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生態文明建設為抓手 深入推進美麗西藏建設

發布時間:2020-08-05 08:43:00來源: 西藏日報

  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是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總書(shu) 記治邊穩藏重要論述的重要內(nei) 容,是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美麗(li) 西藏建設的重要支撐,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環境領域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是踐行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ti) ,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wei) 主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重要保障。2020年6月19日,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印發《關(guan) 於(yu) 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加快建設美麗(li) 西藏的決(jue) 定》。2020年6月30日,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了《關(guan) 於(yu) 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加快建設美麗(li) 西藏的實施意見》,要求大力開展“六大行動”,深入實施“十八項工程”,切實把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工作抓細抓實,全麵提升西藏生態文明水平。

  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

  生態文明建設是“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的重要內(nei) 容,是關(guan) 係人民福祉、關(guan) 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生態文明建設涉及麵廣、綜合性強,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借助各種載體(ti) 和平台,聚集有利條件、聚焦重點任務、聚合各方力量,在探索實踐中不斷豐(feng) 富和完善生態文明理念,加快提升生態文明水平,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就是當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ge) 重要載體(ti) 和平台。

  早在1995年,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啟動生態示範區建設。2019年9月,為(wei) 深入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決(jue) 策部署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精神,充分發揮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平台載體(ti) 和典型引領作用,生態環境部修訂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建設指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管理規程》,製定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管理規程(試行)》,為(wei) 生態文明示範建設管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近年來,在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高度重視下,西藏自治區持續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工作。截至目前,林芝市、昌都市,巴宜區、亞(ya) 東(dong) 縣、當雄縣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隆子縣榮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

  二、西藏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

  2009年,原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啟動創建試點工作以來,不斷探索符合西藏自治區實際的創建申報管理規定和指標體(ti) 係,相繼印發了西藏自治區級生態縣、鄉(xiang) 鎮、村申報及管理規定、建設標準的試行文件及工作報告編製規範,全麵開展西藏自治區級生態建設示範區創建工作。截至2019年年底,西藏自治區已創建自治區級生態縣22個(ge) ,自治區級生態鄉(xiang) 鎮269個(ge) ,自治區級生態村3087個(ge) 。

  通過生態創建工作,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持續保持優(you) 良,生態安全屏障功能得到較好維持,環境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汙染防治成效明顯,城鄉(xiang) 生態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人居環境條件全麵改善,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西藏自治區幹部群眾(zhong) 和農(nong) 牧民環保意識明顯提高,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不斷完善,推動西藏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

  三、新形勢下西藏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的要求

  進入新時代,對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西藏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將從(cong) 立足西藏自治區已有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充分吸收區內(nei) 外成功經驗,圍繞“人與(yu) 自然協調發展”的生態文明觀核心,落實優(you) 化生態空間、發展生態經濟、保護生態環境、踐行生態生活、完善生態製度、弘揚生態文化六方麵的重點任務,建設具有西藏特色的生態文明示範區典型模式,引領西藏的生態文明建設。

  優(you) 化生態空間開發格局將從(cong) 生態空間、生產(chan) 空間、生活空間三個(ge) 方麵優(you) 化調整空間分布,主要內(nei) 容包括生態功能定位、生態保護紅線區域格局、生態文明建設空間布局等,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格局、農(nong) 業(ye) 發展格局和生態安全格局。發展生態經濟包括資源節約利用和產(chan) 業(ye) 循環發展兩(liang) 大方麵。主要內(nei) 容包括提升改造支柱產(chan) 業(ye) 和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和能源結構、促進資源節約循環高效利用,構建資源消耗低、經濟效益好、環境汙染少的產(chan) 業(ye) 結構和生產(chan) 方式;加快發展形成高原特色生態工業(ye) 、現代農(nong) 牧業(ye) 和生態服務業(ye) 等符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區域優(you) 勢型綠色產(chan) 業(ye) ,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培育經濟社會(hui) 發展新的增長點。保護生態環境包括環境質量改善、生態係統保護和環境風險防範三大方麵,從(cong) 主要汙染物總量減排、生態環境汙染治理(水、氣、噪聲、固體(ti) 廢物、土壤)、生態保護和修複、風險防範等方麵,守護好高原藍天、碧水、淨土。踐行生態生活旨在促進人居環境改善和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通過加快統籌基礎設施、加大脫貧攻堅力度、加強城鄉(xiang) 環境綜合整治、推動生態文明創建等措施,改善人居環境;同時,引導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勤儉(jian) 節約、生態友好、綠色低碳、文明健康方向轉變。完善生態文明製度旨在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破除製約生態文明建設的體(ti) 製機製障礙,以“三線一單”管控、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製度和有償(chang) 使用製度、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和用途管製、自然資源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自然資源資產(chan) 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和責任追究、生態補償(chang) 、河湖長製等重大製度為(wei) 突破口,深化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從(cong) 源頭保護、過程嚴(yan) 管、後果嚴(yan) 懲等環節建立係統完整的製度體(ti) 係,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法治化、製度化軌道。弘揚生態文化旨在廣泛弘揚生態文明主流價(jia) 值觀,充分挖掘西藏傳(chuan) 統生態文化資源,打造生態文化載體(ti) ,培育生態文明意識,普及生態文明知識,鼓勵公眾(zhong) 參與(yu) ,發揮廣大農(nong) 牧民作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ti) 作用,建立健全督察考核機製,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hui) 新風尚,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堅實的社會(hui) 、群眾(zhong) 基礎。

  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分析自身生態環境實際問題,科學製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方案,以構建生態文明體(ti) 係為(wei) 重要任務,突出西藏特色,發展高原生態經濟,與(yu) 構建高原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生態文明高地等重點任務相結合,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推動美麗(li) 西藏建設。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