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喜馬拉雅山南坡發現“隱世”百年的貝葉芒毛苣苔
記者28日從(cong)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獲悉,近日中國科研人員在中國東(dong) 喜馬拉雅山南坡發現了一種“隱世”百年後再次被發現的植物物種Aeschynanthus monetaria。
此次發現,首次證實該物種隻存在於(yu) www.easyfundingllc.com自治區的墨脫縣境內(nei) ,糾正了產(chan) 於(yu) 印度的錯誤記錄。物種采集者胡君等人為(wei) 其首次擬定中文名——貝葉芒毛苣苔。
圖為(wei) 保存於(yu)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標本館裏的貝葉芒毛苣苔。 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芒毛苣苔屬是苦苣苔科的一個(ge) 獨特的屬,約140種至160種,主要分布於(yu) 東(dong) 喜馬拉雅山脈到東(dong) 南亞(ya) ,一直到印度尼西亞(ya)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森林與(yu) 灌叢(cong) 生態係統專(zhuan) 題科考人員在整理近年來藏東(dong) 南地區野外考察的植物標本過程中,發現一株采集於(yu) 中國墨脫縣雅魯藏布江沿岸濕潤森林中附生於(yu) 枯木的芒毛苣苔“與(yu) 眾(zhong) 不同”。
圖為(wei) 保存於(yu)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標本館裏的貝葉芒毛苣苔。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研究人員在查閱資料過程中發現,以往出版的中國苦苣苔科所有資料中,均沒有對該種進行任何記錄和描述。研究人員又將搜尋視野擴大到全球尺度上,在國際範圍內(nei) 僅(jin) 找到兩(liang) 份標本,獲悉采集時間均在100多年以前,其中僅(jin) 1份能公開獲取影像資料。通過存放在邱園的指定模式標本,發現在東(dong) 喜馬拉雅地區新采集的這份標本在形態特征上可以完美匹配。
為(wei) 了更準確地鑒定和評估其未來的保護狀況,研究人員根據考察時記錄的原始影像資料和新采集的標本,補充了物種描述,還討論了該物種采集時的原始記錄及其拉丁命名問題。截至目前,全球共有貝葉芒毛苣苔4份標本,其中兩(liang) 份最新采集的分別保存在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標本館和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標本館。
由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科考人員最新采集的標本是對墨脫縣背崩鄉(xiang) 的季雨林考察中發現的。100年前的兩(liang) 份標本采集地,一份記錄采集於(yu) 羅龍(Rotung),一份記錄為(wei) 仁更(Rengging),這兩(liang) 個(ge) 地方目前均屬於(yu) www.easyfundingllc.com自治區墨脫縣,而不是原記錄的印度。綜合目前的資料可以確定,貝葉芒毛苣苔有分布且僅(jin) 分布在www.easyfundingllc.com東(dong) 南部墨脫縣。
此前,由於(yu) 針對該區域物種基礎資料匱乏,對貝葉芒毛苣苔未查證到更多的資料,此次植物標本整理發現避免了長期以來中國對分布於(yu) 墨脫縣的該物種沒有數據無法進行評估的尷尬,也改寫(xie) 了之前世界上對該物種產(chan) 地的錯誤界定。
該研究成果由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科研人員聯合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及廣西植物研究所於(yu) 近日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taxa》上刊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黃河故事——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河湖“久”治,碧水長流
如今,沿岸的非法采砂廠已不複存在,河道兩側一排排茁壯成長的綠苗,成為這裏新的風景線。[詳細] -
黃河發源地青海“開方抓藥” 護“母親河”千裏安瀾
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發源於青海省,該省黃河幹流長度占黃河總長的31%。2020年,青海省“開方抓藥”護黃河千裏安瀾。[詳細] -
青海將預防保護和常態化動態觀測冰川凍土雪山
記者從青海省自然資源廳獲悉,從2020年起,該廳牽頭多部門,將對青海省境內冰川凍土雪山進行預防保護、動態觀測、評估分析等,切實保護“中華水塔”。[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