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青海湖畔瞰湟魚洄遊

祁宗珠 海東 發布時間:2020-07-01 11:21:00來源: 西海都市報

  青海湖裸鯉,又被稱為(wei) 湟魚,是青海湖特有物種,也是青海湖中唯一的大型經濟魚類,在青海湖生態係統中起著核心作用。每年5月下旬到8月中旬,湖中的湟魚會(hui) 沿著入湖河流逆流而上,進入河流淡水區域產(chan) 卵,然後再回到湖中。湟魚洄遊會(hui) 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魚”“群鳥獵魚”“鯉魚跳龍門”等奇特的景觀,堪稱自然奇觀。

  

  6月29日上午,青海湖北岸放晴,藍天白雲(yun) 下,四個(ge) 小孩你追我趕,在剛察縣湟魚家園的木棧道上奔跑。

湟魚家園。
湟魚家園。

  跑在最前麵的是11歲的小男孩才項仁增,身後是他的3個(ge) 妹妹。來回跑了十多分鍾,他們(men) 有些累了,隨即走到了青海湖湟魚人工增殖放流點。

  這裏,工作人員正在有序引導遊客,從(cong) 多個(ge) 放流池將湟魚幼苗放流至沙柳河河道裏。由於(yu) 放流池中的水流流速稍快,許多幼苗來回在池中遊動,沒有第一時間進入河道。

  “我們(men) 把小魚放下去吧?”在放流池外觀察許久,才項仁增決(jue) 定和妹妹們(men) 一起幫小魚進入河道。

  幾個(ge) 小朋友嬉鬧著,用小食指左挑一下,右撥一下,先後幫16條小魚順利進入河道。

  看著孩子們(men) 嬉鬧間幫助小魚的暖心舉(ju) 動,遊客們(men) 紛紛駐足拍照。人群後麵,最開心的還是他們(men) 的爺爺——今年74歲的多傑老人。

湟魚盛宴。
湟魚盛宴。

  看著孫子們(men) 的舉(ju) 動引起遊客的稱讚,多傑和老伴倚靠在沙柳河圍欄停下腳步,看著孩子們(men) 。

  看著眼前這一幕,多傑想到了自己。他說,小時候他和小夥(huo) 伴也曾光著腳在沙柳河邊看到湟魚在河邊擱淺後,快速走上前幫魚兒(er) 完成了洄遊。

  生在青海湖邊,長在沙柳河畔,當地人非常關(guan) 心湟魚。“今天看到孫子主動關(guan) 愛湟魚,這讓我非常高興(xing) 。”多傑笑著說。

  

  29日的青海湖北岸一派青綠,眼前諾大的綠樹林子,碧藍的河水,遠方綠色的草原、農(nong) 場,藍色的青海湖層層疊疊,美不勝收。

  “看,那是湟魚!”一名身穿粉色連衣裙的小姑娘,用手指著泉吉河成群的魚兒(er) 大喊。她的身後,有三個(ge) 小孩,還有他們(men) 的家長。

  “我們(men) 是一大早從(cong) 西寧趕到青海湖的家庭自然參觀團成員。”帶隊的是孩子們(men) 的姑姑餘(yu) 鳳英,她說。

湟魚洄遊奇觀吸引遊人。
湟魚洄遊奇觀吸引遊人。

  “原本打算今年不來了,可還是來了。”餘(yu) 鳳英曾在去年及前年,連續兩(liang) 次帶著家裏的小學生到青海湖觀察,接觸大自然,可在今年她本來有其他打算。

  “姑姑,我們(men) 不去看湟魚洄遊了嗎?”餘(yu) 鳳英說,最直接的原因還是半個(ge) 多月前小侄子的一次發問。聽到侄子的話,餘(yu) 鳳英詢問發現,連續兩(liang) 年帶著家裏的小孩子在青海湖、祁連山等地觀察自然現象,探索自然奧秘的小種子已經在孩子們(men) 的心底萌發。

  “我們(men) 準備了4台口袋相機就來了。”餘(yu) 鳳英說,孩子們(men) 對自然界懷有好奇心,家長應該支持鼓勵。

  她的小侄女娜娜說,今年看完青海湖湟魚洄遊之後,最想做的事情是“拿起水彩筆,把大湟魚、小湟魚全都畫出來,和同學分享。”

  “第一年,我們(men) 看青海湖的山水自然色彩,第二年我帶他們(men) 看青海湖湖盆地形,今年,我帶他們(men) 在泉吉河大橋往上遊下遊各走1公裏,了解青海湖畔圍繞湟魚展開的生態大循環。”餘(yu) 鳳英說。

  

  “湟魚洄遊,生命的奇跡。”

  “半河清水,半河魚。”

  “百萬(wan) 湟魚踏上繁育新生命的征程。”

  ……

  這是山東(dong) 教師田春清此前在網上知道的關(guan) 於(yu) 青海湖的重要信息,在即將離開青海之前,她決(jue) 定看看這曾經無數次刷爆朋友圈的自然奇觀。

  “看到河道裏的魚多,我決(jue) 定坐在涼亭邊上,仔細觀察。”6月29日天氣晴朗,她和同事邀約到了青海湖北岸,同事外出間隙,她一個(ge) 人盯著河道裏洄遊的湟魚看了許久。

  “一條條的小魚,像是像離弦的箭,向上遊淡水河衝(chong) ,擠破頭也要往上竄,微小的生物也能給人帶來巨大的震撼,很感動。”田春清所在的地方是沙柳河畔海拔3300多米的河道,海拔高、含氧量少,這讓她臉色微微發黃。

  田春清今年45歲,是去年從(cong) 山東(dong) 聊城莘縣萃亭中學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民族中學支教的老師,即便來青海快一年了,她還是每天在缺氧狀態下堅持工作。3月初,她提前從(cong) 山東(dong) 返回剛察,準備開學。前不久,因為(wei) 身體(ti) 不適,回老家休養(yang) 了10天,然後又急匆匆趕回青海湖畔給學生上課。

  “老家海拔33米,這裏海拔3300多米,在海拔高出100倍的青海高原,看到湟魚洄遊的那一刻,我感覺到了生命的頑強和偉(wei) 大。”田春清說。

  相關(guan) 新聞 今年已人工增殖放流青海湖裸鯉800萬(wan) 尾

  6月29日,記者從(cong) 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獲悉,截至6月底,我省已累計人工增殖放流青海湖裸鯉800萬(wan) 尾。

逆流而上。
逆流而上。

  6月6日,在布哈河人工增殖放流青海湖裸鯉魚苗100萬(wan) 尾。6月10日,在沙柳河畔人工增殖放流100萬(wan) 尾……近日,為(wei) 了救護和恢複青海湖裸鯉資源,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已組織多個(ge) 部門及單位在青海湖北岸的多條湟魚洄遊的主要淡水通道人工增殖放流湟魚。

  青海湖位於(yu) 青藏高原東(dong) 北部,總麵積逾4400平方公裏,是中國最大的內(nei) 陸鹹水湖泊。由於(yu) 地處高寒高海拔環境,青海湖孕育了獨特而豐(feng) 富的水生動植物資源,其中俗名“湟魚”的青海湖裸鯉是青海湖中特有的珍貴魚種,對維係青海湖流域“水魚鳥”生態鏈安全和生物多樣性有著舉(ju) 足輕重的作用。2004年這一魚種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為(wei) 瀕危物種。

  據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為(wei) 了保護湟魚,恢複青海湖生態係統,從(cong) 上世紀80年代開始,青海省先後對青海湖實施了多次“封湖育魚”。與(yu) 此同時,2002年起,我省開始人工增殖放流湟魚,今年我省計劃人工增殖放流青海湖裸鯉將達1600萬(wan) 尾,目前已放流800多萬(wan) 尾,完成全年計劃的50%。”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