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聚拉薩林周,專人護航越冬
新利平台訊 太陽翻過東(dong) 邊的小山,金色的陽光穿過一層薄霧,灑向了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林周縣春堆鄉(xiang) 卡東(dong) 村的田野。尼瑪頓珠已經預熱好車輛,準備去鄉(xiang) 裏拉貨了。
與(yu) 尼瑪頓珠同時間“出門”的,還有從(cong) 虎頭山水庫出發,飛往周邊村莊田野覓食的黑頸鶴等候鳥。
圖為(wei) 黑頸鶴在林周縣境內(nei) 飛翔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黑頸鶴在林周縣境內(nei) 的田野覓食 攝影:王媛媛
兩(liang) 麵夾山、背風向陽的虎頭山水庫,是候鳥的主要夜棲地。每年10月中旬開始,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黑頸鶴便從(cong) 逐漸寒冷的藏北草原出發,成群結隊地飛越叢(cong) 山峻嶺遷徙到虎頭山水庫以及其所處的雅魯藏布江中遊河穀地帶越冬。
黑頸鶴等候鳥一年一度的遷徙,讓冬日的河穀不再沉寂。它們(men) 盤旋飛行、鳴叫覓食,給冬日寂靜的山色帶來了一抹靈動。
生活居住在這裏的人們(men) 早已習(xi) 慣了這些朋友的到來。尼瑪頓珠指著他不遠處飛來的黑頸鶴說,“‘衝(chong) 衝(chong) 哥那’早上就飛出去了,晚上才回來。”說話間,他手指的那群黑頸鶴飛過了他家的屋頂,身影越來越小,飛往遠處的農(nong) 田。
圖為(wei) 天已破曉,黑頸鶴群欲飛離虎頭山水庫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黑頸鶴在林周縣境內(nei) 飛翔 攝影:王媛媛
為(wei) 了護航黑頸鶴等候鳥安然越冬,當地建立黑頸鶴監測站1個(ge) 、設置觀鳥台3個(ge) ,設有10處投食點。今年還組建了黑頸鶴民兵巡護分隊,隊員們(men) 統一配備望遠鏡等設施設備在黑頸鶴保護區內(nei) 進行全方位管護。
據了解,黑頸鶴民兵巡護分隊主要承擔區域內(nei) 日常巡護,監督並製止保護區內(nei) 非法狩獵、亂(luan) 倒垃圾等行為(wei) ;遇到遊客驚擾候鳥時,及時進行勸導;一旦遇上發生野生動物傷(shang) 亡的情況,在第一時間予以救護。此外,也承擔著野生動物保護以及國防教育等一係列宣傳(chuan) 工作。
從(cong) 小到大看著黑頸鶴每年冬天飛回來的次仁倫(lun) 珠今年有了一個(ge) 新身份——黑頸鶴民兵巡護分隊隊員。他說,以前冬天時,基本在家待著,偶爾出去打打零工補貼家用,成為(wei) 護航黑頸鶴安然越冬的一員後,他的冬日也不再閑著了。
“我很喜歡黑頸鶴。”當時聽說林周縣要組建黑頸鶴民兵巡護分隊,次仁倫(lun) 珠第一個(ge) 跑去谘詢。得知成功進入分隊的消息後,全家人都為(wei) 他驕傲。他說,他會(hui) 好好了解黑頸鶴等候鳥的習(xi) 性,保護黑頸鶴在家鄉(xiang) 安然越冬。
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水麵、村莊、田野都沐浴在冬日陽光下,黑頸鶴已在田間覓食。待到日落之際,它們(men) 又會(hui) 飛回水庫棲息。這樣晨飛暮歸的往複,直至來年春暖花開之際,它們(men) 又會(hui) 飛回藏北草原。晨飛暮歸,是它們(men) 的日常;冬來春去,是它們(men) 與(yu) 他們(men) 的約定。(新利平台 記者/王媛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薩宗角祿康公園:冬日裏候鳥的天堂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拉薩市宗角祿康公園裏的人工湖已結了一層厚厚的冰,來自各地的候鳥像一群“精靈”,聚集在結冰的湖麵,或嬉戲覓食,或展翅飛翔。[詳細] -
繽紛的拉薩 候鳥的天堂
作為南北遷飛的“中轉站”和“補給站”,擁有碧水藍天、優美整潔生態的宗角祿康公園、拉魯濕地、拉薩河畔、林周縣虎頭山水庫等都會集結大批候鳥。[詳細] -
拉薩入選第四批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單位
18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公布第四批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單位名單,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榜上有名。[詳細] -
拉薩“後花園”何以變新顏
據林周縣有關數據顯示,十年前,遷徙至該縣過冬的黑頸鶴數量隻有兩三百隻,近三年,每年有約2000隻,這是林周生態變化的一個縮影。[詳細]