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優兩高”繪就生態之美
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供圖
堅持生態保護優(you) 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近年來,青海省上下生動地將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運用到建設新青海的探索中,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引,全方位推動“四個(ge) 紮紮實實”重大要求在青海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奮力推進“一優(you) 兩(liang) 高”戰略,把生態保護優(you) 先作為(wei) 首要前提,生態文明濃墨重彩,綠色發展漸入佳境。
從(cong) 生態立省到“一優(you) 兩(liang) 高”,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三江之源,大河奔流;千山堆繡,百川織錦。
青海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生態屏障”“地球第三極”,是我國淡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地、高寒生物種質資源庫和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在全國具有特殊的生態功能和重要的生態戰略地位,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海省生態係統服務價(jia) 值及生態資產(chan) 評估”項目成果顯示,青海省生態資產(chan) 總價(jia) 值為(wei) 18.39萬(wan) 億(yi) 元,其中,三江源區生態資產(chan) 價(jia) 值12.66萬(wan) 億(yi) 元,占68.9%。
生態保護既是立足青海的基本省情和獨特生態環境必然要求,也是青海省曆來遵循的發展之要。
從(cong) 提出“生態立省”到“一優(you) 兩(liang) 高”戰略的實施,我們(men) 看到的是多年來青海以生態保護優(you) 先的理念統領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的戰略定力,也是青海600多萬(wan) 各族兒(er) 女踐行生態報國的具體(ti) 行動。
實施《青海省生態文明製度建設總體(ti) 方案》,成為(wei) 全國第一個(ge) 出台生態文明建設“總設計圖”“總施工圖”的省份;印發《青海省主體(ti) 功能區規劃》,限製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占青海省總麵積的89.82%,青海“半壁江山”納入三江源保護區;試行青海省第一部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立法《青海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印發《青海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chan) 業(ye) 準入負麵清單(試行)》,意味著舍棄對生態不友好的經濟效益,從(cong) 源頭上開展汙染管控;率先在全國實施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通過《三江源國家公園條例(試行)》,形成了“1+N”國家公園政策製度體(ti) 係……
隨著一次次部署,一項項行動,一次次實踐、一次次探索,青海省上下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更加深刻、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到位,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越來越強,建設生態文明的脈絡越來越清晰。
把保護理念上升為(wei) 實際行動,生態文明建設行穩致遠
青海最大的價(jia) 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
生態資源就是最大的資源,生態優(you) 勢就是最大的優(you) 勢,綠色發展就是最大的發展。為(wei) 此,青海省上下以生態文明理念為(wei) 引領,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以生態功能提升、資源節約提效、環境治理提質、國土綠化提速、生態製度構建五大行動為(wei) 載體(ti) ,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一張藍圖繪到底,努力開創生態保護建設新局麵。
從(cong) 啟動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率先在全國承擔起先行先試的任務,到成為(wei) 祁連山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省份之一,讓青海成為(wei) 全國第一個(ge) “雙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省份,再到啟動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示範省建設,青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越走越穩,不僅(jin) 向世人展現了“國家公園省、大美青海情”的獨特魅力,也為(wei) 推進自然生態保護、建設美麗(li) 中國、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作出青海貢獻。
與(yu) 此同時,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ge) 生命共同體(ti) 的理念,相繼開展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青海湖流域、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與(yu) 綜合治理,柴達木地區荒漠化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河湟地區生態環境治理重大生態保護舉(ju) 措。
“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當下,青海正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引,全麵貫徹黨(dang) 中央和省委決(jue) 策部署,堅定不移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構築生態安全屏障,為(wei) 譜寫(xie) 美麗(li)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貢獻青海力量。
創造良好生態環境,讓良好的生態成為(wei) 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9年,青海省8個(ge) 市州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達95%,主要城市西寧、海東(dong) 市優(you) 良天數平均比例達89%;今年1至6月,青海省環境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96.3%,主要城市西寧、海東(dong) 市為(wei) 93%。
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青海省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燃煤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高原藍”成為(wei) 大美青海獨特風景。
堅持“好水差水”一起抓,統籌推進水環境保護、水生態修複、水汙染防治,實施長江、黃河幹流、青海湖和湟水流域水汙染綜合治理工程,紮實推進縣級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專(zhuan) 項行動,列入國家調度的61個(ge) 縣級地表水型水源地環境問題全部整治,建成37個(ge) 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實現重點流域、重點湖庫自動連續監測。
據統計,今年1至7月,青海省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穩定,19個(ge) 國控斷麵水質優(you) 良比例為(wei) 100%,長江、黃河、瀾滄江出省斷麵水質優(you) 良率為(wei) 100%,青海湖、龍羊峽等湖庫水質保持優(you) 良穩定;青海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基本達到或優(you) 於(yu) Ⅲ類,地下水水質總體(ti) 保持穩定,確保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
強化土壤環境安全防控,穩步推進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啟動西寧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統籌布局危險廢物綜合利用及社會(hui) 源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設施建設,處置能力達到每年153萬(wan) 噸,電解鋁及石油開采行業(ye) 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能力進一步增強。
通過鄉(xiang) 村人居環境整治、三江源頭生態保護修複、自然保護區專(zhuan) 項檢查整改、廢棄礦山環境治理等工作的持續推進,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途徑,生態環境持續好轉,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同時,加強生態環境係統意識形態和宣傳(chuan) 教育工作,推動全社會(hui) 參與(yu) 支持生態環境保護。
從(cong) 理念到行動,從(cong) 理想到現實。今日之青海,在“生態保護優(you) 先”理念的引領下,青海省各族兒(er) 女矢誌不渝,奮力前行,共同在江源大地上繪就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壯美畫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省高原美麗城鎮建設促進條例
《青海省高原美麗城鎮建設促進條例》已由青海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於2020年12月2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詳細] -
從布哈河走向祁連山國家公園
入冬不久,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天峻縣周邊區域已是寒氣襲人。遠處的山巒披上了皚皚白雪,布哈河河穀裏寒風刺骨,沿河地帶的灌木叢已變得枯黃。[詳細] -
稱多縣:為野生動物保護監測員“充電”
日前,由稱多縣森林公安局和北京海澱區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共同舉辦的2020年稱多縣野生動物保護監測員培訓班舉行。[詳細] -
青海湖流域沙化土地綜合治理技術集成示範
7日,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獲悉,日前,青海省科學技術廳組織專家對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承擔的“青海湖流域沙化土地綜合治理技術集成示範”項目進行了成果評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