情。
三江源裸鯉數量日益增多。
“紮根”草原湖畔,全力做好河湖管護。
地處果洛藏族自治州東(dong) 南部,青、川、甘三省交界處的久治縣,是萬(wan) 裏黃河穿境而過的縣域之一,境內(nei) 河湖眾(zhong) 多,是青藏高原重要水源地和綠色安全屏障。近年來,久治縣全麵推行河湖長製,構建“十九河三湖一冰川一水庫一水源地”縣鄉(xiang) 兩(liang) 級河湖長管理體(ti) 係,建成上下遊共治、岸上岸下同治、部門協調聯治、全民參與(yu) 群治的河湖管理保護機製,進一步維護了河道健康環境和水質安全,逐步實現了水清、河暢、湖美、岸綠的良好生態風貌。攝影:黃靈燕
六月的果洛,初綻美麗(li) 容顏。
湖水清澈透明,裸鯉翔於(yu) 淺底,雪山倒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 —這裏是位於(yu) 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的年保玉則,被稱為(wei) “天神後花園”。
清晨,草原上飄落了一場小雨,久治縣索乎日麻鄉(xiang) 索日村的昂旦身披一件大衣,“闖入”了這片寧靜的地帶。
巡林、護河、清理河道垃圾……不一會(hui) ,瘦削的昂旦被淋了個(ge) 濕透。“下雨了也不影響我們(men) 去巡河、撿垃圾,因為(wei) 我是生態管護員,保護好這裏的草原、湖泊是我的責任。”
時間追溯到2018年以前,28歲的昂旦還是個(ge) 旅遊經營者,靠著年保玉則景區,一家人過著不錯的生活。“進入景區需要馬運輸遊客,那時候我們(men) 幾戶村民一起開著一家馬匹租賃店,旅遊旺季每個(ge) 月有上萬(wan) 元的收入。”昂旦回憶著。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索日村是距離年保玉則最近的一個(ge) 村,幾年前,昂旦和村民靠著景區吃著“旅遊飯”。由於(yu) 遊客激增,也因此破壞了草原,加劇了草場退化,2018年4月,年保玉則停止開放。
隨著景區關(guan) 閉,昂旦的身份也發生了變化— —從(cong) 以前經營者變身為(wei) 生態管護者。生態管護員,這一身份來之不易,一年有2萬(wan) 餘(yu) 元的收入,選人時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傾(qing) 斜,也考慮人員素質。
以前在索取,現在在保護。
關(guan) 停景區,拆掉木棧道,設立生態管護員,昂旦成了1300多名生態保護員中的一員。全縣動員全民全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環保,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環境,他們(men) 的職責是每天在自己管轄的保護區域巡林、護河,清理河道垃圾,禁止非法采挖。用昂旦的話說,“雖然景區關(guan) 閉了,但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我們(men)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老百姓也知道,隻有生態贏了,經濟才能贏。比起犧牲的經濟利益,老百姓更看重這片草原的長遠利益。”索乎日麻鄉(xiang) 人武部部長更桑說,許多生態保護員不為(wei) 報酬,自願巡山巡湖,每天,他們(men) 都會(hui) 在年保玉則管轄區域巡邏,在草地、林間仔細檢查,及時清理垃圾。
水清岸綠,魚翔淺底。兩(liang) 年來,嚴(yan) 格的保護讓這裏恢複了寧靜,也逐漸恢複了以往的美麗(li) 。而年保玉則的“水清岸綠”隻是全縣水質量不斷提升的一個(ge) 縮影。
問“河”哪得清如許?為(wei) 有“河長”治水來。
地處果洛州境東(dong) 南部,青、川、甘三省交界處的久治縣,是萬(wan) 裏黃河穿境而過的縣域之一,境內(nei) 河湖眾(zhong) 多,很多都是黃河支流,這些江河湖泊既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基礎支撐,也事關(guan) 人民群眾(zhong) 福祉。
沙科河是久治縣智青鬆多鎮境內(nei) 比較大的一條黃河支流,從(cong) 縣內(nei) 的達倉(cang) 水庫到紮麻貢麻地區,有27公裏的水域屬於(yu) 沙科村的管護範圍。
初夏季節,沙科河岸上的格桑花搖曳生姿,河水碧波蕩漾,緩緩東(dong) 流,水鳥時不時掠過,或是在水麵上激起一片溫柔的漣漪,或是在藍天上畫下一道美麗(li) 的弧線。
“如今河道兩(liang) 旁水清岸綠,少了非法采砂的行為(wei) ,河水清澈了,草場更茂盛了,與(yu) 珍稀野生動物的‘邂逅’已是尋常。”智青鬆多鎮黨(dang) 委書(shu) 記代樂(le) 華旦說:“水的後麵是人的努力,河湖清澈離不開河湖長製度的推行和落實。”
眼前的沙科河是距離沙科村最近的一條河,沙科村的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和副書(shu) 記是村級河湖長,負責管護著這條河以及周邊溝溝壑壑中的大小湖泊。
2018年4月5日,是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仁增記憶深刻的一天,因為(wei) 這天,他當上了河湖長。
仁增對這片草原有著深厚的感情,沙科河更是陪伴他長大的一條河,他說這條河就像是形影不離的玩伴,他對這條河有著別樣的情懷。
在他的記憶裏,這條河經曆過三次大的轉變。小時候,河水清澈,水草豐(feng) 美;十多年前,由於(yu) 過度放牧,導致草畜不平衡,加之亂(luan) 搭亂(luan) 建、亂(luan) 采砂石現象嚴(yan) 重,河道兩(liang) 邊垃圾漸多,河變得不再清澈;這兩(liang) 年,全員參與(yu) 治理,河道幹淨了,河水清澈了,牧草長得更好了,小時候的沙科河又回來了。
“希望沙科河能重現小時候的清澈和幹淨。”十多年前,仁增的心裏有著這樣一個(ge) 夢想。
2018年,全縣開始推行河湖長工作製度,更巧的是仁增成了一名河湖長。
據縣農(nong) 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長魏鵬介紹:“全縣構建了‘十九河三湖一冰川一水庫一水源地’縣鄉(xiang) 兩(liang) 級河湖長管理體(ti) 係,由縣委書(shu) 記、縣長擔任總河湖長,6名副縣級領導幹部擔任縣級責任河湖長,共設鄉(xiang) 鎮河湖長12名、村級河湖長22名、村級巡河員396名、企業(ye) 河長1名,分級分段落實河湖長河湖管護任務和職責。”
“自從(cong) 當上河湖長的那一刻,我就告訴自己,一定要負起這個(ge) 責任,努力守護好家鄉(xiang) 的母親(qin) 河。”走在沙科河岸邊,望著碧波蕩漾的河水,仁增的眼裏滿是歡喜。
騎著摩托車,巡護河流湖泊,在河道兩(liang) 岸撿拾垃圾,成了仁增日常工作中最為(wei) 重要的一部分。冬天,高原上的風吹得臉上生疼,夏天,烈日灼傷(shang) 了皮膚,巡護27公裏的河有時候需要整整一天,吃不上一口飯,喝不了一口水,但即使是這樣嚴(yan) 酷的工作環境也沒有讓仁增改變過初心。
“有沒有亂(luan) 搭亂(luan) 建的、有沒有非法采砂的、河道邊有沒有垃圾……”每次巡河時,這些都是仁增重點關(guan) 注的內(nei) 容。基本上一周一次的巡河工作,讓仁增對這片河流更為(wei) 熟悉,哪裏的垃圾比較多,哪裏的河流更湍急,哪裏的草長得更好,他都一清二楚。
兩(liang) 年來,仁增細心嗬護著這裏的一草一木一滴水,他對這裏的每一滴水,每一個(ge) 人都有著深厚的感情。
有一次,他在沙科河巡河時,看到一個(ge) 孩子掉落河中,當時他正在河邊撿垃圾,看到河中呼喊的孩子時,來不及多想便躍身跳入河中,救起了孩子。
“孩子才十歲,家就在河邊,玩耍時失足掉進河中。”說起河邊的往事,仁增滿是激動:“當時正是十月國慶節期間,河水冰冷透涼,河水到了我的腰部以上,對於(yu) 一個(ge) 十歲的孩子來說無異於(yu) ‘猛獸(shou) ’,我心裏隻想著救孩子。事後,孩子的父母還專(zhuan) 程來敬獻哈達,道謝。”
巡河、管河、護河、治河,東(dong) 奔西走、風雨無阻,仁增把河湖長的責任掰開、揉碎融入心和行,不僅(jin) 恢複了河道兩(liang) 岸的生機,還讓河清岸綠的夢想逐漸變成現實。
碧水清長流,河湖必長治。沙科河的水景之變是河湖長履職盡責的生動注腳。
如果說山是大地的脊梁,那麽(me) 河流就是大地的血脈。讓黨(dang) 政負責人擔任“河湖長”,等於(yu) 給河湖找到了“主人”。
魏鵬說,近年來,久治縣始終堅持生態立縣戰略,全力推動全縣河湖長製工作從(cong) “有名”向“有實”邁進,由“見河長、見湖長”向“見行動、見成效”轉變。全麵實現河湖長製後,改變了過去多頭管理的弊端,責任更加明確,形成了河道治理合力。
從(cong) 反複治、集中治,到形成一河一策、每條河有人管有人治,河湖長製正帶領久治走上治水管水常態化的道路。
江河奔騰,一路向前。
持之以恒、全麵推行河湖長製,不僅(jin) 讓安居繪就出如畫的美景,更孕育了繁榮的經濟與(yu) 文化。久治大地勢必水岸常綠、江河常清。
【采訪手記】
推進河湖長製,方得源頭碧水來
清澈見底的河水、楚楚動人的格桑花、幽藍靜謐的湖泊……初夏的久治草原,因為(wei) 一江碧水,平添了幾許水光瀲灩的“水鄉(xiang) ”神韻。
作為(wei) 一名“果二代”,同行的農(nong) 牧水利和科技局畜牧獸(shou) 醫工作站站長洛藏加措說:“我在這生活了四十多年,看著湖水一天天清澈,草原一天天恢複生機,心裏覺得這就是幸福。”
水清岸綠是因為(wei) 人的力量。
沙科河、桑科河、黑河等久治縣境內(nei) 的8條主要河流是黃河的支流,為(wei) 了保護好母親(qin) 河,2018年上半年,久治縣全麵推行的河湖長製,促成了久治河湖管理製度的根本性變革。
一張覆蓋黃河幹流支流、溝渠支脈所有水係的“治理網”在久治張開。這張“網”兜起來的,有擔當、有決(jue) 心,亦有創新:
構建了“十九河三湖一冰川一水庫一水源地”縣鄉(xiang) 兩(liang) 級河湖長管理體(ti) 係,由縣委書(shu) 記、縣長擔任總河湖長,分級分段落實河湖長河湖管護任務和職責。
按照縣域八條大河為(wei) 主,各支流為(wei) 輔的河湖管護思路,采取分流域、分片區編製“一河一湖一策”的方法,聘請第三方完成縣本級“四河三湖”“一河湖一策”實施方案編製工作。
成立黨(dang) 員巡河隊,對巡河巡湖工作中發現的環境衛生等問題,及時督促有關(guan) 單位整治和清理……
隨著河長製的推進,各路河湖水係捷報頻傳(chuan) 。沿岸的非法采砂廠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株株適宜高原上生存的小樹苗,一排排,一行行,整齊地排列在河道兩(liang) 側(ce) ,成為(wei) 這裏新的風景線。
數據最為(wei) 直觀,全縣地表水、地下水、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you) 良比例保持在100%,水質均保持在Ⅱ類以上標準,重要湖泊水質達到Ⅰ類標準,河流檢測斷麵水質呈穩中向好趨勢。
水為(wei) 源。水清,沿岸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也隨之高了,以前的“隨手扔”逐漸變成“隨手治”,很多人明白了“綠水青山”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保護母親(qin) 河,讓江河源頭碧波重現正成為(wei) 地方幹部群眾(zhong) 的自覺行動。
“以前這些地方都是非法采砂點,現在都栽下了樹苗。”洛藏加措說:“相比過去的河湖管理,河湖長製的一個(ge) 重要變化在於(yu) 具體(ti) 到了每一段河,每一個(ge) 湖。如今,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一個(ge) 時期,都更加清楚具體(ti) 地掌握了全縣河流湖泊的情況。”
對於(yu) 久治縣來說,不遺餘(yu) 力地保護生態環境,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青海最大的價(jia) 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按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大要求,久治縣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武裝“生態大腦”,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理念已根植於(yu) 久治縣幹部群眾(zhong) 心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黃河發源地青海“開方抓藥” 護“母親河”千裏安瀾
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發源於青海省,該省黃河幹流長度占黃河總長的31%。2020年,青海省“開方抓藥”護黃河千裏安瀾。[詳細] -
青海將預防保護和常態化動態觀測冰川凍土雪山
記者從青海省自然資源廳獲悉,從2020年起,該廳牽頭多部門,將對青海省境內冰川凍土雪山進行預防保護、動態觀測、評估分析等,切實保護“中華水塔”。[詳細] -
青海黃河穀地:鄉村生態遊“鼓”了腰包 “點靚”環境
記者探訪素有“天下黃河貴德清”美譽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當地黃河穀地世代務農的民眾,改變過去傳統耕作方式,著力發展生態種養殖等,既“鼓”了民眾腰包,又“點靚”生態環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