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生態保護優先 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在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始終強調堅持綠色發展,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定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ti) 觀,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生態文明是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生態文明建設是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我們(men) 要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引,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上來,為(wei) 建設美麗(li) 中國貢獻青海力量。
第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內(nei) 在要求。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黨(dang) 關(guan) 於(yu) 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不斷豐(feng) 富和完善。在“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基本方略,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堅戰中汙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堅戰。這“四個(ge) 一”體(ti) 現了我們(men) 黨(dang) 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把握,體(ti) 現了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中的地位,體(ti) 現了黨(dang) 對建設生態文明的部署和要求,體(ti) 現出我們(men) 黨(dang)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奮鬥目標,始終向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的磅礴力量。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創造良好生產(chan) 生活環境,是人民群眾(zhong) 的極大期盼。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為(wei) 導向的高質量發展路子,是我們(men) 的不二選擇。青海地處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物種、基因、遺傳(chuan) 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是北半球氣候的敏感區和啟動區,是全球生態係統的調節器和穩定器,在我國乃至世界生態安全中具有獨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men) 要把生態環境嚴(yan) 格保護和良性發展的思想行動注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思想精髓,從(cong) 維護人民根本利益角度來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不斷增強群眾(zhong) 保護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夯實黨(dang) 在民族地區的執政根基。
第二,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生動體(ti) 現。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對少數民族群眾(zhong) 和民族地區特別關(guan) 心,對民族工作高度重視,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寫(xie) 入黨(dang) 章,推動我國民族工作進入新時代。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事關(guan)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大局,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對青海以及全國可持續發展與(yu) 全球生態安全均具有重要意義(yi) 。青海各族群眾(zhong) 在長期生產(chan) 生活中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生態文化,其中所蘊含的天人合一、自然崇拜、有序利用、愛惜土地、珍愛生命等樸素生態倫(lun) 理思想,其所體(ti) 現出的人與(yu) 自然無法分割、共為(wei) 一體(ti) 的整體(ti) 性思維特征及處理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的辯證思維等,在曆史發展中對各族群眾(zhong) 正確處理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提供了基本認知和約束,對保護青海的生態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與(yu) 曆史的進步,傳(chuan) 統的民族生態文化與(yu) 生態文明建設理念高度融合,二者都崇尚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的價(jia) 值觀念,都強調對人類開發與(yu) 利用自然要進行強製約束,都強調要合理利用資源等,這些保護青藏高原生態的質樸睿智的自然觀,至今仍給人以深刻警示和啟迪,並在保護生態環境、創建美好家園的同時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人民幸福、民族團結的助推劑,不斷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基礎。
第三,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8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考察青海時強調,今天的青海,在黨(dang) 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性尤其突出。近年來,青海省委省政府不斷深化對生態安全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牢牢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ge) 生命共同體(ti) 的整體(ti) 係統觀,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將“四個(ge) 紮紮實實”重大要求始終貫穿於(yu) 全省各項事業(ye) 建設過程中。在實踐中,始終將生態保護置於(yu) 青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位置上,著眼生態立省戰略,奮力推進“一優(you) 兩(liang) 高”,進一步推動青海綠色發展,不斷築牢築實生態安全屏障,努力探索青海作為(wei) 欠發達地區、生態脆弱地區及多民族地區紮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青海肩負維護生態安全的光榮使命,要牢固樹立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理念,推進傳(chuan) 統與(yu) 現代民族生態文化和諧發展,充分發揮人作為(wei) 自然界主體(ti) 的能動性,處理好開發與(yu) 保護之間的矛盾,嚴(yan) 格保護與(yu) 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做好青海生態保護工作,為(wei) 建設大美青海、美麗(li) 中國、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青海貢獻。
第四,生態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要手段。生態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我國全麵深化改革的重要內(nei) 容。麵對新形勢下新的環境問題及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新挑戰,必須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用製度確保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涉及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jia) 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我們(men) 要堅持節約優(you) 先、保護優(you) 先、自然恢複為(wei) 主的方針,加快製度創新,增加製度供給,完善製度配套,強化製度執行,讓製度成為(wei) 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要堅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原則,健全源頭預防、過程控製、損害賠償(chang) 、責任追究的生態環境保護體(ti) 係,為(wei) 推進國家發展進步提供可借鑒可複製的青海經驗與(yu) 青海方案。特別是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示範省讓青海受益良多,青海逐漸變成一個(ge) 有山有水的景觀園、一個(ge) 有樹有草的植物園、一個(ge) 有獸(shou) 有鳥的動物園、一個(ge) 有聲有色的文化園、一個(ge) 有滋有味的遊樂(le) 園。我們(men) 有責任有信心,推動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行穩致遠,逐漸走向成熟和定型。
第五,創造良好生態宜居環境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重要支撐。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是黨(dang) 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項重大決(jue) 策部署。所要實現的目標,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所要建設的生態宜居,是充分展現“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ti) ”、生態係統良性循環的美麗(li) 宜居鄉(xiang) 村;所要達到的生態振興(xing) ,是以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基本建立可持續的生態經濟體(ti) 係為(wei) 重要標誌。在新時代,我們(men) 要堅持把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穿於(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全過程,建立健全以生態價(jia) 值觀念為(wei) 準則的生態文化體(ti) 係和以產(chan) 業(ye) 生態化和生態產(chan) 業(ye) 化為(wei) 主體(ti) 的生態經濟體(ti) 係,著力推動鄉(xiang) 村生態振興(xing) 。良好的生產(chan) 生活習(xi) 慣是建設生態宜居鄉(xiang) 村的重要前提之一,建設生態宜居鄉(xiang) 村,必須教育引導農(nong) 牧民形成符合現代生態文明要求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牢固樹立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動員全社會(hui) 力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建大美青海,堅定不移轉變農(nong) 業(ye) 發展方式,走產(chan) 出高效、產(chan) 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道路,讓人民群眾(zhong) 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實現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為(wei) 建設美麗(li) 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貢獻青海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十三五”發展成就巡禮】擘畫高原特色生態農牧業發展新藍圖
先後成立犛牛、青稞、三文魚和油菜4個產業聯盟,建設現代農牧業產業園27個,涵蓋了犛牛、藏羊、青稞、冷水魚、油菜、馬鈴薯等主導產業。[詳細] -
嗬護雪域高原碧水藍天
多年來在與高原生靈的相伴相隨中,兵站部的官兵們還配合當地開展山區巡護、治理偷獵盜采,以實際行動當好青藏高原生態衛士。[詳細] -
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召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座談會
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組織召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製工作座談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