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江源國家公園村級生態保護協會(hui) 負責人培訓班在西寧開班。記者石晶攝
10月22日,由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和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hui) 共同舉(ju) 辦的“三江源國家公園村級生態保護協會(hui) 負責人”培訓班在西寧開班。
為(wei) 更好的發揮社區在中華水塔保護和極地青海片區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引導廣大農(nong) 牧民和民間組織積極參與(yu) 生態保護建設,將生態保護與(yu) 群眾(zhong) 日常生產(chan) 生活融為(wei) 一體(ti) ,真正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存。來自三江源國家公園園區53個(ge) 行政村村級生態協會(hui) 理事長,各園區管委會(hui) 協會(hui) 工作聯絡人等共計70人聚集西寧,由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hui) 邀請了經驗豐(feng) 富的生態保護領域專(zhuan) 家通過課堂講授、交流互動、集中討論及參觀學習(xi) 相結合的方式,向參訓人員介紹有關(guan) 社會(hui) 團體(ti) 方麵的法律法規知識,村級生態保護協會(hui) 運作模式資金募集和項目管理等方麵的知識。
授課現場,北大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趙翔在現場做了《自然體(ti) 驗,三江源國家公園社區發展的可能與(yu) 挑戰》的介紹。授課結束後,趙翔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談到,科學研究人員不可能一直待在瀾滄江園區,真正和那裏的生態朝夕相處的是當地的居民。在保護地方生態的過程中,小到片區的垃圾,大到對整個(ge) 生態係統的維護,長遠來看需要也隻能由當地的社區來負責管理與(yu) 實施。趙翔說:“青海省真的非常重視社區和老百姓的作用,國內(nei) 外有些地方認為(wei) 原住民是環境保護的威脅,相反,三江源的原住民是生態保護的主體(ti) ,這個(ge) 理念是有世界性價(jia) 值的。”
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hui) 副理事長王繼卿講到,三江源園區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是國家公園的主人,為(wei) 更好的發揮園區群眾(zhong) 在國家公園建設中的主體(ti) 作用,支持和引導園區群眾(zhong) 發揮主人翁作用,搭建公眾(zhong) 參與(yu) 的有效平台,打造國家公園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hui) 治理格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聯合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hui) 協調組織三江源國家公園園區內(nei) 的53個(ge) 行政村成立了村級生態保護協會(hui) 。“今天,我們(men) 在這裏舉(ju) 辦三江源國家公園村級生態保護協會(hui) 負責人培訓班既是對我們(men) 前期協會(hui) 籌備工作成果的檢驗,更是我們(men) 今後實現上下聯動,共同助力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的集結會(hui) 。”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