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用好河長製 “麵、點、合”三方麵做活“水文章”

發布時間:2020-12-16 09:29:00來源: 四川日報


長江流經瀘州主城區。 劉學懿攝


位於(yu) 長江和沱江交匯處的瀘州市江陽區東(dong) 門口附近,成群的紅嘴海鷗在江麵上嬉戲。劉學懿攝

  孟冬時節,久違的暖陽普照在瀘州市東(dong) 門口長江江麵上,數百隻紅嘴鷗翩翩起舞,休閑的市民盡情享受著大自然的美,笑語聲、風聲、水聲、鳥聲相互交織,回蕩著自然生態和諧的旋律。江河清澈,風景優(you) 美,飛抵瀘州越冬的紅嘴鷗逐年增多,這是瀘州全麵推行河長製帶來的成效。

  瀘州江河眾(zhong) 多、水係發達,境內(nei) 流域麵積50平方公裏以上的河流有96條,是長江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區和主要集水區,四川80%的長江水量在瀘州市過境出川。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講,瀘州的長江水以什麽(me) 質量出川,就代表著四川向下遊乃至全國交出了怎樣的一份長江大保護“答卷”。今年1-11月,長江出川斷麵水質平均值保持Ⅱ類標準,幹流納入考核的3個(ge) 地表水國控斷麵中,地表水水質優(you) 良比例為(wei) 100%。

  “麵”上定總策

  高位推動 構建工作大格局

  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構築長江上遊綠色生態屏障,為(wei) 瀘州爭(zheng) 創全省經濟副中心提供綠色保障,既是瀘州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也是瀘州項目投資的要求。如何在生態優(you) 先的前提下抓好大保護、促進綠色發展,瀘州很早就開始探索。

  2016年,瀘州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編製《瀘州市綠色發展規劃》;2017年,又率先編製《瀘州市長江沱江沿岸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規劃》;2018年6月20日,瀘州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編製的《瀘州市長江沱江沿岸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規劃》順利通過評審。

  瀘州市河長製辦公室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該規劃最大的亮點是首次建立起政府、企業(ye) 、公眾(zhong) 共治的一係列製度機製體(ti) 係,指導瀘州綠色發展,成為(wei) 編製相關(guan) 規劃的重要依據。“這既是長江經濟帶首個(ge) 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規劃,也是全國地級市層麵首個(ge) 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規劃。”

  這體(ti) 現了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瀘州擔當”。目標引領,製度先行。今年以來,瀘州市製定發布了《2020年瀘州市全麵深化河湖長製工作要點》,明確了四項基礎工作和六大基本任務,統攬全年工作。長江幹流及95條支流均逐河逐段建立問題、目標、措施、責任四張年度工作清單,對河湖管理保護年度目標進行細化分解並督促落實。

  當前,瀘州還全麵啟動了新一輪《長江幹流瀘州段一河(湖)一策管理保護方案(2021—2025年)》和規模以上支流《河湖岸線保護與(yu) 利用規劃》編製工作,提前謀劃“十四五”河湖管理保護工作。

  “點”上抓政策

  一點一策補齊水生態治理短板

  12月3日晚飯後,龍馬潭區羅漢街道老鷹坵生態濕地公園,前來散步的市民不少。排水溝清澈見底,綠地文化廣場、清水橋、望江台和綠地濱江步道,構成了一條流動的生態景觀帶。

  說到幾年前老鷹坵的情形,家住附近社區的劉昌貴坦言:“人路過,要捂著鼻子走。”老鷹坵所在的羅漢街道石樑社區及周邊的化工苑社區屬於(yu) 城鄉(xiang) 結合部,大部分為(wei) 老舊城區,居住人口約2萬(wan) 人。由於(yu) 曆史原因,老鷹坵截汙管網體(ti) 係不完善,存在汙水溢流長江現象。

  四川瀘州(長江)經濟開發區項目建設局副局長楊福超介紹,為(wei) 及時有效解決(jue) 汙水溢流問題,老鷹坵溢流口處新建了容積約500立方米的雨汙收集池,新增應急提升泵,將溢流出的雨汙水收集並提升至城東(dong) 汙水處理廠截汙幹管,避免未分流的雨汙水再次溢流。

  瀘州依靠長江136公裏“黃金水道”,建起了四川第一大港——瀘州港,年吞吐能力集裝箱100萬(wan) 標箱、件雜貨300萬(wan) 噸。瀘州港務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曹廷華指著一江碧水介紹,為(wei) 避免港口汙染物直排長江,去年瀘州港投入2250萬(wan) 元,在全川率先建成了先進的港口碼頭水汙染防治處理係統,針對不同的汙染物類型采取不同的收集處置措施。

  “考慮到雨水衝(chong) 刷作業(ye) 平台上的各種機械設備會(hui) 產(chan) 生一些油汙,瀘州港建設了一套雨水收集管網。”曹廷華說,以往雨水直接流入長江,而現在港口前沿平台和後方堆場上的初期雨水都要進行收集處理。

  老鷹坵生態濕地公園的蛻變,瀘州港努力不讓一滴油汙流入長江,都是瀘州市水生態治理的典型案例。龍馬潭區水務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目前龍馬潭區完成了《一河一策管理保護方案(2021-2025年)》編製,針對11條區級河流現狀特點及存在的問題,形成了一河(湖)一策管理保護方案總體(ti) 方案,為(wei) “十四五”規劃河湖保護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合”上抓施策

  生態優(you) 先夯實美麗(li) 新圖卷

  孤舉(ju) 者難起,眾(zhong) 行者易趨。如何使廣大群眾(zhong) 加入治水隊伍,變政府“獨唱”為(wei) 群眾(zhong) “合唱”,聯動兄弟市州強化流域合作?

  以合江縣為(wei) 例,該縣建立起“河湖長製+共青團”工作機製。今年4月,川渝兩(liang) 地青年誌願者在長江川渝交界處開展清漂截汙、白色垃圾清理等誌願服務,同時對沿河居民和過往人員廣泛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宣傳(chuan) 和倡導。

  另一方麵,合江縣積極開展“河湖長製+”行動,建立了“河湖長製+基層黨(dang) 建”“河湖長製+檢察”“河湖長製+公安”等工作機製,廣泛吸納各方力量加入“河湖治理群”,群策群力參與(yu) 河道整治、河岸綠化、護水治水等行動。

  形成合力,還要強化合作。今年以來,瀘州市各級總河長、長江河長及有關(guan) 重要支流河長,分別率隊赴省內(nei) 宜賓市、內(nei) 江市,重慶市榮昌區、永川區、江津區和貴州省遵義(yi) 市等地,共商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成功舉(ju) 辦“川渝共建生態圈、三地共護瀨溪河”活動,與(yu) 毗鄰市縣召開跨界河流工作座談會(hui) 16次。與(yu) 重慶市江津區、永川區、榮昌區,貴州省遵義(yi) 市、畢節市等地簽署《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框架協議》《沱江流域邊界水域河道監管合作協議》《跨界河流(段)聯防聯控合作協議》等,進一步推動跨界流域協同治理。

  環境就是民生,對人民群眾(zhong) 來說,綠水青山既是宜居之園,又是發展之源。瀘州市將水生態安全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生態優(you) 先,夯實美麗(li) 新圖卷,這是民意所在、眾(zhong) 望所盼。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