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青海:升級版禁塑令能否管住白色汙染

樊婭楠 發布時間:2020-10-13 09:00:00來源: 青海新聞網

  今年以來,青海省、西寧市相繼推出升級版“禁塑令”,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ti) 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正式施行。《西寧市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指出,到2020年年底,西寧餐飲行業(ye) 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到2020年年底,西寧市區商場、超市、藥店、書(shu) 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hui) 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製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那麽(me) ,升級版“禁塑令”推行以後,西寧禁塑限塑情況如何?告別塑料袋、吸管等不可降解的塑料製品,您做好準備了嗎?

  塑料製品依舊被頻繁使用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西寧多家奶茶店、飲料店,超市、農(nong) 貿市場和小賣店,發現“限塑令”“禁塑令”全麵落地還存在不少現實阻礙,市民響應“禁塑令”“限塑令”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大部分店鋪、攤位依然使用塑料吸管、一次性塑料袋。

  【現狀一】塑料吸管普遍使用

  在城北區門源路某奶茶店,無論是打包帶走還是現場取用,每一杯飲料都會(hui) 配一根塑料吸管。其中,大部分店鋪表示會(hui) 支持禁塑令,僅(jin) 有個(ge) 別店鋪店員表示,不知道禁用塑料吸管的規定。

  在城中區某超市,一導購員表示,普通市民對一次性塑料吸管的需求並不大,每個(ge) 月能售出10包左右,大概1000支左右。

  【現狀二】環保袋使用者較少

  10月9日,記者在城西區某大型超市看到,絕大多數顧客會(hui) 將選好的蔬菜、水果和散裝食品,裝進塑料袋。“用塑料袋裝好方便稱重,還不會(hui) 弄髒袋子,為(wei) 了減少浪費,我會(hui) 盡量將幾個(ge) 品種裝進一個(ge) 袋子裏。”市民小劉接過剛稱好的水果對記者說。

  在收銀台前,絕大多數人會(hui) 在付款時,選擇購買(mai) 塑料袋來裝東(dong) 西,僅(jin) 有少數人會(hui) 自備環保布袋。

  【現狀三】快遞外賣成“重災區”

  記者調查發現,外賣和快遞成為(wei) 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的“重災區”。

  10月10日上午,在城中區一早餐店內(nei) ,一位身穿藍色工作服的某外賣平台工作人員急匆匆衝(chong) 進店裏,取走了顧客的餐食。記者注意到,打包流食胡辣湯、豆漿的包裝為(wei) 塑料透明盒子,油條、油餅、火燒等食物則使用了白色塑料袋進行包裝。在塑料碗、塑料袋上並無任何環保標誌。

  “不用不行,對於(yu) 消費者而言,點外賣是為(wei) 了方便,配套的餐具用完後都會(hui) 扔掉。”馬生龍告訴記者。

  塑料製品為(wei) 何屢禁不止

  一次性塑料製品對環境危害大、不環保,但為(wei) 何多年來屢禁不止?不少市民表示,理念轉變,沒有合理有效的替代品是最為(wei) 關(guan) 鍵的因素。

  在城中區某大型農(nong) 貿市場多個(ge) 攤位前,記者觀察近一個(ge) 小時,很難見到自帶環保袋、菜籃子來購物的市民,每家攤位旁都掛著免費提供的塑料袋。挑選蔬菜時,攤主會(hui) 主動將塑料袋遞給顧客。待顧客付錢後,往往還會(hui) 主動將所有蔬菜裝進一個(ge) 大塑料袋中。

  “大家都在這麽(me) 做,如果我不提供塑料袋,就沒有回頭客了。”攤主老陳說。

  “青菜蘿卜可以用環保布袋裝,但是像散裝豆腐、水產(chan) 品等有味道、會(hui) ‘流水’的東(dong) 西隻適合用塑料袋裝。我覺得,日常買(mai) 菜還是離不開塑料袋。”市民謝阿姨也表示。

  禁塑限塑需全民同心協力

  “從(cong) 國家到地方出台的這一係列措施,實際上是對塑料製品的‘零容忍’。從(cong) ‘限’到‘禁’,升級治理‘白色汙染’,同時細化法律責任,明確了時間表,基本形成了多元共治體(ti) 係。”市生態環境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表示,規範塑料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和處置,加強塑料廢棄物回收和清運也很重要,相關(guan) 企業(ye) 可以結合垃圾分類,加大塑料廢棄物等可回收物分類收集和處理力度。與(yu) 此同時,相關(guan) 部門也可以在積極推動“禁塑令”落地生根的同時,加大宣傳(chuan) 力度。

  采訪中,大多數市民對禁用塑料吸管表示理解和支持。“早禁早好,可以減少白色汙染。”市民張婷說。就讀於(yu) 青海大學生態環境工程學院的大三學生小李則認為(wei) ,禁用塑料吸管的關(guan) 鍵在於(yu) 盡快推出方便高效的替代品。

  “習(xi) 慣不加以抑製,久而久之就會(hui) 成為(wei) ‘生活必需品’,想要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必須轉變公眾(zhong) 意識。這是一個(ge) 長期過程,無法一蹴而就,需要每個(ge) 人的親(qin) 力親(qin) 為(wei) 。”長期熱衷於(yu) 環保事業(ye) 的退休幹部張衛軍(jun) 說。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