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分布較高密度的荒漠貓種群
5月16日至6月16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委托北京大學科研團隊啟動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豺、荒漠貓專(zhuan) 項調查,科研團隊曆時30多天開展了第一階段實地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初步確定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分布著較高密度的荒漠貓種群,是現階段中國最容易目擊荒漠貓的區域。
此次調查工作基於(yu) 自2017年啟動的連續四年開展的雪豹本底調查成果及2019年底社會(hui) 訪談調查結果,采取定點研究,深入開展豺、荒漠貓種群分布、結構、生態學行為(wei) 和威脅現狀研究。調查範圍涉及國家公園內(nei) 門源回族自治縣老虎溝、老龍灣,祁連縣油葫蘆、大拉洞、央隆,天峻縣蘇裏、尕河、花兒(er) 地等區域,麵積達3000平方公裏。調查采用晨巡、夜巡,采集糞便、布設紅外相機、訪談等多種形式全方位開展。
此次調查,共布設紅外相機65台,18台相機9天內(nei) 共探測荒漠貓13次,連續目擊荒漠貓7次;采集糞便樣品133份、荒漠貓屍體(ti) 樣品3次,晨巡、夜巡10天,訪談牧戶20餘(yu) 次。在預設期(4天)內(nei) ,其中4台紅外相機拍攝到荒漠貓。同時,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青甘邊界的無人區內(nei) ,分布有一定數量的豺,在整個(ge) 區域內(nei) 呈斑塊狀分布。調查組在訪談、夜巡、晨巡調查時發現,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內(nei) 白唇鹿、馬鹿等有蹄類,高原鼠兔等小型哺乳動物及鳥類數量豐(feng) 富,反映出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野生動物棲息環境良好。
根據調查初步結果,今後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將以定點研究區域內(nei) 布設的紅外相機數據、采集的糞便及屍體(ti) 樣品為(wei) 研究對象,荒漠貓個(ge) 體(ti) 鑒定和種群遺傳(chuan) 學研究。下一步通過佩戴頸圈,持續深入研究其活動規律、家域麵積、種群結構、繁殖等行為(wei) 學及威脅現狀,不斷完善其生態學信息,為(wei) 祁連山國家公園正式設園後的保護管理提供科學準確的決(jue) 策依據。
豺、荒漠貓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豺和荒漠貓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物種。目前在中國境內(nei) 對豺、荒漠貓缺乏係統研究和針對性保護策略。此次專(zhuan) 項調查開啟了祁連山國家公園乃至全國範圍內(nei) 豺、荒漠貓係統調查新起點,將對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具有重大指導意義(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中國東喜馬拉雅山南坡發現“隱世”百年的貝葉芒毛苣苔
記者28日從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獲悉,近日中國科研人員在中國東喜馬拉雅山南坡發現了一種“隱世”百年後再次被發現的植物物種Aeschynanthus monetaria。[詳細] -
【黃河故事——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河湖“久”治,碧水長流
如今,沿岸的非法采砂廠已不複存在,河道兩側一排排茁壯成長的綠苗,成為這裏新的風景線。[詳細] -
黃河發源地青海“開方抓藥” 護“母親河”千裏安瀾
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發源於青海省,該省黃河幹流長度占黃河總長的31%。2020年,青海省“開方抓藥”護黃河千裏安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