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青海:涵養綠色生態 建設幸福西寧

發布時間:2020-12-03 17:06:00來源: 央廣網

  青山就是生機,綠色就是幸福,環境就是民生。從(cong) 出台全國首部綠色發展地方性法規到構建“一芯 兩(liang) 屏 三廊道”的城市新型生態格局;從(cong) 推進“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到探索綠色生活幸福驛站,青海西寧市在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中持續發力。

  走進西寧市城市展廳,沙盤上濃縮的西寧市發展規劃中,最顯眼的是大片的綠色,“一芯、兩(liang) 屏、三廊道”城市新型生態格局立體(ti) 直觀。

  西寧市委綠色發展委員會(hui) 副主任張延虎介紹,“一芯、兩(liang) 屏、三廊道”就是把整個(ge) 市區原有的32.6萬(wan) 畝(mu) 土地拿出來作為(wei) 城市的綠芯,就像一個(ge) 人的肺一樣。兩(liang) 屏分為(wei) 內(nei) 屏和外屏,內(nei) 屏就是南北山,離城郊比較近,外屏指南麵的拉脊山,北麵的北山、大阪山,西邊的日月山,構成了西寧外圍的生態屏障。三廊道就是南川、北川和西川三廊道。

  作為(wei) “一芯、兩(liang) 屏、三廊道”重要組成部分的西寧園博園一期,今年7月18日正式開園迎客。在這裏,河流湖泊組成的飄帶串景連園,古色古香的河湟民居布局巧妙,青山綠水相互應和。

  西寧園博園和西堡森林公園建設管委會(hui) 規劃建設部羅如鵬介紹:“園博園也是西寧市對外開放、對外展示宣傳(chuan) 的一個(ge) 窗口,四個(ge) 多月遊覽市民達55萬(wan) 人次,遠遠高於(yu) 預期。”

  西寧市周邊群山懷抱,地處湟水及三條支流的交匯處。位於(yu) 城中區總寨鎮的上、下細溝村,當地通過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不僅(jin) 解決(jue) 了全村310人雨天出行難的問題,而且讓“一芯兩(liang) 屏三廊道”的構架更加“綠色”。

  西寧市水利水電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虎民介紹:“主要修了6個(ge) 景觀疊水,形成了幾處水麵,從(cong) 而改善了上下細溝村的生態環境。通過治理,基本上避免了溝水漫路的情況。”

  如果說,良好的生態環境為(wei) 西寧市增添了綠色發展的底色,那麽(me) 城區內(nei) 的幸福驛站則為(wei) 這抹底色增加靈動。今年7月以來,西寧市在部分社區、商圈、公園等人流密集區試點建設8處幸福驛站,以滿足群眾(zhong) 和遊客服務需求。

  西寧市城中區委綠色發展辦公室主任董國強介紹:“驛站給市民和遊客提供一些便民服務,比如針線包、急救醫藥箱、一次性口罩、老花鏡等用品,還提供一些共享的雨傘(san) 。根據周邊居住人群的需求,我們(men) 還在驛站裏麵設置了圖書(shu) 室、休閑室、母嬰室還有工作站。”

  西寧市城西區居民郭子月對記者說:“幸福驛站自從(cong) 開了以後,我們(men) 每次逛街的時候,接個(ge) 水、借個(ge) 東(dong) 西,越來越有幸福感,越來越有獲得感。”

  三年來,西寧市持續推進“高原綠”“西寧藍”“河湖清”等六大建設行動,推動城市空間與(yu) 自然環境有序共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鞏固“垃圾分類”成果,開展花園城市添彩行動,促進公園形態和城市空間有機融合,推進城市從(cong) “有公園的城市”向“公園中的城市”轉變。

  西寧市委綠色發展委員會(hui) 副主任張延虎表示:“我們(men) 的出發點是創造更多的生態財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未來將西寧市打造成具有公園城市形態、美麗(li) 城市風範、幸福城市品質的現代高原美麗(li) 幸福大西寧。”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